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市場結緣三十余載
在西南石油大學校史館中,保存著一支貝克休斯公司的牙輪鉆頭——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將它帶回中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引進來”的標志之一。它折射了當時我國油氣行業對國際先進技術及裝備的渴望,也見證了貝克休斯公司與中國市場的三十余載緣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貝克休斯公司在中國市場不斷發展。上世紀70年代后期,其電測業務率先進入中國市場;1979年,中國引入了休斯牙輪鉆頭,并先后在四川、湖北建立了合資工廠。此后,貝克休斯公司油藏開發服務、鉆井與評價、完井與生產、鉆井液與油田化學產品、壓力泵注(壓裂、固井和連續管)及電潛泵等各項業務相繼進入中國。
以綜合優勢確立市場地位
“中國是一個充滿了機遇與挑戰的巨大的市場,對新工藝和新技術有很強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貝克休斯公司北亞區副總裁及董事總經理錢翔認為,“與此同時,在這個市場里競爭也非常激烈。我們的應對策略是,始終以提高油藏開發的整體效益為目標,從所服務的油氣田的油藏特征出發有針對性地引入技術及產品。通過結合多個產品線的綜合優勢解決油氣藏開發中的難題。”
貝克休斯北亞區銷售總監胡泊解釋道:“以綜合優勢實現價值,超越了傳統的工具服務——這是一些小公司所不具備的,也是貝克休斯公司能在中國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
貝克休斯公司在中國沒有自己的鉆井隊、壓裂隊,也沒有自己的鉆機,僅以約300人的現場服務隊伍,取得每年數億美元的收入,與其綜合管理優勢密不可分。
憑研發實力涉足非常規油氣
在非常規能源開發掀起的全球性熱潮中,貝克休斯公司也清醒地認識到了中國用戶將遇到的機遇與挑戰。目前其已將在美國的經驗和全套技術及工具,應用在中國多個非常規開發項目。據統計,貝克休斯公司與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成功完成了23個非常規油氣藏重點項目,取得了裸眼井分段壓裂超過1310段及套管井分段壓裂超過410段的成績,并在中國首次成功應用旋轉導向鉆井技術完成了頁巖油水平井的鉆井。在四川、塔里木、克拉瑪依、蘇里格、大慶也有多項即將開展的非常規項目。
針對中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具體情況,貝克休斯公司邀請了國外專家來中國指導,并在中國打造了一支綜合的非常規油氣研究隊伍,提供儲層開發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能源發展最具活力的國家之一,尤其在致密油氣等非常規領域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胡泊說,貝克休斯公司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他說:“中國是全球范圍內除美國外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這是貝克休斯很多高層人員的共識。”
目前,貝克休斯公司將中國市場定位為優先發展的市場。在其北京的辦公室里,中國特色隨處可見。會議室以克拉瑪依、大慶、勝利等油田命名,資料文件上也會出現“根據‘十二五’精神”的字樣——根據“十二五”精神,貝克休斯公司將致力于加快先進技術的引進、積極推廣資源開發的一體化模式……做到技術為先,致力于降低綜合開發成本,提供符合中國國情的非常規開發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貝克休斯公司下轄九大區塊,細分為23個地方區域。中國市場屬于貝克休斯北亞區,北亞區還包括了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北亞區總部設在北京。今年3月,日本在海底成功分離出可燃冰,其技術的“起始點”卻是在中國。是貝克休斯中國區的工程師們提出方案,2009年開始進行可行性研究,最終實現了人類對可燃冰開發的“處女秀”。
目前貝克休斯北亞區(含大中國地區)的中國員工已占到員工總數的84%,管理層中的中國員工也由2010年的55%提高到了2012年的65%。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