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超越外部圍堵的能源安全戰略

2013-07-11 08:58:53 《紅旗文稿》   作者: 楊鴻璽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來,國際形勢穩中有亂,經濟全球化進程在曲折中發展,國際能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世界能源短缺國特別是世界大國紛紛從戰略高度,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維護海外能源安全。雖然國際能源形勢短期嚴峻,但長期來看仍謹慎樂觀。當前和今后較長時期,伴隨中國現代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國能源缺口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能源供求矛盾進一步突出,能源問題已經并將繼續成為影響和制約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關鍵要素之一。

一、國際能源安全總體形勢謹慎樂觀

在世界能源供求格局中,能源蘊藏豐富國家的地位和影響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問題涉及政治利益、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不僅是經濟和發展問題,也作為政治和安全問題深刻影響著世界形勢和大國戰略。

1.能源是支撐世界發展的決定性資源,世界能源總量相對充足但地緣分布嚴重失衡,客觀上成為影響國際能源安全的隱憂。石油和天然氣是多數國家的主要能源支撐,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長期直接依賴廉價暢通的石油供應。據估計,世界石油儲采比至少可維持50年以上(中東地區為90多年),而且隨著勘探和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石油儲采比還將繼續提高。但世界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在地緣分布上嚴重失衡,80%的探明儲量分布在中東、北非、歐亞和北美地區,而世界石油消費的近80%則集中在北美、亞太和歐洲。國際能源署預測,2013年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石油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而多數發達經濟體石油需求將保持穩定或微降,其中日本降幅較大,預計將達3.6%。世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地緣分布的嚴重失衡,使能源因素成為各國制定對外政策和處理外交關系的重要參考要素之一。

2.國際油價高低互換的規律多得到體現,油價供求相對平衡。上世紀70年代,阿拉伯國家發起的“石油戰爭”導致國際石油價格高漲。然而,盡管隨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很快,增量以倍數計,對石油的需求勁頭強勁,但到90年代甚至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前,國際石油價格卻長期徘徊在10-20多美元每桶之間,石油價格不僅沒有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而成正比例上升,反而出現大幅度下滑并長期低迷,所以說經濟增長不一定必然導致油價攀升。非經濟因素在本輪國際油價瘋漲中起了主要作用,經濟增長拉動能源需求帶來的影響有限,據測算僅投機商炒作一個因素就導致油價上漲30%??紤]到國際原油儲量充足,伴隨美國對外政策調整、國際形勢逐步穩定,國際石油價格終將回歸合理價位。

3.能源問題是經濟和發展問題,也日益成為重大政治和安全問題,諸多內外因素攪動,國際能源安全形勢依然存在比較嚴峻的一面。能源生產和消費國對能源安全的理解有所不同,產油國希望油價保持在適當高水平以利于本國經濟發展,而消費國則希望以可以接受的價格獲取穩定的石油供應。鑒于世界石油總量相對充足,生產和消費雙方的需求在常態交易狀況下應可望滿足。但世界經濟發展強勁、地區形勢動蕩、大國激烈爭奪、產油國政局不穩、國際投機商炒作等諸多因素及其互動,嚴重威脅國際能源安全。

二、世界大國能源戰略的借鑒意義

世界大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制定能源戰略、維護能源安全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普遍注重內外兼顧、多元并舉、綜合協調,其能源戰略既有許多共性,也有各自特點。

1.大力開展能源外交,力求能源供應國和供應渠道多元化,重視能源供應通道和軍事力量建設。第一,各國高度重視海外能源多元化戰略。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國,國內石油產量為3.3億噸,而年消費量接近10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為65%。1990年以前,美國石油進口中31%來自中東,16%來自中南美,11%來自加拿大。“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對能源戰略做了較大調整。2006年美國從非洲和中東進口石油的比例均占22%,但從非洲實際進口量要多于中東,非洲成為美國石油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從十幾年前的70%-80%,下降到50%以下,尤其是對中東石油的依存度,已經從2003年的28%,下降到2010年的約15%。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宣布,未來10年將把石油進口量再減少1/3。日本年消費石油2.4億噸,其中2億噸要從中東進口。日本還大力投資中亞、俄羅斯和非洲。日本重新提出要提高在石油豐富地區的原油自主開采率,由15%提高到40%。歐盟對石油的穩定需求量為年6億噸,對外依賴度也非常高。歐盟國家的天然氣供應的44%來自俄羅斯,27%來自阿爾及利亞,挪威提供24%,而原油供應18%來自俄羅斯,28%來自中東。第二,大國的能源外交體現出各自特性。美國注重現實主義和實力基礎,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游戲規則強加給盟友歐洲和日本;美國高度重視能源維護的軍事力量建設,還不斷加強對重要海峽和運河的控制。日本政府以經濟援助為先導以改善國家形象,企業隨后跟進前往這些國家進行勘探開發;日本強調外交的中立性,積極參與國際性組織和區域對話。俄羅斯能源外交也帶有平衡色彩,在繼續穩定歐洲市場的同時,大力開辟歐洲以外的市場。

2.世界大國為獲取穩定可靠而經濟的能源,不惜動用各種手段展開競爭,甚至發動戰爭。在中亞,美國策劃并建成從里海經過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到達地中海的“西線石油管道”,同時考慮從土庫曼斯坦經過阿富汗、巴基斯坦進入阿拉伯海的“南線石油管道”,以繞開俄羅斯控制。俄羅斯也不甘示弱,總統普京2002年就提出建設歐亞能源聯盟,力圖從資源、管道、市場等方面全面控制中亞能源。除了伊朗等少數國家外,美國基本主導著中東石油供應。俄羅斯與歐洲、與獨聯體國家之間也圍繞油氣問題而經常發生不愉快。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世界能源進口大國之間也不斷圍繞石油定價權而斗爭,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謀求操縱國際石油價格。日本與中國、印度也存在能源競爭。日本在修建俄羅斯遠東石油管線、東海油氣問題上與中國展開爭奪。日本企業在政府的優惠政策扶持下,紛紛在埃及、安哥拉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展開勘探和開采石油。

3.大國也注意尋求能源合作與協調,爭取某種形式的共贏。1974年建立的國際能源署(IEA)曾經很好地促進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能源合作,該組織在建立緊急石油儲備、國際合作機制方面提供指導,協調了各國行為,增強了抵御能源風險的能力。歐盟的能源合作相比之下非常成功。歐盟指定了確保能源供應安全、提高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目標,一方面從基礎設施和監管規則入手,建設統一競爭開放的能源市場,同時指定了共同的能源政策,動用集體資源為共同利益服務,大大提高了歐盟在能源領域的國際談判地位。歐盟尤其注意同國際能源署的合作,在國際能源論壇同“歐佩克”保持著密切對話,與美國的能源合作和協調也比較緊密,歐洲和俄羅斯之間也有正常的能源合作機制。在亞太地區,多種能源合作思路正在展開。

三、中國能源之路的得與失

中國維護海外能源安全方面經驗和教訓兼有,中國在發展與能源豐富國家的關系、在國際能源外交格局中開創新局面、維護中國海外能源安全方面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

1.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穩步推進,能源問題日益突出并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2003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5年中國石油產量為1.82億噸,為世界第9位,石油剩余探明儲量為25億噸,為世界第12位。但中國能源消費主體仍是煤炭,占67%。但今后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加速,能源短缺特別是石油短缺問題將進一步突出。1995年到2005年,中國石油年消費量年均增長5.25%,同期國內石油產量增速緩慢,對外石油需求增長迅速。2005年石油消費量超過3.27億噸,進口原油1.47億噸,對外石油依存度接近50%大關。2011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達4.7億噸,增速雖低于近10年7.1%的平均增速,同比增長仍然達到4.5%。原油表觀消費量估計在4.54億噸,同比增長3.4%。石油和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雙破55%。中國的海外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進口份額分別為51%和24%。伊朗原油占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11%左右。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海外油氣產量將可以達到2.5億噸。根據《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7%,2030年還可能升至70%。該報告指出,過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不利于能源安全而且容易受制于人。從保證能源安全角度看,應把國際依存度保持在25%以內為宜。但中國石油國際需求相比美國仍有很大距離,據預測2030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才相當于美國2000年的進口水平。

2.在維護石油安全方面要總結歷史經驗。第一,在一定時期內曾忽視了立足國內、居安思危的指導原則,造成關鍵時刻被動。上世紀60年代,中國實現石油自給,1978年中國石油產量突破1億噸,并使中國石油自給水平保持到1993年,之后重新成為石油進口國。上世紀90年代直到2003年,國際油價長期徘徊在8-22美元每桶之間,油價低廉給中國即時購買提供了諸多便利,也導致對及早和趁機建設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性估計不足;同時忽視了立足自力更生、支撐發展的寶貴經驗,對國際石油即時依賴非常嚴重。而一旦遭遇油價急速上升,石油進口局面即刻面臨被動局面。戰略賣家和投機商以及西方大國趁機抬高價格并大肆渲染“中國石油威脅論”。第二,戰略石油儲備和運輸通道建設方面仍有需要改進之處。1994年,國內就有學者提出中國應該充分利用國際石油低廉的有利形勢,建設戰略石油儲備。之后更多研究人員呼吁,中國才真正開始戰略石油儲備庫建設。以往的能源項目外交多注重短平快效果,較少考慮到本地區的長遠發展和地區關系,缺乏全局性規劃分析,并曾錯失機遇。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俄國曾經急于向中國出口石油賺取資金,而中國許多公司當時并不感興趣。而油價高位時,中國急于從俄獲取石油,俄羅斯卻存在戒心。

3.要認真調研以及影響油氣資源的各種因素。第一,中國與能源蘊藏豐富國家的能源貿易合作順利發展,但與有關國家的能源合作存在眾多變數和牽制。美國對中國的戒心嚴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失利就反映了這一點,戰時美國還可以通過控制中東石油和石油通道來對中國進行制裁和封鎖。中國的石油國際依存度非常高但卻缺乏定價權,往往成為炒作目標。第二,中國從歐亞進口石油仍面臨著風險和變數。中俄能源合作經歷了10多年,但近年來在爭取更多和更加長期安全穩定的石油供應問題上,進展比較緩慢。尤其是在日本和西方國家插手后,俄羅斯經常表現出變幻不定、決而不行、待價而沽的姿態。

總之,面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新的能源需求趨勢,針對當今世界能源和地緣政治格局,要內外并舉,著眼長遠進行戰略謀劃,開創有中國特色的能源安全新局面,切實維護中國的能源安全。應該明確并落實中國的能源資源主權意識。培養戰略與前瞻思維、憂患意識,扎實做好國內能源發展支撐,盡可能降低石油國際依存度。從戰略高度冷靜判斷國際油價大趨勢,重視戰略石油儲備但要選擇介入時機,積極推動進口來源和通道多元化。

(作者: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