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是企業實現節能“零投入”、“零風險”的節能融資模式,目前山西一些企業已經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節能改造。
節能降耗是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但近期在山西省一些化工企業中了解到,不少企業盡管也有心加大節能降耗的力度,可面對投資不菲的節能新技術和節能新產品,往往被資金卡住了“脖子”。此外,由于對投資節能究竟能產出多少效益心存疑慮,這些企業夢想著有一種能替企業實現節能“零投入”、“零風險”的節能融資模式。如今,企業的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山西幾家重點企業積極引進國際國內專業節能服務公司,大膽嘗試一種有效的節能融資和服務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目前已經嘗到了甜頭。
在傳統的節能投資模式中,投資節能項目所有的風險都由企業自身來承擔,企業往往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如今在山西的幾家化工企業,由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新機制,這些困難都迎刃而解。“企業僅自籌510萬元,即可完成1,100萬元的技改節能項目。”山西焦煤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說,2008年9月,山西焦煤集團、專業從事能效管理的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方國際租賃有限公司三方,就節能合作“霍州煤電”項目簽約。這是該省首例由跨國公司與國內資本聯合,通過租賃融資方式,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為大型耗能企業進行節能改造的項目。據測算,該節能項目投入運行后,每年直接和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超過 4,000萬元。
還有部分企業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如安泰集團引入了北京樂普四方科技有限公司節電新技術,對本企業電機進行了節電改造。從運行的效果看,節電率在 40%以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山西合成橡膠集團有限公司采用中介方出資、節能效益還款的方法,對老舊蒸汽鍋爐進行了技改,工程投入1,000多萬元,獲得了噸蒸汽煤耗下降10千克的節能效果。長治市節能監測中心與北京樂普四方科技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長治市貝爾節能有限公司,與金通焦化等12家企業簽訂了能源服務合同,編制了節能改造方案,總投資近2億元,解決了企業技改資金籌措的難題。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發源于國外,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其基本的運作模式是:專門從事節能服務的商業公司與有著節能改造需求的業主企業簽訂一份能源服務合同后,為業主企業的節能改造項目進行投資,并向業主企業提供能源效率審計、節能項目設計、原材料和設備采購、施工、監測、培訓、節能項目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在能源服務合同期限內,該節能服務公司與業主企業按照雙方事先在合同中的約定,共同分享節能效益,并由此收回項目投資并獲取合理的利潤。合同結束后,所有的節能設備和節能效益全部歸業主企業所有。
山西是能耗大省,主要耗能行業包括煤炭、化工、電力、冶金、煉焦等,企業數量上萬家。面對巨大的節能減排壓力,每家企業都想投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的節能收益。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后,節能融資、管理、服務等均由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來完成,企業無需投資,不用配備一批專業人員,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2005年,國家發改委決定在全國組織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作為一種重要的節能保障機制,合同能源管理被明確要求予以大力推行。但合同能源管理“登陸”山西時間不長,截至目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企業寥寥無幾,多數用能單位對此不甚了解并“敬而遠之”。有幾家企業在一些節能項目上引入了合同能源管理,但均系本土企業與外地專業節能服務公司“聯姻”,且所涉項目不多、資金額也不大,遠未形成規模。此外,山西省內尚未組建起一家規范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在山西還屬于“星星之火”。
專家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盡快由“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對于助推更多企業自覺、自愿地走上節能降耗之路無疑意義重大。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一般不要求用能企業對節能項目進行大筆投資即可分享節能項目的效益,這自然會大大調動起企業節能降耗的熱情。
不久前,山西省政府將三次產業節能降耗的指標----具體分解到全省各市。這其中,引進國際較大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以安泰焦化集團電機變頻調速和東輝焦化干熄焦等項目為試點,積極探索合同能源管理這一有效的節能融資和服務模式,堪稱一大亮點,其前景被節能領域的專家學者普遍看好。隨著這一國際流行的市場化節能融資、服務機制的深入推廣,山西化工行業的節能降耗工作有望躍上一個新水平。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