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江,一座城。
這條江,依一城秀美的風華而美絕天下;這座城,攜一水的空靈而享譽華夏。
這條江就是漓江,這座城就是桂林。江與城生息相連,漓江與桂林休戚相關。
保護漓江,需要堅守;發展桂林,需要創新。
如何破解保護與發展的難題?廣西桂林市從戰略高度出發,跳出依附漓江發展工業的思維定勢,開辟城市向西發展新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走出了一條“魚與熊掌兼得”的科學發展之路。
保護漓江 發展臨桂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代詩人韓愈筆下的百里漓江飄逸地穿過桂林城,猶如一幅中國山水寫意水墨長卷。
然而,美麗的漓江在給桂林名城增光添彩的同時,卻又給桂林帶來了如何在保護與發展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的難題。
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由于歷史原因,城區內的風景名勝、黨政機關、工廠企業以及生產區、生活區、游覽區雜處在一起,面積僅58.3平方公里的桂林老城區,卻居住著76萬常住人口,每年還要接待1600萬游客和400多萬流動人口。穿城而過的漓江“超負荷”流淌,尤其是到了枯水期,漓江航運與沿岸工業生產、農業灌溉以及城鄉居民生活甚至出現“爭水”的矛盾。
而另一種情況卻讓人眼前為之一亮:西部遠離漓江,而且地域開闊,既有利于老城區工業內部轉移,也有利于拓寬桂林城市發展空間,可從根本上為漓江環境“降壓”。同時,把老城區的空間騰出來,還地于綠,還地于景,還景于民,可為城市的生態環境“減負”。
保護漓江刻不容緩,城市發展又時不我待。
于是,桂林市委、市政府跳出依附漓江發展的思維定式,決定將城市和產業重心向西轉移到漓江主軸以外的臨桂新區,“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被確定為桂林市新的發展戰略。
向西,是保護漓江、實現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戰略決策;向西,是創造新的空間、實現這座城市科學發展的一次質的飛躍。
今年6月1日,總投資超過20億元的創業大廈、市民服務中心等一大批市政和公共設施基礎建設項目在臨桂新區開工。這標志著桂林西遷戰略,從這一天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破題”。為加速推進項目建設,桂林市從發改委、財政局等14個職能部門抽調一批業務骨干,組建了“740”辦公室,對重大項目進行掛牌服務。所謂“740”,就是桂林今年必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0億元。
“未來的臨桂新區是桂林市新的政治、經濟、文化、商務中心和工業、物流、商貿基地,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主要集聚區。”桂林市財政局的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說,為建設臨桂新區,桂林市預計將累計投入260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一座城景交融、城市和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臨桂新城即將崛起。
財政出手 呵護山水
這些年來,桂林市政府接連“關、停、并、轉、遷”了沿江兩岸數十家工廠,財政收入因此大幅萎縮,但財政對于保護漓江的投入卻有增無減。
桂林市區內的漓江支流桃花江及桂湖、木龍湖等水質較差,周邊環境較亂,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2002年,桂林市總投資11億元整治并貫通了“兩江四湖”,完成了集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文化建設等功能為一體的“兩江四湖”環城水系工程。這項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工程,不僅重現了宋代桂林“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景,還使桂林市區的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質量得到較大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升。
保護漓江最直接的手段、最有效的方式、最具體的行動之一,就是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減少向漓江排放污水的數量。近年來,桂林市在僅70萬人口的城區建設了4座現代化的污水凈化廠,每天處理總能力達22.85萬噸。并通過擴建提升污水處理廠,完善雨污管網分流,建設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場、中轉站等工程,基本完成了市區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除加強管理、確保已建成的4座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外,桂林市還通過世行貸款、外國政府貸款等形式籌措資金,強力推進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漓江沿岸各縣也紛紛斥資建設污水處理廠。財政并不富裕的陽朔縣,2002年爭取到國債900萬元,共投入2300萬元于2005年建成一期1萬噸的廣西第一個縣級污水處理廠,二期又在籌劃建設中。2年來,桂林市財政投入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廠建設資金達16億元,其中市本級達8億元。
為推進漓江生態環保建設,桂林市加快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建設。該工程總投資36億元,控制集雨面積712平方公里,占漓江桂林斷面以上流域面積的26%,總庫容4.985億立方米。工程竣工后,將破解漓江斷流、桂林喊“渴”的困局。同時,桂林市還強化對漓江水源林的保護,繼續加大包括植樹造林在內的綠色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大林種結構調整力度,增加有經濟效益的闊葉林比重,使闊葉林面積占到漓江流域森林總面積的50%以上。
據桂林市財政局經建科科長陸軍介紹,從1994年起,桂林市利用3億元的世行貸款,實施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主要用于污水治理、漓江補水、水土保持等三大類;2008年-2009年每年安排節能減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以此帶動上億元的社會投資。2007年-2009年財政共安排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2507萬元;2007年-2009年,財政又安排1460萬元用于節能技術改造獎勵資金。有數字顯示,2006年-2008年,全市用于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投入分別為11.6億元、13.8億元和16.2億元,投資總額達41.6億元。
漓江,有了政府的呵護變得更加清澈澄靜。桂林也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榮譽稱號。2008年,桂林市所轄12個縣全部通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多年來,漓江干流的水質質量一直保持在Ⅰ類-Ⅱ類之間。今年上半年,桂林市空氣質量均在二級以上,其中一級天數達134天,占74%。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