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已經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日前充分肯定山西的做法,認為晉煤兼并重組符合煤炭產業基本特性,順應了經濟轉型的趨勢,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在能源投資體制、資源綜合利用、安全生產和行業管理制度等方面實現了創新,為全國煤炭行業的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積累了經驗。
記者赴山西實地采訪了這場變革的推動者、參與者和見證者,探尋晉煤變革對類似行業結構調整、戰略轉型的借鑒和啟示。
大整合效應開始顯現
“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我們民營煤礦幾乎塌鍋倒灶;而這次國際金融海嘯后,我們卻迎來了做大做強的機遇。”山西沁新煤業集團董事長孫宏源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和沁新集團一樣,盡管北國天寒地凍,但山西數百座大煤礦卻熱火朝天,生產礦加大馬力生產,技改礦建設緊張有序。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非常之年”,山西頂住空前的經濟下行壓力,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對“多、小、散、亂”的煤炭業果斷實施結構調整。
目前,山西煤炭業整合重組具有決定意義的采礦許可證換發工作進入尾聲。全省礦井個數由整合重組前的2598處減少到1053處,70%的礦井達到年產90萬噸的規模,年產30萬噸以下的礦井全部淘汰;單井規模達到年產100萬噸,比整合前提高了3倍,整合后的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
重組后,山西省煤炭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企業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山西出現了4個產能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一個以股份制為主、充滿活力的多元辦礦格局展現出來。國有、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辦礦比例為2:3:5。
整合效應初步顯現:全省煤炭產量逐月逐季增長。2009年四季度月均產量已恢復到6000萬噸以上,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同時,煤炭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0%和32%。
談起這場“大整合”,山西省省長王君動情地說:“結構調整就是要拿出敢舍善取的精神,為先進生產力開拓發展空間。通過整合重組,山西煤炭工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作為國家能源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強省的跨越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結構大調整的“生旦凈末丑”
在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記者看到一張環環相扣的《兼并重組整合流程圖》,形象地詮釋了結構調整中政府、企業、中介組織分別扮演“生旦凈末丑”等不同角色。
啟示一:政府“制定規則,搭臺開鑼”。我國小煤礦問題的核心是多、小、散、亂,調整結構就是為了革除這些積弊,提高行業門檻和集中度。2009年初,山西省組織專家、技術人員為煤炭業兼并重組整合規劃繪制“藍圖”。原煤炭工業部副總工程師郝鳳印說:“山西設定的兩個門檻有科學依據,單井規模90萬噸是綜合機械采煤的經濟產能,300萬噸的企業規模可以體現規模經濟的優勢。”
兼并重組整合啟動初期,山西省成立了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省領導組的主要職責是制定規劃和產業政策,從原則、目標、政策層面對各市上報的整合重組方案進行審查;山西省有關部門在審批或換發證照時實行集中受理、聯合辦公、限時辦結;各市縣政府具體負責本地整合重組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協調各方面利益訴求。
為了公平、透明地確定兼并主體,長治縣政府按照煤礦產能、儲量、納稅、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安全生產和人員技術狀況6項內容進行綜合排隊,得高分者勝出,結果向社會公布。浙江籍“煤老板”王積旅以高分當選為主體之一,兼并了附近的煤礦。
兼并重組的核心問題是落后產能如何退出,利益如何補償。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王守禎告訴記者:“煤礦是以國家資源為勞動對象的特殊企業,因而我省一開始就明確劃分資源和資產,既保護煤炭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又保護了投資人合法權益。”山西省國土資源廳長李建功表示,煤礦兼并重組整合、淘汰落后、關閉小煤礦,除全額退還風險抵押金和剩余煤炭資源的采礦權價款外,還區別不同情況按原價款標準給予50%和100%的補償,充分考慮了對采礦權人礦權資金占用成本的補償。
山西省要求對采礦權人投資煤礦所形成的資產,經過中介組織評估后,由兼并方與被兼并方平等協商,既可以通過產權交易以現金方式出售給兼并企業,也可以資產在新企業中入股繼續當“股東”。
王守禎表示,“產業資本進退自由,我們優先為退出的民營資本轉型轉產開辟了綠色通道。”
為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山西省政府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針對準入障礙和土地、環評、資金、審批、信息等“瓶頸”對癥下藥。2010年,山西將引導民間資本全面進入交通、環保、公用事業和文體、衛生、教育等領域。
高效推進,因地制宜是山西煤炭產業兼并重組工作的重要特點。在國有大企業影響較大的大同、長治地區,國有整合辦礦較多;在民營煤炭企業基礎較好的呂梁和朔州地區,民營整合辦礦占到五至七成。
啟示二:企業主體“優勢互補、自主交易”。孫宏源是有著采煤專業和煤炭行業管理經歷背景的企業家。整合重組前,他的10個煤礦既有年產能120萬噸的機械化綜采煤礦,也有9萬噸的小礦。去年,他的3座小礦因為達不到政策要求被關閉。
孫宏源對自己苦心經營的煤礦情有獨鐘:他把自己煤礦參與兼并重組比作子女婚嫁。“我這次是又嫁閨女又娶媳婦。”
他的兩個120萬噸和1個30萬噸的煤礦被當地政府認定為整合主體,兼并了相鄰4家小煤礦,成為純粹民營的沁新集團,產能達360萬噸;孫宏源另外兩座30萬噸的煤礦被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山西焦煤汾西集團兼并,成立山西汾西正新煤業公司,國有控股,孫宏源占49%的股份;考慮到上下游產業容易形成循環經濟優勢,孫宏源又以兩座煤礦為基礎,與長治鋼鐵公司共同成立了長沁煤業公司,他擁有51%的控股股份。
浙江“煤老板”李克邊投資5億多元將山陰縣6座小煤礦整合后,礦井地質儲量總和達2.78億噸,生產規模由原來的年產30萬噸提升到210萬噸,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采煤,高管人員都是涉煤專業本科學歷。他告訴記者:“投資建設高標準現代化礦井,政府‘不分里外,都是一樣支持’。”
啟示三:中介機構全程參與確保兼并重組依法有序。長治市市長張保告訴記者,“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了中介組織和專家團隊提供法律咨詢、決策咨詢、專家論證、參與決策。市政府聘請山西大學30名法律專業人員,全過程提供法律服務指導、咨詢等工作,做到依法推進煤礦兼并重組工作。國內35家有礦業評估權的中介組織,兼并雙方可以自主選定。”
山西大學王繼軍教授說,我們的服務主要體現在權利保護和變更的關節點上,在煤礦企業兼并重組、采礦權轉讓、政策性關閉煤礦、解決相關群眾利益和職工安置問題時,都所需要擬寫合同范本、起草示范文本,還對合同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利益相關方實現多贏
煤炭業整合重組無疑是一次利益調整。山西能夠突破多重利益糾葛順利進行,關鍵是黨政配合,統一思想,最大限度地實現利益相關方的共贏。
啟示四:黨政配合統一思想,嚴肅紀律。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和省長王君多次召集企業兼并重組推進會和座談會,敞開門來請大家擺問題、講顧慮,細化政策建議。同時十分重視輿論的引導,利用報刊、電視和互聯網,宣傳結構調整的意義,解讀政策,釋疑解惑,示范引路。山西省監察部門全程參與和監督,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斗爭辦公室出臺了加強紀律約束防止發生違紀的“十個嚴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還及時公布了近兩年來查處的典型案件。
啟示五:最大限度地保護各方利益。長治市和晉城市要求通過整合做強的煤炭企業興辦非煤加工企業或旅游服務業,支援建設新農村,解決當地產業轉型和居民就業生活問題;實行“群眾利益永續化、主體責任永續化”:要求今后幾十年或更長時間的礦區地質災害治理、社會公益事業、群眾生活保障等,繼續由煤炭企業承擔。晉城市還按噸煤提取了社會公益事業保證金,政府監管,專戶儲存,專項使用。
山西省政府秘書長王清憲說,我們充分考慮了各種利益關系,總的原則是讓合法的資產和利益受到保護,資產權益如有流轉讓渡,要給予合理補償。讓原有的惠民政策得以延續。力求做到被兼并煤礦、當地群眾、整合主體、地方政府“四方滿意”。
兼并重組后的煤礦企業在被兼并煤礦當地都設立子公司,不僅稅收、費用上繳渠道不變,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繼續按照工業反哺農業、以煤補農的機制,支持當地新農村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多數地方甚至把解決相關群眾利益(包括給村民用的“福利煤”)和職工安置問題,以合同的形式明確寫進了兼并主體企業的義務條款中。
啟示六:妥善處理結構調整與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關系。在推進整合重組的同時,山西狠抓煤炭均衡供應和安全生產。到了三季度,山西省經濟由負轉正,并逐月加速回暖,預計全年增長6%,沒有出現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煤炭大衰退”,也沒有發生人們起初擔心的“三保”問題。
“轉型曙光初現,調整未有窮期”。在展望山西煤炭工業發展前景時,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語氣堅定地說:“煤炭在山西既是產業問題、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同時還關系到全國的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我們要站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為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