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間,銀星能源(000862.SZ)公告稱,公司與南京高傳機電自動化控制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南京高傳”)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擬互相投資建設對方已核準的風電場,合作開發風電機組新機型、優化現有機型。
銀星能源具備很強的風機塔架生產能力,南京高傳具備很強的風電機組設計及優化能力,兩家公司擬在新機型的開發及現有機型的優化上展開廣泛的合作。此外,南京高傳旗下公司是銀星能源全資子公司寧夏銀星能源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供應商。
據記者粗略統計,這是銀星能源2013年第三次加碼風電產業。
9月27日,公司與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下稱“河北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書,河北院擬為銀星能源投資建設的風電、光伏電站項目提供技術咨詢、勘察設計等技術支持;銀星能源擬為河北院在寧夏地區開拓市場提供支持和幫助。
此前的8月12日,銀星能源以6.59元/股的價格,向大股東中鋁寧夏能源發行1.91億股,購買其旗下風電資產,相關風電資產預估值為12.6億元。可見,銀星能源主營從儀表轉向風電以來,對風電產業的加碼不斷跟進。
風電業務成收購寵兒
實際上,自2012年年中以來,資本市場收購的觸角就開始伸向了風電業務。
2012年6月10日,房地產上市公司億城股份(000615.SZ)全資孫公司瀾溪風電科技(大連)有限公司(下稱“瀾溪公司”)與美國Ralls Corporation(下稱“Ralls公司”)正式簽訂收購協議,以3840萬美元(約2.42億元人民幣)收購Ralls公司持有的Linax Tech Corporation(下稱“Linax公司”)100%股權。
Linax公司注冊于美國特拉華州,運行四個風電項目,分別為10兆瓦的風電場,即Butter Creek風電項目。收購完成后,億城股份正式涉足風電行業。
自2013年二季度以來,風電業務一度成為資本收購的寵兒。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出手最闊綽的應數2013年5月9日華潤電力(00836.HK)對母公司旗下風電資產的收購。
為了完成此次收購,華潤電力斥資42.868億港元,向母公司華潤集團收購英飛公司的全部股權。截至2013年5月6日,風電場集團(包含英飛及其附屬公司、共同控制實體及聯營公司)的運營權益風電裝機容量為499.8兆瓦,預計將于2013年及2014年投產的在建權益風電容量為1112.4兆瓦,此次收購將公司運營中的權益風電裝機容量增加至逾2120兆瓦。
產業資本大規模進軍風電產業,這或許從側面說明,風電產業的春天已經來到。
據《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風電行業至少進行了10宗收購。
財務數據彰顯暖春
風電業務成為資本收購寵兒的背后是,風電行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也在變好。
根據《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的分析,涉足風電行業的上市公司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本來就從事或參股風力發電設備生產的公司,如金風科技(002202.SZ)、湘電股份(600416.SH),三季報顯示,上述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達302.16%、562.73%;第二類是從事風力發電設備零部件生產的公司,如長城電工(600192.SH),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同比增長56.17%;第三類是承建風力發電項目的公司,如金山股份(600396.SH),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45.99%。
從上市公司靚麗的凈利潤增速可以看出,風電行業正迎來暖春。國家能源局2013年3月集中批復了第三批總計28.73GW的風電項目,其中一季度新增招標規模3.8GW,同比增長74%;二季度新增招標規模達4.1GW,同比增長86%。上半年總計招標近8GW,同比增幅達80%。
“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在于行業的回暖,主要是招標量提升的帶動。”金風科技新聞事務部負責人表示。從公司角度來講,2013年前三季度業績比2012年好很多,但是相比2011年仍有差距。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時坦承,風電行業不可能更差,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是短期之內大幅向好也很困難,產能消化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2013年是風電行業的轉折年,”渤海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從政策層面來看,《風電產業發展意見》已經上報,一系列扶持政策將陸續出臺;從需求端來看,2013年的風機招標量價同比回升,審批權的下放將進一步提升風電的審批速度;從價格方面來看,風機的招標價格較底部已經提升了10%左右,原材料價格穩中有降,行業盈利能力提升。此外,困擾行業的消納、并網等一系列難題都有望出臺具體政策解決。”
進入2013年,風電產業收獲了一連串政策“紅包”,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10月16日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博覽會上透露,由能源局牽頭制定的《關于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已上報國務院待批。
“棄風”問題仍待解決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度,比2011年整整翻了一倍。棄風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讓風電上網,只能讓風機停止發電的情況。
以目前國家火電煤耗計算,200億度電相當于多燒了600多萬噸煤。按照上網電價計算,2012年棄風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
林伯強表示,棄風是目前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棄風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風電上的太快,并且集中在本身火電產能就過剩的“三北”,本地市場無法消納,需要輸出,因此對電網的依賴肯定就大。
《意見》有望于近期發布的消息點燃了市場情緒,風電行業上市公司股價隨即攀升。同一時間,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王駿公開表態,希望在2-3年時間內基本解決廣受業內詬病的“棄風限電”問題。
受累于“棄風”,市場傳言風電產能已經過剩。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內地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296萬千瓦,同比下降36%,市場需求已經連續兩年呈下降態勢。而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2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早在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能已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40%以上的產能閑置。
“電力并沒有過剩,風電產品閑置只是沒有正確的疏導,”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認為,“解決棄風問題最急迫的需求是配套電網的建設,只有在電網建設完成之后,才能考慮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如何進行收購,電價如何制定,這樣才能正確疏導風電產品的產能。”
當前,分散式接入風電已被國家確定為國內風電產業重點發展的方向。國家初步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分散式接入風電將達到300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這意味著分散式發電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與大規模集中并網風電共同主導國內的風力發電市場。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風電產品的閑置或將直接導致風電設備制造業的大洗牌,經歷了近兩年的整合,風電設備行業主要公司已經從80多家縮減至30家,但風電行業仍然面臨較大的競爭。”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和全球風能理事會聯合發布的《2013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指出:“在經過8年的爆發式高速增長后,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需要一個調整期。盡管產業整合一直是2013年以來的主要議題,但是目前尚未看到中國市場出現真正的整合。”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