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PMI數據回升至50.3,而匯豐PMI則降至47.7,創11個月新低。由于統計方法的差異,兩個數據再度出現較大幅度的背離,顯示出中國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冰火兩重天”的經營狀況。
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3,依然保持在50的榮枯分界線之上,不僅優于預期的49.8,且較上月提升了0.2個百分點。隨后公布的7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則為47.7,處于榮枯分水嶺之下,與此前公布的預覽值保持一致,為11個月來的新低。7月份兩個PMI數據再度出現背離,顯示大企業的經營狀況優于中小企業。
“此次(官方PMI)反彈還是超市場預期的,”卓創資訊分析師房俊濤對大智慧通訊社記者坦言,數據與感知到的經濟情況還是有所差別,官方PMI和匯豐PMI數據背離得有點大。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曾指出,兩個PMI數據表現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樣本和季調方法存在差異。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公布的官方PMI數據,其主要統計對象為經濟中重要的國有部門和大型企業;而匯豐PMI數據的統計對象則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
房俊濤認為,數據背離一方面是樣本統計的差異,另外,各分項指標的統計結果也有所不同,如訂單方面,官方的是回升(新訂單指數為50.6%,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而匯豐的是繼續探底(新訂單指數為46.6%,連續三個月收縮)。
統計局數據顯示,構成官方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4升1降,其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升幅最大,比上月上升5.5個百分點,至50.1%,重新回到臨界點以上;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接近臨界點。
而匯豐制造業PMI的各分項指數均有小幅下滑。其中,產出指數下降0.6個百分點至48%;新訂單減庫存衡量的增長動力指數低位趨穩,7月為-2.1;產成品庫存指數降至48.7%,五個月來首次低于50的分界點。投入價格指數為47%,產出價格指數為47.3%,收縮幅度雙雙放緩。
屈宏斌指出,鑒于去庫存過程進展緩慢,價格收縮幅度減弱主要歸因于國際商品價格回升而非需求面的回暖。
截至周四上午10點40分,期市商品價格走勢普遍上揚。滬膠、滬銅分別以2.37%、2.11%的漲幅領先,而焦炭、焦煤、塑料、PTA、PVC等商品的漲幅均逾1%。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