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日獲悉,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最新發布的《全球貿易摩擦研究報告》指出,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貿易調查的首位,石油和化工產品是全球貿易救濟調查的重災區。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楊益說,我國石化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原因,易導致產業惡性競爭和產品價格戰,并招致反傾銷調查。
統計顯示,自1979年到2009年11月,在國外對華累計發起的1025起反傾銷調查中,涉及石化產品241起,位居各行業首位;37起反補貼調查中,涉及石化產品的6起,位居第二位;84起特保調查中,涉及石化產品5起,位居第二位;181起涉華保障措施中,涉及石化產品37起,位居第二位。
楊益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啟動反傾銷調查案件數迅速增長,WTO預計2009年全年反傾銷調查數量將達230-250起,超過2008年全年的212起,石油和化工產品仍然是調查重點。
2009年繼輸美輪胎特保案之后,阿根廷、印度等國也先后對我輪胎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三氯異氰尿酸、鈉和鉀磷鹽等產品也先后受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反傾銷調查。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石化產業快速發展,2000-2007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約20%,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國總額的11%左右。目前,我國主要石化產品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化肥、農藥產量居全球首位,成品油、乙烯、合成樹脂產量位居世界第二。
“產業和進出口規模擴張的同時,也遭遇了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調查。”楊益說,我國出口的石化產品以無機化工原料、染料、膠鞋以及橡膠制品等為主,尤其是資源性產品,例如尿素、純堿、燒堿、磷肥、硫酸鎂、碳酸鈉等。目前,70%以上針對我國化工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是針對附加值較低的基礎化工加工原料。
此外,楊益認為,由于石化產業生產和石化產品屬性等自身特點,以及發展中國家石化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因素,容易導致產業惡性競爭和產品價格戰,并招致反傾銷調查。
據介紹,1995-2008年,石化產品遭遇反傾銷調查排名前10位的國家(地區)中,有7個國家(地區)屬亞洲地區。其中,涉及中國產品的位居首位,為188起。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