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武漢興隆源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陳義心情大好。國家能源局相關官員的公開表態,讓他看到了“產能過剩論”陰影下太陽能企業的藍天。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一位副司長公開表示,多晶硅產能存在過剩風險但未達到過剩。
同時“松綁”的,還有此前與多晶硅一起被稱為“產能嚴重過剩”的風電設備。該副司長表示,國內已經批量生產1.5兆瓦的風電設備,以后主要鼓勵成本更低的3兆瓦、5兆瓦風電設備及技術。
該副司長的公開言論,是相關政府部門2009年9月調控產能過剩以來,首次對多晶硅、風電設備行業“松綁”。此前,國家相關部門先后發布過剩報告,將多晶硅、2兆瓦以上風電技術從鼓勵進口目錄中剔除。“當初被斥為產能過剩,讓人有些出乎意料。”陳義稱,“產能過剩”主要被“產能泡沫”所蒙蔽。為獲取地方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一些新能源企業虛報產能,導致了政府部門掌握的產能數據,遠遠大于市場實際產能。
陳義認為,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誰都不會否認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的市場前景廣闊。因此,即使是“過剩”,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目前我國電力裝機總容量已經超過8億千瓦,其中風電不足兩千萬千瓦,還不到總裝機容量的2%;太陽能光伏電站裝機僅15萬千瓦左右,發電量更是微乎其微。
“要使新能源行業健康發展,一方面要通過調控來遏制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過剩產能。此外,要精心培育、開拓新能源市場,把需求的蛋糕做大,只有這樣,多晶硅、風電設備等‘面粉’、‘黃油’才有用武之地。”光谷一家風機制造企業老總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