壟斷之門被撬開——暗戰原油進口配額
一個1000萬噸的原油進口配額,攪動各方利益。
國家能源局終于“松口”,山東地煉四處游說爭“口糧”,財政部、商務部、地方政府極力促成,為何到了發改委這里,“臨門一腳”遲遲不發?
這場原油進口配額的暗戰,背后其實是一場民營企業對壟斷央企發起的挑戰。
等了快半年指標還沒下來
幾天前,山東省商務廳召開全省石油煉化企業座談會,東明石化、京博化工等10家省內龍頭煉化企業悉數到場。
這是一場事關山東地煉未來發展的座談會,大家心照不宣的主要議題是:1000萬噸原油進口配額為何等了6個月還沒下來?
2013年7月,國務院出臺83號文件,明確指出“本著有利于結構優化、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賦予符合質量、環保、安全及能耗等標準的原油加工企業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
緊隨其后,國家能源局向有關部門和企業下發特急文件《煉油企業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條件(征求意見稿)》,開始設計地煉進口原油的分配原則和方案,并要求10月21日反饋書面意見。
為引導更多地煉企業加入,征求意見稿還提出要積極爭取國家增加原油計劃指標,放開對地方煉化企業加工進口原油的限制,給予1000萬噸/年原油非國有貿易進口資質。山東,是重中之重。
“原以為原油進口配額2013年國慶期間就能下發,沒想到因為內部協調問題,最終還是在國家發改委那里卡殼了。”焦急的等待之后,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有些坐不住了,“雖然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了,但原油配額依然不是那么好拿的。”
“1000萬噸配額卡在發改委那了”
對“兩桶油”來說,這個活口的放開,是有競爭意味的。
據業內人士稱,該方案出臺后就立即遭到中石化、中石油兩大石油集團強烈反對,這也是原油進口配額遲遲無法下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原油進口配額的角逐中,財政部很快落實了國務院的政策,將地方煉化企業1000萬噸的原油進口配額納入了2013年的財政收入計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財政部當時想盡快促成配額的下發,以便在第四季度更好地完成稅收任務。
2013年9月,財政部還曾到山東就地方煉油廠情況進行專門調研,相關領導調研了七八家地煉企業,還在東營召集部分山東地煉企業進行了座談會。
“財政部通過調研了解到,地方煉廠的生產能力完成1000萬噸配額沒有問題。”劉愛英坦言,地方政府、財政部、商務部對于原油配額的落實都十分積極,多方也在努力促成此事,但審批就是遲遲不下來。
據劉愛英了解,國家能源局出臺文件后,在向發改委各個司局征求意見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阻力。
發改委內部有聲音認為,山東地煉雖是合法企業,但新增產能沒有經過國家發改委批準,就算是違規。
劉愛英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自1993年開始,國家就將審批政策權限下放,山東地煉企業的產能都經過了當地政府的審批。
“除能源局積極推進外,其它部門也想主導原油進口配額分配的相關操作。國家發改委內部具體如何協調此事不得而知,但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配額的擱置。”劉愛英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