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市長李強接受中國網記者程圣中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記者]:優化經濟結構成為全國共識,鹽城有何舉措?
[李強]:盡可能把結構做輕,把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通過優勝劣汰,通過向西部轉移,欠發達地區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條件來調整。鹽城有582公里海岸線,我們的風電資源,就是新能源資源非常好,去年一年有五個風電場在建設,是國家七大風電基地之一。
[記者]:風能資源豐富,起步比較早。
[李強]:鹽城有25個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項目在開工建設,都是10億元以上的,中國的風電設備的前幾大龍頭,基本上都去了。風能在鹽城會快速地成為一個新的產業,三年之內,風能產業可以做到500億,五年左右可以做到1000億。1000億可以成為目前鹽城市最大的一個產業。這個產業從生產到發展,到國家開始控制,實際上也就是兩年左右的時間。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期很短,問題是你要抓住機會,抓住重點。
[記者]:機遇期很短,那么鹽城抓住了哪些重點?
[李強]:我們的重點一個是抓大企業,因為會有優勝劣汰,淘汰一些過剩產能,主要是淘汰中小企業;第二,你要抓技術的制高點,海上風電國家研究中心去年已經在鹽城開工建設起來。包括鹽城現在在發展環保產業,一些央企、大企業,包括地方若干個研究院所和機構都在那個環保區內成立了。
[記者]:科技還是第一生產力。
[李強]:這個很重要的,你一個產業不占領技術的最高點,就不可能自己的市場規模,就不可能有好的產品。去年華銳風電產業基地落戶鹽城,五月份投產,當年就做到30億,當年稅收1.2億。這就是鹽城的優勢,結構調整的著力點。
[記者]:不是誰都有這樣的優勢,那么不同地域該如何調整結構?
[李強]:各地的結構調整,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有的是調輕,有的是調重,有的是調高,有的是調低,從不同的形態、方式、成份上,我覺得是多樣化的。
[記者]:據我所知,很多省市現在都準備搞新能源的項目,會不會造成盲目上馬、無序競爭?
[李強]:各個城市的決策者們,一定要對當地的資源優勢和發展優勢有一個理性的判斷,真的不要盲目地做。以風電為例,鹽城搞風電,一有資源條件,二有市場空間,鹽城去年發了5億度電全部上電網了;還有一些地方有資源優勢,但沒有市場空間,他的電網荷載,就是承載的能力比較弱,發了電以后用不出去。資源優勢和發展優勢要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真正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變成一個地區的優勢產業。
[記者]:您手里應該掌握了今年一二月份鹽城的經濟數據了吧,相比去年怎么樣?
[李強]:確實比去年好。今年1-2月份,汽車銷售增長1.8倍,賣了5.8萬輛車。財政增長也很快,一般預算收入增長超過44%,鹽城的經濟還是比較實在的。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