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
以色列雖然態度強硬,但是否會對伊動武還要看美國的臉色。美國的選項有兩個,一是默許以色列或是親自對伊進行軍事打擊,二是通過外交手段與伊朗達成協議,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尚未把前者作為自己的優先選擇。
美國副總統拜登于當地時間3月8日下午抵達以色列,開始為期5天的中東之行,拜登是奧巴馬政府去年上臺以來造訪巴以地區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伊朗核問題是拜登此行的主要議題,被外界解讀為拜登此行負有與以色列“對表”的使命,即統一兩國對伊朗“是戰是和”的立場。
打還是不打
一直以來,以色列政壇關于如何終止伊朗方面的核進程有著廣泛的討論,并且對采取軍事手段的意見并不避諱。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沙萊夫9日表示,在必要的時候,任由伊朗發展核武器與摧毀其核設施這兩者之間,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抉擇。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也在同一天強調,在伊朗核問題上,以色列一方面要積極努力地推進和平談判,另一方面也要時刻保持“扣動扳機”的姿態。
但拜登在9日結束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會面后,對于以方的強硬立場態度曖昧。他只是再次重申了美方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美以雙方“在以色列安全問題上沒有隔閡”,而美方將繼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堅決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以色列《國土報》10日在解讀拜登的話時評論說,“美方給出的信號清晰而明確,即在沒有獲得美國允許的前提下,以色列不能對伊朗采取任何軍事行動”。這篇評論文章還認為,關于如何迫使伊朗真正放棄核計劃,美國方面目前的態度“更傾向于利用外交途徑施加壓力和展開制裁,而非直接的武力打擊”。
共識還是分歧
目前,美以雙方都明確表態“將堅決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但到底如何“堅決阻止”,是通過政治談判還是通過軍事打擊,在這一問題上,美以雙方有著微妙的互動關系。
對美國來說,因其與伊朗接觸政策“觸礁”,正受到來自以色列方面的壓力。以副外長阿亞龍上周會晤美方官員,就聯合國安理會政治解決伊核問題進程緩慢表示不快,并與美方討論解決伊核問題的“其他辦法”。
但美國有分析人士認為,伊核問題作為美以關系的重要一環,兩國的共同安全利益高于策略分歧。例如,因以色列批準在東耶路撒冷新建猶太人定居點,拜登為表達不滿,故意在9日內塔尼亞胡為其準備的晚宴遲到了90分鐘,但以方之所以在這一關乎以巴間接和談的“大人物”造訪以色列的敏感時期宣布該計劃,其在伊朗核問題上的隱忍和對美方口徑的配合顯然是最大籌碼。
此外,伊核問題將向什么方向發展依然充滿變數,其中,最近的兩則消息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伊朗海軍9日通過國產的“賈馬蘭”號驅逐艦成功發射了一枚艦對地導彈,擊中100公里以外的目標。這再次表明伊朗對于可能遭到的軍事打擊決不會抱有坐以待斃的態度,而會盡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日,以色列國家基礎設施部部長烏齊·蘭多在巴黎表示,以色列有意發展核能,與他國合作建造核電站。根據美國媒體透露,以色列目前已經擁有約80件核武器,現在又表示進一步發展核能,這一情況很可能被伊朗用來為自身核計劃進行辯護。(仁民)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