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科技部支持,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承擔的中日科技合作“煤基烯烴工藝烴類副產物增值應用的合作研究”項目在銀川舉行了結題驗收。這是國際上首次在煤化工轉化領域開展MTP烴類副產物增值的應用研究。通過研究,使液態烴和LPG等副產物再次轉化為MTP,將大大提高MTP的產量和副產物的經濟價值。同時,針對副產物成分復雜且波動范圍大、常規石腦油裂解催化劑無法適用等缺點,研究開發了一種新的適合MTP工藝烴類副產物催化裂解催化劑。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屬于特大型煤炭企業,是我國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龍頭企業。2010年,該集團經國家批準、引進德國魯奇專利技術投資興建的一套50萬噸/年煤基甲醇制丙烯(MTP)項目開始投產,這是世界第一座工業化煤基聚丙烯項目。投產后發現,生產過程產生的烴類副產物含硫量低于0.1ppm,是極其優良的化工原材料。但德國專利技術沒有針對上述副產物處理的配套工藝,且檢索也沒有發現國內外有針對煤基烴類副產物增值利用的研究報道。因此,找到一條技術可靠的MTP烴類副產物增值利用新工藝,對產業長期發展意義重大。
2010年,神華寧夏煤業集團自籌資金1400萬元,申請科技部國際合作專項資金450萬元,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寧夏大學的鼎力配合下,與日本富山大學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利用日方在催化劑催化機理研究、熱力學/動力學研究、產品性能表征分析、產物分布控制和工業化應用以及分析儀器設備等方面的優勢開展合作,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合作項目過程中,共培養博士7人;發表期刊學術論文19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4篇,CSCI收錄8篇),會議論文8篇;申請專利3項。截至發稿止,尚有2項專利申請中。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該研究填補了國內外在煤基烴類副產物增值利用方面的空白,為我國煤化工副產物增值利用的產業化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將對我國煤化工產業鏈的綜合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