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已經掛牌成立,不少企業獲批相繼籌備、開業。但理財周報記者從現場看到的情況是,除銀行之外的大多機構顯得有些意興闌珊。
稅收方面沒有優惠
記者從外高橋保稅北區站地鐵下來,發現多了許多的自貿區專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車原本名為保稅區專線,只在外高橋內部開,現在也為自貿區讓道了。
地鐵站附近黑車也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聽聞記者要去自貿區辦理業務,黑車師傅不禁大呼:你來晚了,第一天開啟后就有非常多的人已經趕到,絲毫不受臺風影響。目前自貿區內店鋪及寫字樓也已經全部出租。“我自己家也有個商鋪,聽聞租金都漲到3萬多了,比之前漲了起碼超過20%吧,而且周圍配套設施也已經開始建了,估計以后會更貴。”
當記者到達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大樓時,方才不過8點30分,但門口早已聚集了不少前來辦理業務的人士,一名手握眾多材料的女士對記者表示,她已經是第二次來到這里了,上一次因為手續材料不足而未能成功。
9點整,管委會大樓準時營業,門外等候多時的人群瘋了一樣地擠向綜合大廳,工作人員不停地向每一個人解釋:“辦理業務1樓拿號碼,咨詢的不要擠在1樓了,直接上2樓。”
截至上午10點半,已有400余人次咨詢,而在1樓則有約280人次直接辦理企業登記注冊。
記者發現,在2樓開設了將近20個窗口為前來咨詢的人進行解答,但是標注金融的窗口卻僅有一個。記者取了號碼后便向其咨詢,該工作人員透露,目前金融機構辦理入駐自貿區并未有任何優惠,“稅收還是按照原先浦東方面計算,其實一開始金融領域并未算在自貿區中,沒有專門針對機構的一個政策,不過現在正在進行中。”其也透露,這兩天來咨詢的金融機構人士非常多,“其實接下來自貿區會與上交所、深交所和黃金交易所有一些項目的合作,他們可能是看中了這個。”
根據公開資料記者發現,第一批入駐的36家企業中,銀行占到了10家。
“上海自貿區現在定位比較高,但是初期開放的條件比較有限,從最近公布的自貿區協定來看,低于預期,很多政策都不是一步到位。目前自貿區的金融機構還是主要以銀行為主,主要是自貿區的金融交易對銀行是一個利好。就像深圳的前海一樣,本來應該是稅收有優惠,但是現在稅收沒有優惠,很多機構也都在觀望,我覺得接下來肯定要減少,不然對機構沒有吸引力。”南方基金楊德龍對記者解釋。
而在名單中,記者看到了5家機構的身影,分別為弘毅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申銀萬國智富有限公司、華安未來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貿區分公司和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自由貿易區支公司。
“稅收方面沒有優惠,我覺得能夠吸引他們進入的應該是準入門檻吧,比如華安的子公司,只要3000萬元就可以成立。”滬上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分析道。
但是這一點遭到了另一業內人士的反駁:“僅僅減少幾千萬不足以成為金融機構入駐的理由,我估計很多還是看好未來的一些政策放開。”
當記者撥通華安基金副總經理秦軍電話時,其對記者表示:“這事我不清楚啊,不歸我管,不過自貿區是熱點,我們建在那里也是好事,不考慮這么多,已有應該有的政策應該都能享受。”
而上述滬上基金內部人士則肯定地表示:“應該僅僅就是注冊一個公司在那里,肯定不會去那里工作的,你看前海就是一個例子,接下來主要看到底放開什么政策,不然很多機構也僅僅只是觀望。”
相比起來,另外4家機構的入駐則是順理成章,據悉,太平洋保險和大眾保險此前均有網店在保稅區范圍內,而如今自貿區開啟后,兩家公司僅僅是申請改建了分公司并更名。
平安銀行為何落選
9月29日,銀監會正式批復自貿區試點銀行名單,中行、農行、工行、建行、交行、浦發、招商、上海銀行在內的八家中資銀行和花旗、星展兩家外資銀行成為首批入駐上海自貿區的銀行。
對于此次結果,市場有些意外。
中資銀行方面,此前呼聲較高的平安銀行落選,上海銀行殺出重圍成為其中之一。“監管層在選擇試點銀行的時候,會從銀行規模、業務結構、風控體系與自貿區的相關性上去考慮。平安銀行落選,一方面是由于它沒有在自貿區內設有分行或者支行,銀行整體業務優勢相對其他銀行并不突出,另一方面是因為平安目前還處于整合、消化吸收合并深發展的后期,內部架構、體系還沒有其他銀行成熟。”一家股份制銀行中層領導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中行、農行、工行、建行是四大國有銀行,無論從銀行資產規模還是風控體系均是銀行業內的前列,且四家銀行的業務特色明顯,與自貿區緊密相聯。
交行是唯一總部在上海的大型國有銀行,推行“綜合化、國際化”是其戰略目標,在離岸金融業務方面經驗頗豐。此外,交行全資子公司交銀租賃獲準在區內籌建航空航運專業子公司,足見監管方面對交行在上海自貿區所發揮的作用寄予厚望。
浦發是上海國資委控股銀行,此前最為被市場看好。作為目前擁有離岸業務經營牌照的四家銀行之一,浦發銀行已在業務規模、客戶基礎和品牌效應等方面確立了競爭優勢。雖然招商銀行的總部不在上海,但是招商銀行在國內開辦離岸業務最早,在全球現金管理方面,具有滿足不同類型跨境經營企業需求的領先的專業化、個性化服務能力。
上海銀行是入圍的唯一城商行。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上海銀行的試點,體現更多的是政府希望能借助本土銀行在當地的影響力來促進自貿區的發展。
外資行方面,市場普遍看好的匯豐、渣打、東亞均未入圍,花旗、星展儼然成了黑馬。一家外資銀行內部人士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此前各家外資行對于自貿區試點的機會都在積極爭取。只是部分銀行因為準備材料不齊全,無法趕上第一批獲批。也有部分銀行在以什么組織形式進入問題上遇到了障礙。
至于花旗和星展,一家在全球業務上擁有優勢,業務類別和資源充足,另一家是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在新加坡和香港地區自貿區相關業務經驗豐富,體系成熟。
各家銀行對自貿區銀行試點都比較重視,內部成立了由董事長或者行長牽頭的領導小組。自貿區內獲批試點的銀行行長很多都由各家銀行上海分行兼任,直屬總行領導。
已獲批的八家中資銀行的自貿區分行多為自貿區區域內原有支行升格而成,而兩家獲批的外資行之前在區內并沒有網點。兩家外資行相關負責人均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目前都在積極籌備,六個月內將開張營業。
瞄準“中外合資銀行”泡泡
一家大型券商行業分析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肯定的,自貿區內設立銀行第一步是服務區內企業。目前區內入駐企業剛剛獲批,如果區內企業經濟活動還沒有出來,金融服務想要進一步發展也比較困難,兩者相輔相成。
他還表示,無論從外幣投融資方面還是離岸業務,都是區內銀行的業務重點。但現在包括政策細則、貸款定價等各方面都還不明朗,到底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不清楚。各家銀行目前都還在研究當中。
中行是幾家銀行中行動較快的一家。9月29日,中行和世天威中國簽訂合作協議。10月9日,中行宣布已與包括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在內的十余家海外代理行就上海自貿區業務達成合作意向。
一名中行內部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中行在貨幣清算支付、匯兌上具有傳統的優勢,可以與一些暫時進不來的金融機構合作,代理相關業務。”
據一家國有銀行內部人士透露,雖然中行已經開始推出相關合作,但這目前都是形式上的東西。在具體細則還沒有落地的情況下,具體業務上能做的多深還要看后期的政策走勢。預計今年年底左右相關細則體系就會初步完成,具體實施操作則要等到明年實質啟動。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光大、華夏、中信、上海農商行等中資銀行及匯豐、渣打、東亞等外資行都在積極申請第二批銀行試點。
此外,區內入駐的企業、銀行對后期的布局也較為迅速。上海銀行副行長胡友聯表示,已考慮在自貿區內與外資銀行和民營資本合作,設立子銀行。盛大集團方面表示,正在籌備設立盛大金融服務公司,有意在自貿區開辦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據知情人稱,華僑銀行、澳新銀行等中小外資銀行正在積極尋找合資的伙伴。對于目前市場對于自貿區金融改革的熱情和期待,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金融改革會有所突破,其中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但這問題還涉及到外管局、人民銀行,監管層內還要進行協調,短期內肯定是不會有所結果。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