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市提出的建設“低碳城市”的戰(zhàn)略目標 本市全面啟動碳匯林建設項目——
“低碳經濟”這個曾經多少有些生疏的詞匯如今已經越來越融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碳交易、碳匯市場也被當做一項產業(y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提及,當這種節(jié)能減排的方式成為“低碳城市” 的應有之義時 ,全國首個林業(yè)碳匯工作的行政部門——北京市林業(yè)碳匯工作辦公室也自然引起記者的強烈關注與好奇。應該說,低碳,既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yè)空間。
全國首個林業(yè)碳匯工作辦公室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成立。昨天,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根據北京市提出的建設“低碳城市”的戰(zhàn)略目標,本市全面啟動碳匯林建設項目。
■300萬人次光臨北京碳匯網
昨天,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小平遞給記者的再生紙名片上又多了一個新職務——“北京市林業(yè)碳匯工作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剛開始運轉,是全國第一個林業(yè)碳匯辦公室”。王小平主任告訴記者,辦公室的主要職能是推動“碳匯”在北京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另一方面是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先進的“碳匯”理念和資金,助推北京“低碳城市” 建設。
北京林業(yè)碳匯辦公室雖剛成立,但林業(yè)碳匯在北京早已啟動。市園林綠化局董瑞龍局長介紹,2008年5月10日,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郭金龍在朝來公園調研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時就強調,要認真總結經驗,加快林業(yè)碳匯工作步伐;2008年6月26日,北京第一個碳匯造林項目——八達嶺碳匯造林項目啟動,同時中國綠色碳基金北京專項成立。另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也已經建成并運行了“北京碳匯網”,已有300萬人次登錄該網站。王小平主任介紹,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是“碳計算器”,許多市民養(yǎng)成了每天在計算器上計算自己碳排放量的習慣。
昨天,記者在該網站上看見,網站上的碳計算器分為“個人版”和“企業(yè)版”,個人的居家出行,企業(yè)的旅行、會議、生產、貿易、服務都能計算出詳細的碳排放量。
■市民購“碳匯”等于義務植樹
購買碳匯將從今年植樹季開始成為北京市民義務植樹的主要形式之一。董瑞龍局長介紹,今年3月1日將實施的《北京市綠化條例》首次將購買“碳匯”列為市民義務植樹的一種新形式。
董局長介紹,2008年起,北京市開始碳匯林的建設,無論是全民義務植樹還是城鎮(zhèn)綠化建設、郊野公園建設,所采用的苗木都是精選出的能發(fā)揮應有碳匯功能的健康樹木。
用“購買碳匯指標”來代替一部分義務植樹,將極大改善目前部分單位“只管種樹,不管樹活”的局面,通過市民的碳匯購買集中資金,聘請真正會種樹的人,在需要種樹,也能讓樹存活的地方種植。
董瑞龍局長告訴記者,號召公眾或者單位通過購買碳匯集中資金,用于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平均每出資1000元,即可在北京造半畝林地,20年之內可吸收二氧化碳大約5.6噸。
■今年啟動大規(guī)模碳匯造林
董瑞龍局長表示,目前北京市有690萬畝低效生態(tài)公益林需要經營,通過森林健康經營每畝林地每年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0.36噸。而未來三年北京現有的41萬畝宜林荒山地區(qū)將全面開展碳匯造林工程,市民每捐資30元錢就可以植一棵樹,進行碳補償。
北京碳匯的潛力巨大。董局長告訴記者,“綠色北京”2010年目標已經確定,全年計劃新建城市綠地2450公頃,人工造林1.07萬公頃,植樹2200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7%,林木綠化率達到53%,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綠地面積達到50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全面實現“十一五”規(guī)劃目標,這其中就有部分碳匯造林。
而從2011年起,到2015年,北京將對山區(qū)的300萬畝低效林和灌木進行健康和近自然經營以及補植改造,大大提高其森林碳匯能力。根據現有研究數據估算,到2015年,300萬畝低效林和灌木通過健康經營后,森林碳匯量約增加112.5萬噸。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