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報道,澳大利亞澳德賽能源公司近日表示,此前與中石油簽訂的供應價值約450億澳元(約合2820億元人民幣)液化天然氣的框架協議已經失效,雙方未能達成確定的協議。此舉立刻引發軒然大波。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公司昨晚確認與澳德賽項目協議到期,并表示,該框架協議所涉及的布勞斯項目開發被推遲,澳德賽能源公司已經不能在協議約定的時間內實現供氣。因此,該框架協議到期不再延期。
初步協議已到期
中澳雙方于2007年9月6日簽訂初步協議,在未來15年至20年內,中石油每年將從澳德賽經營的位于澳大利亞西部的布勞斯天然氣項目購買200萬噸至300萬噸天然氣,開始供貨時間為2013年至2015年間。
市場估計這一銷售協議總價值高達450億澳元,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數額最大的一單出口交易,因此獲得了很大的關注,在中國國內引發了對相關價格的質疑。最終中石油出面澄清,稱液化天然氣價格主要參考國際原油價格。
初步協議規定,該協議將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而雙方未能在此日期前簽訂正式協議,所以協議最終失效。
未能及時投產為主因
澳德賽公司此前也向媒體表示,由于相關項目的開發被推遲,公司無法按原計劃供應天然氣,原定的供氣時間表已不切實際。
據了解,原定向中石油供應天然氣的布勞斯項目為世界頂級天然氣田,預計投產最初每年將生產近1200萬噸液化天然氣,不過其開發需要投入300億美元。
一些消息稱,目前澳德賽募集的資金遠遠不夠,預期要到2012年年中才能對布勞斯項目做出所謂的“最終投資決定”,目前連項目選址都未達成一致,首批天然氣要再過幾年才能發運,公司顯然無法按照原協議規定的時限向中方提供天然氣。
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劉小麗女士昨天認為,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市場對于該合同到期擔憂過多、解讀過度。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稱,協議中的澳方天然氣供應量不足以對國內整體供應格局產生實質性影響。
中澳誰爽約遭遇爆炒
昨日媒體和網絡的言論顯示這一事件的影響力超出此前各方預期。在多家網站上,這條消息昨日均位列網友評論榜首的位置,一些聲音直指“誰爽約”的問題。
一些外媒評論認為,由于中石油去年11月連續取得卡塔爾天然氣供應協議,已經獲得替代品,因此“主動廢除”協議的可能性比較大,并將此事上升至中澳雙方貿易交戰的高度。不過國內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分析站不住腳。據了解,此前中石油所獲得的卡塔爾天然氣供應協議主要為近幾年的,而失效的天然氣合同開始供氣期限從2013年至2015年,不存在替代的問題。(記者 周治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