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其國情咨文中宣稱,美國將建造新一代核電站,其在隨后的2011年預算資金中計劃投入到核能工業方面的資金也大幅增加。美國此舉與一些歐洲國家不謀而合,如英國就計劃將核能發電比例提高到其總量的20%。核能再次受到了各國的青睞。
核能的春天似乎不遠了。在全球能源供應日益緊張而節能減排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之際,核能重新獲得尊崇地位不足為奇:大量利用核能可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有助于減少碳排放,而更重要的是,與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不同,核能可以在任何天氣狀況下都保持穩定的電力供應。
但就目前的技術而言,核能還無法成為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萬能靈藥,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后果讓人無法釋懷,而核廢料放射性的漫長衰變期也必須面對。
與傳統的裂變反應堆相比,聚變反應堆曾被認為是可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良藥:它不會產生具有漫長衰變期的核廢料,也無需水之外的其他燃料。但聚變反應堆也有自己的短板:反應堆堆芯龐大,可自持續的聚變反應需要3300立方米的堆芯才行,這比目前在法國建設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核聚變項目ITER的堆芯體積還要大三倍;如何建造一個可承受高能中子爆炸沖擊力的核反應堆壁是又一個難題,目前這樣的建造材料還不存在。因此,專家認為,想要聚變反應堆在技術上和經濟上皆具有可行性,還需要科學家再勤勉研究50年。
最近,英國倫敦大學的朱利安·亨特教授和前ITER項目的高級科學家格雷厄姆·奧康納聯合撰文指出,也許混合式核反應堆才是未來人類能源供應的支柱。
所謂混合式核反應堆核,即將裂變和聚變兩種形式的核電技術融合到一個核反應堆內。這一概念并不新奇,已經存在了數十年,在科技文獻中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里也曾有過討論,但至今為止,這一概念也僅存于學界,并未向政府、工業界以及廣大公眾進行過推介和解釋。
與單一的裂變反應堆相比,混合式反應堆具有極大優勢:其對環境的影響將減至最小,核泄露的風險會大大降低,所可利用的核燃料蘊量豐富,反應堆的操作也更加靈活。而與聚變反應堆相比,混合式反應堆中的裂變反應可大量減少外流能量,從而減少對反應堆壁的沖擊,這意味著現有材料可以使用;而裂變產生的能量回流,可使得反應堆能夠持續反應,相對減小反應堆堆芯的體積要求,使其比純聚變反應堆的堆芯小得多,也就相當于ITER的堆芯大小。
混合式核反應堆還有其他優點。
第一,混合堆中裂變反應的燃料多樣,包括傳統裂變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它能夠將這些衰變期長達萬年的核廢料轉變為衰變期只有幾百年的同位素。這不僅會解決許多核工業的廢料處理問題,也可能有助于減少世界上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和其他材料的生產。
第二,混合堆可以解決傳統反應堆所面臨的高濃縮鈾短缺問題。因為它只需要低濃度的鈾和釷即可運行,而這些材料在世界上分布廣泛且豐富。同時,相比傳統反應堆,混合反應堆的風險也大大降低,反應失控的問題基本不存在。
最后,混合反應堆的輸出功率可以輕易改變,這使得核電可以與具有不可測定預知性的可再生能源結合,從而為人類提供穩定的電力輸出。
混合反應堆的前景如此誘人,人們對混合堆的興趣也在逐漸增長。中國合肥的高能物理研究所計劃在2020年建造一個原型堆,而其他一些國家,包括ITER項目的參與國,也在寄望于混合堆的研發。2010年2月,英國科學大臣保羅·德拉森建議說,英國應加強核能研究,并考慮混合系統,而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也屢次提到混合反應堆。
具有可操作性的混合反應堆技術距離實際應用還很遙遠,但核裂變和核聚變所固有的問題和不確定性使得這項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重要意義。一個中型的反應堆幾乎就可以為一個國家提供可靠的、無窮盡的能源,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最需要的是政府、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的廣泛理解和支持。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