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油氣管道從計劃到開工建設一直受到多重勢力的阻撓。緬甸歷來被視為中國與印度的“緩沖國”,中國與緬甸能源合作的不斷加深,無疑讓印度分外眼紅。就在中緬談判陷入僵局時,印度加快了與緬甸的能源合作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
中緬油氣管道還一直受到西方媒體以及一些勢力的詆毀。2009年西方媒體發布報告,聲稱“管道將經過緬甸許多村莊,引發強制拆遷、環境破壞及人權侵犯”。
另外,日本商社也與中國爭“氣”。2010年之后,隨著緬甸軍政府結束統治,緬甸開始對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歐美國家也開始逐步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日本商社加快了對緬甸油氣的投資,再次掀起了投資緬甸的熱潮。
而美國是又一個強勁對手。鑒于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加大,以及緬甸地緣政治的重要性,美國也開始改變對于緬甸的制裁政策。2009年以后,隨著美國高調重返東南亞,美國對緬甸實施平行政策,即在與緬甸政府對話的同時與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接觸。美國主動給緬甸經濟制裁松綁。美國一些參議員力勸美國政府允許美國石油公司參與緬甸油氣的開發。
2011年9月3日,在中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緬甸總統吳登盛通知國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擱置興建伊洛瓦底江密松水電站項目。這曾讓中方擔心起“中緬油氣管道”的前景。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