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寒冬,黑龍江省鄉村的一些家庭小沼氣池由于氣溫低無法發酵而不得不“趴窩”。然而記者近日到海林市海林農場采訪時卻發現,職工家沼氣灶的火苗依然很旺。
農場沼氣站何以在寒冬里也能不間斷供氣?海林農場黨委書記周錄春告訴記者,一是因為農場沼氣站的規模大,并配備了大型儲氣罐;二是因為農場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技術改造,利用一家工廠的工業廢水為沼氣池增溫。
據了解,海林農場2003年前后,大力發展養牛業,很快奶牛的存欄數就達幾千頭。然而每到夏季,牛糞味四處彌漫。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農場修建了12個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和1個核心區,從而結束了人畜混居的歷史,實現了奶牛集中化標準化飼養。飼養集中了,但糞便的污染也更集中了,堆放不僅占用大量耕地,風吹雨淋也污染了空氣、河流和地下水。
通過自籌資金,2006年初,總投資528萬元、設計年產沼氣43.2萬立方米的一個大型沼氣站在農場建成運行。為了解決沼氣池因氣溫低無法發酵以及池體因低溫凍裂的問題,農場特意配建了一套燃煤鍋爐,以便在冬天為池體加熱。
沼氣雖是綠色能源,但還得燃燒煤炭,這個矛盾的現實讓人哭笑不得。
然而,到了2006年夏天這個狀況有了改變。農場及農墾環保部門時常接到農場職工及周邊農民的舉報,稱位于農場場部的糖甙廠浸泡甜葉菊的黑綠色廢水超標排放。而農場管理層發現,這些廢水本身含有大量有機物質,而且常年有40℃左右的溫度。何不把含有大量有機物的廢水引到沼氣池中?這樣既可以給沼氣池發酵增加溫度,又可以節約稀釋牛糞的凈水。不久,一條管道從糖甙廠鋪設到了沼氣站。從此,場部地區的居民家庭用上了持續不斷的沼氣,而每年只需花費百余元。
2007年底,投資426萬元、年產沼氣48.2萬立方米的第二座沼氣站建成并投入運行;2008年,投資120萬元、年產沼氣7.6萬立方米的第三座沼氣站建成并投入運行。
隨著沼氣產生量的增加,農場場部及附近的職工都用沼氣來做飯,剩余的沼氣則被用來發電。周錄春告訴記者,目前,農場已安裝了4臺發電機,總裝機269千瓦,日發電達4000度。這些電供給糖甙廠車間、奶牛場及街路廣場的照明。而制沼氣的副產品——沼渣和沼液則被用作種植有機糧食和有機蔬菜的肥料。周錄春說,目前,農場奶牛存欄數已近1萬頭,豬的存欄數也有兩萬余頭,豬糞的開發利用還是空白。下一步,農場打算再建一座大型站和8~10個中型站。這些站的冬天增溫靠農場企業自產的太陽能加熱設備,新增的沼氣則主要用于提純,并最終用作農場職工家庭汽車的燃料,并部分實現商業開發。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