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開始從緬甸進口天然氣,此舉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穿越印度洋拓展其能源戰略觸手的里程碑。
負責運營管線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周一宣布,連接中國、緬甸以及印度洋的天然氣管道已經正式投入使用。一條并行的原油管線預計將于明年啟用。
天然氣管線的完成為中國打開了一條新能源走廊,中國現在將能從緬甸的離岸氣田獲取天然氣供應,而且很快就能通過緬甸海岸的大型港口獲取原油運送。得益于緬甸不斷增長的天然氣收入,這條管線也將為緬甸政府帶來大筆收入。
中石油新任總裁汪東進在采訪中強調了能源管線對中國能源安全的貢獻,他表示:“未來中國原油進口將不必通過馬六甲海峽,這條管線對中國的能源多樣化和能源安全有重大戰略意義。天然氣供應也同樣重要。”
這條管線的產能為每年120億立方米,將占中國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的6%左右。通過緬甸管線,而不是馬六甲海峽運輸原油,可將自中東和非洲的運輸距離最多減少1200公里。
然而,這一造價25億美元的項目也同樣受到爭議和建筑延緩的影響,其部分管線通過充斥著民族沖突的緬甸北部。
中國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政策制訂者在批評管線的費用,及其潛在外交風險。
北京大學能源安全專家査道炯稱:“我覺得有關馬六甲海峽的命題沒什么實質意義,理論上如果部分敵對勢力想擾亂你的原油輸送,為什么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去做呢?這個項目存在一些爭議,所以中石油強調其戰略元素以應對批評”。
中緬關系近兩年變得更緊張,因為緬甸向中國以外的投資者開放,并且更加迎合他們。2011年,緬甸政府暫停了一個造價36億美元的中國大壩項目,而緬甸政府上周也獲得了一家爭議不斷的中國銅礦的多數股權。
此管線的一個潛在沖突點是其在緬甸境內應運送的天然氣和石油總量,因為緬甸中部和北部均缺乏能源供應。但Zha先生稱,這一限制“可能增大,如果緬甸內部的政治壓力升高”。
這一管線的大多數股權為中石油所有,小股東包括緬甸國家石油公司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印度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韓國大宇和印度國營天然氣公用事業公司。此外,與軍方有密切聯系,且為暫停水電站投資者的緬甸巨擘亞洲世界(Asia World)也參與了這一管線項目。
研究公司Bernstein的油氣分析師Neil Beveridge稱:“此舉是中國針對亞洲中部管線的多樣化舉措,為中國打開了一條非常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走廊”。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