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危機和節能減排的雙重挑戰,作為清潔能源的核電迎來了大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核工作者們歡呼,“核電的春天”到來了。現實情況是,核能已在美國總體發電量中占20%,法國是78%,在中國,這個數字是2%。
曾幾何時,提起建設核電站,人們立刻“談核色變”。原因是人們往往把核能與核輻射聯系在一起。1986年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更是給核電蒙上一層陰影。尤其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要不要建設核電站,常會引起激烈爭論。
然而,核電的優勢非常明顯。僅僅1公斤鈾—235全部裂變放出的能量,就相當于2700噸標準煤燃燒放出的能量。核電站一年產生的二氧化碳僅是同等規模燃煤電站排放量的1.6%,核電站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2008年,中國核電發電684億千瓦時,與用煤炭發同樣數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8000多萬噸、二氧化硫40多萬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核電成本優勢日益突出。目前,法國核電成本是煤電成本的0.57倍,美國在1962年就已經低于煤電成本。與風電、水電等其他清潔能源相比,核電同時又具有容量大和基本不受天氣等外因影響的優點,能夠在環境影響的情況下穩定供應大量電力。
可喜的是,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也讓核電站更加安全可靠,人們也逐漸認識到核電是切實可行和能大規模發展的商用替代能源。目前,我國的核電發展無論是從建設規模還是技術利用上都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有望達到7000萬千瓦。積極發展核電,我國也將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核電的春天正在到來,但核電的特點告訴人們:這種良好的環境氣候更需要珍惜和善以利用。保證核電站建設、運行的安全可靠,是核電站建設、管理、經營者追求的最高目標。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