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碳交易體系逐漸清晰

2010-01-18 13:18:07 中國聯合商報   作者: 孫先鋒  

自《京都議定書》以來,用市場機制作為解決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等6種氣體的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碳賣家之一,但此前由于缺乏碳交易市場及體系,主要國際買家不得不到歐洲BlueNext市場及美國證券交易所上交易,使得中國對碳交易的價格完全沒有話語權。

不過,這種局面在即將改變。在全球矚目的哥本哈根會議已成為過往的塵埃之際,多年來一直在呼喚的中國碳交易體系或將在今年全面推出。

據媒體報道,作為此前制約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因素之一的碳交易市場相關辦法,目前已經上報到國家發改委層面。

而消息靈通的內部人士進一步證實稱,“今年很有可能正式啟動。”

沒有話語權的大賣家

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發展中國家主要通過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參與國際碳排放交易。中國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權供應國之一,但處于整個碳交易產業鏈的最低端。

由于碳交易的市場和標準都在國外,中國為全球碳市場創造的巨大減排量。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顯示,截至09年10月,中國政府已批準2232個CDM項目,尤其是節能和提高能效項目、新能源和可再生項目、燃料替代項目。

然而,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前舉辦的聯合國碳交易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EB)第51次會議上,中國有10個風電CDM項目被拒絕,其余項目則進入較為漫長的復審或修改階段。

EB給出的拒絕理由卻是,中國調低風電上網電價來“套取”CDM的資金補貼。

對此,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并非所有風電項目都能夠申請到CDM資金補貼,中國政府是依據風電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電網的承受能力來確定風電電價,在確定電價時從未考慮CDM因素,定價過程完全與CDM無關。

在這起看似理由簡單的風電項目被拒事件,背后卻已折射出中國眾多CDM項目將面臨的共同困境——話語權之失。

此前,在國家發改委注冊的2232個項目中,僅663個項目實現了在聯合國注冊,大量項目在排隊審批之中。

不僅如此,CDM項目審查也越來越嚴格、申請的難度越來越大、周期越來越長、不確定性也越來越高。

“在CDM機制交易過程中的核心法律文件大量使用歐洲法律概念,使得發展中國家明顯處于弱勢地位。EB在決策中基本是他們說了算。”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說。

即使通過重重審查獲得CDM項目,國內企業也有可能拿不到資金。金融危機后,歐美國家一些從事CDM項目的投資公司出現財務危機甚至破產,毀約也明顯增多。

對于企業而言,這種長期受制于人的游戲規則,將嚴重影響中國企業參與碳交易的積極性。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場與標準,不僅有利于減少買賣雙方尋找項目的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還將增強中國在國際碳交易定價方面的話語權。

中國交易體系破茁而出

實現碳減排關鍵是要把減排成本降到最低,這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資本市場在低碳經濟中的作用。

歐美等金融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直接投資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

一些大型的碳交易中心相繼建立,如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體系(EU ETS)、歐洲氣候交易所(ECX)等。嗅覺靈敏的華爾街商人也提前布局碳金融。

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碳金融要落后許多。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研究規劃部副經理鄧羽騰指出,“中國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碳交易市場,但必須先行先試,否則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就會措手不及。”

2008年以來,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深圳等城市相繼成立環境交易所,并迅速開始推出減排規則,推動碳交易。

09年8月8日,中國第一筆VER(自愿減排)交易,在北京環境交易所達成。在這起交易中,天平汽車保險購買了8026噸VER。這是中國碳交易市場獲取更大話語權的一次試水。

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北京環境交易所面向全球推出中國首個自愿碳減排標準——“熊貓標準”。

這個有著鮮明中國特色的標準是專為中國市場設立的自愿減排標準。“它將是中國在全球碳交易領域中爭奪話語權、繼而爭奪定價權的開始。”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如是說。

“熊貓標準”的發起人除了北京環境交易所外,還有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法國BlueNEXt交易所,參與該標準制定的有買方、賣方、中介、咨詢開發公司等利益相關實體以及能源環保類非政府組織,廣泛的代表性使這一標準更為公平、客觀。

“熊貓標準”將確立自愿減排量的檢測標準和原則,并規定自愿減排流程、評定機構、規則限定等內容,從而完善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

該標準將借鑒美國杜克法則,大力推動農、林、牧、副、漁業的生態補償類項目,促進市場向工業補償農業、城市補償農村、東部補償西部、高排放者補償低排放者的方向發展。

遵循熊貓標準的原則,被合格的第三方機構核證并通過注冊,可以獲得相應數量的熊貓標準信用額,信用額可以買賣。

與此同時,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正在聯合企業進行“企業自愿減排聯合行動”,試圖推出《天津議定書》,作為國內企業碳減排的行動指南。

由于碳排放權本身具有復雜性,在短期內難以大規模展開,可能更多地會停留在自愿減排的層面。這意味著,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國內與排放權交易相關的各種金融創新活動,主要還是會圍繞境外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展開。

國內自身的碳交易市場發展將是一個絕對趨勢,因此,需要盡快完善國內的碳交易體系,讓市場充分活躍。中國亟需建立一個包括碳排放在內的統一的排放權市場,用市場化的方式規范企業的單兵作戰。

1月8日,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在北京宣布,啟動“中國碳中和聯盟”,該聯盟是國內首個碳中和聯盟組織。是繼發布我國首個自愿碳減排標準——熊貓標準后,北京環境交易所在自愿減排領域的又一大動作。

相對于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已經發起“企業自愿減排聯合行動”,倡導自愿減排而言,“碳中和聯盟”不僅要求企業“減排”,還要實現“碳中和”,即“不產生正的碳排放”,因此對企業的碳減排能力要求嚴格得多。

兩大交易所的行動,已意味著中國減排市場以自愿減排為突破口,進入加速推進階段。

“碳中和聯盟啟動后即展開招募工作,主要以企業為對象,進入聯盟的硬性目標是企業必須有碳排放的明確時間表。”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畢建忠介紹說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能源需求將持續攀升,預計在2030-2040年將達到排放高峰,屆時碳排放量將占到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碳減排壓力將劇增。“碳減排工作的啟動宜早不宜遲。”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認為,

“碳中和聯盟”在這一背景下成立,專為國內眾多企業、機構、團體提供全方位的碳中和服務,幫助其實現碳中和目標,率先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

據介紹,此次“碳中和聯盟”也與此前發布的熊貓標準相結合,起到倡導企業碳減排的作用,同時,中國技術交易所也將在環保清潔技術上給“碳中和聯盟”提供技術支持。

突顯中國特色的交易標準

目前,中國很多企業還在處于“求生存”的發展階段,讓其拿出大筆資金投入到碳減排工作中,無疑將對企業的經營和業績帶來很大的壓力,如何才能夠調動企業參與“碳中和聯盟”的積極性?

畢建忠表示,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一步到位實現“碳中和”是比較難實現的目標,在“碳中和聯盟”中,環交所將對聯盟成員擬定碳排放的時間表。

事實上,有兩類企業對推進碳減排工作的意識已經比較高,一類是規模效益較好的上市公司;另一類是外貿類企業,其海外客戶往往對這類企業的碳減排有較高的要求,如果企業能夠做到“碳中和”,也將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品牌效應和附加值提升。

目前已經有幾家企業明確表示了參與該聯盟的意向,主要為金融類、外資類企業,也有央企,綜合實力普遍都比較強,未來環交所還將定期公布參與“聯盟”的企業名單、排放時間表、排放量以及碳資產負債表等相關內容。

然而,如果進入“碳中和聯盟”的企業未能達到“碳中和”的碳減排目標,由于聯盟的自愿性質,暫時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力,只能依靠道德的約束。

熊焰強調,在碳減排領域,由于政策環境尚未具備,核證減排業務還無法開展,因此北京環交所先行開發自愿減排市場。一旦相關政策配套,北京環交所將很快跟進核證減排市場。

“熊貓標準”與“碳中和聯盟”的相繼推出,將增強中國在碳排放市場上的話語權,也是中國在探索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正恰如熊焰所言“相比國際上現有十幾個自愿碳減排的標準,他們更中國化,更簡潔,更適合中國。”

碳交易“錢”途廣闊

近年來,基于環保項目合作的清潔發展機制(CDM)國際碳交易市場發展迅速。《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場出現了爆炸式增長。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價值達1180億美元,比2007年的630億美元上升近一倍。

雖然國內交易市場體系尚在完善之中,但在國際碳交易中不乏中國企業的身影,且有跡象表明,中國企業自發的碳交易卻越來越活躍。

“主要來自電力、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和再生能源等行業的企業,正透過清潔發展機制,從發達國家引入先進技術,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目的。”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說。

“與此同時,企業還將減排所取得的排污權,出售給像碳交易商或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買家,從而獲得利潤。”

以目前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項目為例,2005年10月,中國最大的氟利昂制造公司山東省東岳化工集團與日本最大的鋼鐵公司新日鐵和三菱商事合作,展開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業務。

預計到2012年年底,日本兩家公司將獲得55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此項目涉及溫室氣體排放權的規模每年將達到1000萬噸。

據世界銀行測算,發達國家通過CDM購買溫室氣體排放額度的需求為每年2億至4億噸,每噸的價格在15~20歐元,最高時甚至達25歐元。在占據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歐盟碳交易市場,2008年的新一輪價格達到23歐元/噸。

1月5日,美國ABI研究公司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碳捕集與封存(CCS)和碳排放交易市場之間的關聯性正在增大,因為來自CCS設施而產生的碳排放信用將在碳交易所上市交易,這將為CCS項目開發者產生更多的收益。

報告預計,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到2014年將達到3950億美元,將超過2008年交易數額1180億美元的3倍多。

而英國新能源財務公司在2009年6月發表報告稱,預測全球碳交易市場2020年將達到3.5萬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 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