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2時,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實現安全穩定運行一周年。實踐證明,我國已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的條件。
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交流輸變電工程,其成功運行為后續特高壓工程全面推進,以及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4年年底,我國提出發展特高壓輸電。2006年8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同年工程開工建設。工程聯接華北、華中電網,北起山西晉東南變電站,經河南南陽開關站,南至湖北荊門變電站;線路全長640千米,兩端變電容量各300萬千伏安。2009年1月6日22時,工程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考核,正式投入運行。
工程投運后,最高運行電壓1082千伏,最大輸送功率達283萬千瓦,符合設計預期,實現了雙向、全電壓、大容量輸電,經受了雷雨、大風和高溫、嚴寒等惡劣條件及各種運行操作、運行方式的考驗,系統運行穩定,設備狀態正常。截至2010年1月6日24時,工程累計送電91億千瓦時,其中華北火電送華中58億千瓦時,華中水電送華北33億千瓦時。工程充分發揮了特高壓輸電遠距離、大容量和低損耗優勢,顯著提高了華北—華中網間跨區優化配置資源能力,發揮了重要的送電和水火互濟、事故支援聯網功能,特別是為緩解近期華中電力供應緊張形勢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年來,工程經歷了首次迎峰度夏、年度檢修、冬季大負荷運行等一系列考驗,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技術可行性、設備可靠性、系統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得到進一步驗證。這標志著我國在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對推動我國電力工業的科學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電力可靠供應具有重大意義。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