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國內碳交易亟須統一“進場買賣”

2010-03-12 08:15:15 新京報   作者: 羅瀟  

據上海證券報3月11日報道,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訂一個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并考慮在一些特定的行業和地區開展小范圍的碳交易試點,其中電力、石油、化工等行業入選的可能較大。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目前中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預計到2012年,中國將占聯合國發放全部排放指標的41%。可見,中國是最有潛力的碳交易資源供給國。

但是坐擁世界最大碳排放指標,中國的碳交易水平卻明顯落后。國外的碳排放指標不僅在國際市場上被自由轉讓,而且被轉化成炙手可熱的金融產品,有效的彌補了傳統融資方式的不足;但是中國的碳交易卻還停留在“農貿市場”的階段,大量的碳指標或是“地板價”出售,或是根本賣不出去。

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場內交易的缺失。大量的碳交易在無法監測的環境下進行,使得目前國內不具備碳交易的價格形成機制。在自由價格的缺失下,國內的碳指標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成為廉價產品。國際市場上碳排放交易價格一般在每噸17歐元左右,而國內的交易價格卻在8歐元至10歐元,差價高達50%至100%,大量的國內的碳指標在國際市場上被國外買家轉手高價賣出。

而碳交易的高級階段——碳金融,由于缺乏價格機制更是無從談起,任何金融產品的設計基礎就是自由市場價格。但是我國碳交易項目中80%分散在西部中小民營企業手中,這些企業正是最缺乏融資渠道的群體,碳指標的融資功能缺失對這些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的資源浪費。

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多個城市多家環境能源交易所,但是交易所的功能僅限于節能環保技術的轉讓交易以及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撮合,真正實現的場內交易寥寥無幾。

根據一家研究機構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超過80%的碳交易都在場外進行,各地的環境交易所不僅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而且交易所林立的局面也增加了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因此在國家推動碳交易試點的過程中,可以強制所有的碳交易全部實行場內交易,并建立全國統一的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展電子報價系統,用以聯動各地交易所的價格,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碳指標的配額管理。

全國范圍內交易市場的形成對于目前還處在啟蒙階段的碳交易最直接的意義是,提高中國作為賣方信息披露的能力,使得中國的賣方企業更多的了解國際市場的規則和國際買方。同時,也告訴國際買方中國的項目的位置和價值。從而降低交易雙發信息不對稱以及所帶來的成本。

在國家利益層面,由于中國的碳市場處在全球碳交易產業鏈的最底端,國際碳交易規則基本上是由西方發達國家制定,中國到目前為只僅是國際碳交易市場的被動參與者,缺乏發言權。因此盡早建立國內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為全面參與到全球市場做好準備,避免重蹈我國由于沒有石油期貨市場從而喪失國際石油定價權的覆轍。

這樣做的同時,碳金融產品的發展也由此獲得了價格基礎。現在全球各大碳交易市場除了現貨交易外,近年來陸續推出了與歐盟排碳配額掛鉤的期貨、期權交易,豐富了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種類。隨著國內碳交易場內市場規模的擴大,碳貨幣化程度越來越高,碳排放權進一步衍生有望成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