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理論認識的深化和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致密氣、煤層氣、重油、油砂等已成為世界非常規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重點領域,頁巖氣和致密油的勘探開發更是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在6月20~21日召開的全球華人石油石化科技大會上,與會專家表示,目前中國油氣工業已進入常規與非常規油氣并重的時代,我國石油工作者只有用思路打開技術局限,用技術突圍能源困局,不斷尋求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發展機遇。
非常規油氣科技革命已經到來
在新能源擔當重任之前,石油天然氣在世界一次能源中還將占據主導地位。統計表明,全球非常規與常規油氣資源比例大約是4:1,開發利用非常規油氣將是人類利用能源的必然選擇。一場非常規油氣科技革命此時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新的挑戰將地質石油專家們推向了變革的最前沿。
據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介紹,非常規油氣不斷獲得戰略性突破,主要源自“三大科技創新”,分別是納米孔喉系統“連續型”油氣聚集地質理論創新,水平井體積壓裂“人造滲透率”核心技術創新,以及多井平臺式“工廠化”低成本開采開發模式創新。
伴隨全球新科技革命浪潮的來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與納米科技等交叉融合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主體。初步預計到2030年前后,石油工業將進入納米科技時代,納米油氣透視觀測鏡、納米油氣驅替劑、納米油氣開采機器人以及廣泛應用的納米材料將成為石油工業新的核心技術。
“他山之石”不能“攻玉”
我國頁巖油、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儲量豐富。面對能源安全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壓力,同時在美國頁巖氣成功商用的示范作用及全球開發熱潮的推動下,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也進入了實質推進階段。近十年來,我國每年提交的探明地質儲量中,致密儲集層油氣當量比例從15%提高到了70%以上,致密氣年產量已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1/4,致密油已在鄂爾多斯、準噶爾等盆地發現5億~10億噸級的儲量規模區,煤層氣初步建成沁水盆地南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個地面生產基地,頁巖氣在四川盆地南部海相頁巖中的多口井獲工業性氣流。
但是,不少業內專家坦言,國內非常規能源勘探開發起步較晚,無論在技術、規模、水平,還是發展速度上,都還處于初級階段。
相比非常規油氣工業蓬勃發展的北美,中國地質情況具有多旋回構造演化、陸相地層為主、巖相變化大等特點,在構造動力學背景、沉積環境、烴源巖分布、沉積物分選性、儲集層非均質性、運聚機理和油氣水關系等方面,差異均比較大,這也決定了中國非常規油氣開發不能照搬國外模式。
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要求高、成本高,不僅需要資源評價識別技術、復雜構造條件下的鉆井技術,還需要不同儲層改進壓裂技術等。
更重要的是,發達國家的部分成型技術對我國很不適用。例如,美國頁巖氣勘探開發有兩項公認技術:水力壓裂技術和水平井技術。利用前者,用水量巨大,這對水資源相對豐富的美國不成問題,但我國頁巖氣多分布在內陸缺水地帶,完全采用國外技術只能滿足小規模試驗開發。另外,得益于土地資源豐富的先天優勢,美國實現了低成本、工廠式開發頁巖氣。對于國內預測頁巖氣相對豐富卻多山地丘陵的西南地區來說,幾無復制可能。
中國非常規油氣的出路
與會專家表示,如何制訂我國非常規油氣的開發戰略,如何發展創新性技術已成為當務之急。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沒有原始創新,中國將難以真正迎來非常規油氣時代。
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趙文智在主題發言中說,幾種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所面對的問題不同,現實性也有差異,需有重點、分層次地發展。第一層次是致密氣和致密油,應優先加快拿產量;第二層次是頁巖氣、煤層氣,現階段需加大基礎研究,評選核心區和工業化試驗區建設的力度,早日實現規模化有效生產;第三層次則是頁巖油、天然氣水合物等,現階段要加強資源調查、有利區評價和技術攻關,堅持超前準備。
而技術突破與規模化應用,是推動非常規油氣發展的關鍵。非常規油氣開發技術中,最關鍵也最通用的是水平井技術和壓裂兩大套技術系列。中國致密油氣成功開發表明在這些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一些通用設備和材料已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相當的份額,這就為同樣為非常規,同樣是低滲低產儲層的煤層氣、頁巖油氣的勘探開發奠定了基礎。
那么,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創新的突破點在哪里?機遇從哪里打開?專家們認為,重點應發展直井多級壓裂、水平井分段壓裂、高分辨率三維地震儲層預測與流體檢測等核心技術。未來在非常規領域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需不斷突破儲層物性下限,不斷突破油氣成藏深度上限,不斷突破開采成本極限,走出一條中國式的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道路,延長石油工業的生命周期。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