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共同簽署了擴大向中國出口石油的協議,按照計劃,至2015年前現有的“斯科沃洛季諾-漠河”管道運量由每年的1500萬噸提高至每年2000萬噸,之后至2018年將進一步提高至每年3000萬噸。這項協議是為了落實今年3月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簽署的原油增供協議,當時雙方協議在未來25年間對華輸出原油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3.65億噸,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要增加至少1.5億。當然落實協議并不是免費的,中方向俄方支付600億美元用于管道建設之用,這次協議同時順便解決了俄羅斯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在資金分配方面的問題。協議的簽署意味著3月份的增供協議進入實施階段,中俄油氣合作的深度也在不斷提升。
中俄石油合作對于俄羅斯的好處
進一步推進中俄石油合作對于中國的戰略意義自不用多言,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是中國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多年來在多個方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未來中國能源需求的提升依賴于擴大多元進口渠道。俄羅斯作為同中國陸地接壤的油氣資源大國,北向的渠道得天獨厚。同時,中俄石油合作還能夠彌補戰略合作中的不足,雙方相互依賴越強,中俄關系才越能穩定。
對于俄羅斯而言,中俄能源合作在當下的意義與十年前截然不同。十年前,當能源價格居于高位,能源供應緊張之時,俄羅斯利用自己控制的豐富油氣資源在談判之中玩弄大國于鼓掌之間;十年后形勢異位,賣方市場已經轉變為買方市場,頁巖氣革命和金融危機的雙重作用下,國際能源價格長期走低的趨勢還將繼續持續下去,俄羅斯已經不能再想過去那樣揮舞能源大棒。
不過,回過頭來講,當年俄羅斯的能源霸權水分太多,主要還是輿論媒體虛構出來的一個概念,與事實有所出入。確實當時俄羅斯擁有足夠的油氣資源儲備,但并不是說有了油氣資源就可以像賣給誰就賣給誰。油氣的供應受制于管線的存在而缺少太多的選擇,直到今天俄羅斯還在使用蘇聯時期建成的管線系統,即便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經常同俄羅斯發生糾紛,俄羅斯人還是要耐下心來談判,因為建設新管道的費用絕對不是現在俄羅斯能夠負擔起的。前總統顧問卡拉加諾夫曾在華東師范大學演講時提到“油氣出口控制在別人手中讓俄羅斯人吃盡苦頭”。
現在俄羅斯經濟正處于2008年之后最困難的時期,IMF預測今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僅僅1.8%,惡劣的經濟形勢已經使得普京和梅德韋杰夫急于尋找思路,于是近期開發遠東西伯利亞又成為了俄羅斯智庫最熱議的話題。中俄石油合作一方面可以為俄羅斯聯邦預算提供間接補貼,同時,中俄油氣合作的擴大必然為遠東地區帶來資金支持,創造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遠東地區是俄羅斯最落后的聯邦區,每年預算要為這一地區提供巨額補貼才能維持日常用度開支,當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時候遠東地區也便被遺忘,癥結在于遠東同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一體化過低,如果不發展同東北亞地區國家的合作,遠東地區便很難生存下去。
頁巖氣革命迅速塑造了國際能源供需格局,俄羅斯原油出口的渠道越發的有限,現在的中國在俄羅斯能源版圖上的地位遠遠高于十年前。
俄羅斯石油產業是俄羅斯經濟的支柱,現在的問題是缺乏動力來刺激產業提高效率,俄羅斯政府想做,但是難以撼動利益集團的阻力,中俄能源合作也是一種刺激,盡管比較有限。今年的經濟困難又引起了俄羅斯的左右兩派之爭,無休止的爭論很有可能會使得決策變得滯后,俄羅斯未來的經濟戰略也曾在變數。能源合作只要能夠做起來就意味著將來能夠占據主動。
中俄戰略協作關系的內涵
中俄兩國自90年代開始確立了中俄戰略協作關系之后,雙邊關系便沿著這一歷史軌跡發展,直到今天也沒有跳出戰略協作的框架,當年的制度設計既有想象力,同時又有生命力。
戰略協作關系意味著中俄兩國關系親密程度超過了一般的雙邊關系,已經上升至戰略層面,具有關乎根本的屬性。但又明顯區別于結盟關系,在于承認雙方的利益有所差別,在涉及的利益糾紛時兩國還會回到正常的雙邊關系。盡管看起來戰略協作關系沒有結盟那么親密無間,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戰略協作關系卻更加富有彈性,并不會導致將微小矛盾積累至一旦爆發則不可收拾,這也是中蘇關系帶來的教訓。曾經親密無間的兄弟加同志的關系轉瞬間兵鋒相對。
油氣合作不是一般的貿易,只有在國家意志的作用下才能有效推動。中俄石油合作現在能夠良性發展下去得益于雙方能夠及時的協調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絕對不會為了一時順利推行下去而單方面讓步,須知這樣的做法不可持續。中俄第二階段的油氣管道談判曾經一度非常艱難,雙方是在毫厘必爭情況下才能達成妥協,能夠充分表達各自的利益,這樣相互了解訴求才能在多次博弈中相互關照。所以給外界的感覺是中俄油氣談判進行的十分艱難。
然而中俄戰略協作關系的難點在于互信薄弱,即便是經濟基礎較差但并不缺乏改變的空間,中俄之間尚不是利益與價值的共同體,聯系的紐帶仍然是現實的利益。畢竟建立相互信任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努力。話又說回來了,在建立互信之前,繼續鞏固和擴張現有的合作項目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在合作之中逐漸的建立默契。片面的空談互信薄弱,還不如從這些可能的方面入手,扎實推進兩國的合作。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原有的框架下已經沒有多少繼續發揮的空間,也就是大多數人評價的“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實際上中俄關系還需要推進,朝向利益與價值的共同體推進,只能說我們對于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認識還有偏差。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