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在我國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太陽能發電正在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一支生力軍。據專家介紹,太陽能發電包括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兩部分。“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太陽能發電產業尚在政策、技術以及市場等諸多方面存在發展的障礙。”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破除發展的瓶頸,太陽能發電產業將獲得最為光明的前景。”
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后,太陽能發電也被提上日程,無論上網電價能否在年內確定,太陽能發電已然是大勢所趨。
光伏發電指日可待
事實上,我國光伏產業已形成一條規模化的產業鏈:中國工業硅生產已居全球第一;高純硅生產千噸級技術已基本掌握;硅片加工生產規模已達世界級水平;電池及組件產能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硅材料的降價使得光伏發電成本大幅降低,中國光伏電站技術亦逐漸成熟。
隨著我國光伏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光伏設備制造業的快速擴張,光伏發電開發企業的投資成本將大大降低。再加上外資光伏企業也開始進入國內市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設備市場。
目前,國內的生產企業無論以“一體化”還是“專業化”模式發展,都初具規模。堅守“專業化”模式發展的企業,主要生產電池片和電池組件,目前已形成生產規模效應,其電池片和電池組件產量已居世界前列。“一體化”模式發展的企業向上掌握原材料多晶硅市場,向下建立發電站,形成產業鏈。
對于這兩種模式的利弊,業內評價不一。但隨著硅料緊缺程度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光伏組件廠商開始向上游滲透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業內人士擔心“一體化”將使得對上游原料有著高度依賴的組件廠商失去原料供應商的信任。
也有人認為,雖然光伏行業變化很大,若只做產業鏈其中一環,抗風險能力就很差,但是打通上下游產業,對企業來說應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光伏發電項目對于光伏企業無疑是塊巨大的“蛋糕”,已經具備規模的光伏產業,正等待著這樣一塊“蛋糕”。
光熱發電已成雛形
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也非常迅猛。據專家介紹,“十五”期間,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工程熱物理所等科研機構和一些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已開始了光熱發電技術的項目研究。在此期間,我國科學家已經掌握了一批太陽能熱發電的核心技術,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鏡、高精密度雙軸跟蹤控制系統、高熱流密度下的傳熱、太陽能熱電轉換等。
進入“十一五”以來,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視,光熱發電受到來自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國家對光熱發電技術研發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從2006年到2010年,僅科技部投入光伏發電的經費就超過4750萬元,光伏發電在許多重點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我國科學家目前已經掌握了一批太陽能熱發電的關鍵技術。比如,對抗風載高精度定日鏡技術、高溫塔式吸熱器技術、高溫儲熱技術、電站控制技術、塔式發電系統設計和集成技術、槽式真空管制造工藝和槽式聚光器集成技術等等。
就光熱發電而言,我國目前已形成從基本材料、主機設備和系統設計集成的產業鏈。自2007年起至今,我國已連續舉辦三年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世界三大太陽能熱發電公司、國際能源署與美國能源部等都派代表出席該會議。
從“替代”到“主導”
太陽能發電在中國的戰略地位正在變得愈加重要。太陽能發電從目前的補充和替代能源,將來會逐步過渡成為主要能源和主導能源。有專家認為,太陽能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有效方案。
據相關方預計,太陽能發電在未來,特別是2030年之后將會大規模應用,到2050年后,在所有發電形式中太陽能最可能成為份額最大的主導能源。
光伏發電是未來最具發展前途的太陽能發電技術。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三大可再生能源技術中,相對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最具發展潛力,其中太陽能發電發展無可限量。有關專家表示,太陽能可以拉動機器制造業、汽車工業、建筑行業,是未來經濟的最大增長點。
專家認為,太陽能發電要成為“主導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要盡快公布新能源振興規劃;其次,要盡早出臺太陽能光伏和光熱電價政策。最后,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持續發展的太陽能發電產業體系。
盡管我國光伏和光熱發電產業發展迅猛,但目前整體尚處“幼苗期”。中國太陽能產業是一個充滿光明的產業,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呵護中做大做強,做成中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軍。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