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定英利集團為依托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成功通過國家科技部審批,并于1月15日正式在保定奠基動工。這不僅標志著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有了集光伏技術研發、基礎研究等于一體的綜合公共服務平臺,更將加快推動國內光伏行業標準的制定進程。
光伏產業呼喚統一行業標準
當前,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而以光伏發電技術為代表的新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和搶占的制高點。我國在作出減排承諾的同時,也把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作為未來發展大計。
在光伏領域,經過多年的整合發展,我國已經培養出以保定英利、無錫尚德等為代表的、擁有國際影響力的優秀企業。但與技術領先、市場成熟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作為新興戰略產業,處在發展起步期的中國光伏行業,缺乏涵蓋產業整體的行業技術標準。這對于提升國內產業的整體水平和規范發展,保證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與競爭力來說,無疑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針對于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集高水平科研項目研發、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成果孵化為一體的重要基地,代表著我國太陽能光伏領域的最高研發水平。建成之后,將極大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并在制定規范準入、性能、環保、安全等行業標準,構建我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生態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晶體硅太陽電池是目前光伏發電的主流技術,體現了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介紹說,總投資5.4億元,總建筑面積60800平方米的英利集團“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在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及省市主管部門和依托單位領導組成的管理委員會的指導和監督下,采用“開發、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依托英利集團完整光伏產業鏈生產和技術模式,主要從事完整產業鏈的晶體硅光伏材料、太陽電池與光伏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及基礎研究,研發方向包括硅材料制備及特性、高性能太陽電池及組件研究、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及基礎研究。實驗室下設硅材料研究中心、光伏太陽電池研究中心、電池組件研究中心、應用系統研究中心和中試基地。
作為全球最完整產業鏈的太陽能光伏企業,英利集團掌握著從硅材料、晶體硅生長、切片、太陽電池、光伏組件到光伏應用系統各個環節的研發生產技術。自1998年進入光伏行業以來,英利集團一直將技術創新作為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并與UL、TUV、荷蘭國家能源研究中心等國際權威機構開展廣泛合作,依靠對完整產業鏈的整體技術優化,不斷加大對太陽能光伏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問題的攻關力度,多項主要技術指標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6克的每瓦耗硅量遠遠領先于7-8克的世界平均水平,非硅成本0.8美元/瓦,為全球行業最低,六九硅業新硅烷法生產可達9N(99.9999999%)以上高純度多晶硅,以研發高效率N型太陽能電池的“熊貓計劃”將電池轉換效率穩定提升到18%等多項技術創新,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英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保定市作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化基地”、“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太陽能綜合應用科技示范城市”,一直把新能源產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夯實了基礎。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