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愛迪生在門羅帕克實驗室里點亮了白熾燈,盡管它只帶來短短8分鐘的光明,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來臨——世界因此而很快變得一片輝煌。
2009年9月,一個光影幻動、流光溢彩的透明晶體“魔盒”矗立在上海黃浦江畔——這是上海世博會國家電網館。這座占地4000m2的“魔盒”將以“創新,點亮夢想”為主題,體現國家電網公司的“堅強智能電網”新理念。
盡管2002年底才成立,但這并不妨礙國家電網公司在短短的6年多時間里,成為擁有153.7萬員工,資產總額高達16462億元的世界500強企業。這家中國最大的電力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其規模在2009年美國《財富》雜志全球500強企業榜單中已經排到第15位。
在中國,有超過10億的人口會跟這家公司發生關系,因為它的供電業務覆蓋了國土面積的88%以上。如今,人們早已習慣了有電的“光明”生活——白天享受電氣化帶來的一切生活便利,晚間還可以欣賞現代都市的璀璨霓虹。
然而,在60年前的中國,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
燈光對新中國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和稀缺。
電廠凋零,設備殘缺,電網癱瘓,運行維艱……新生共和國的電力工業,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從1882年到1949年這67年間,全中國不過裝了185萬KW的發電機,1949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用電量也只有0.05KW.h。
資料顯示,至1949年全中國解放前夕,中國成型的電網僅有兩個:東北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154KV、220KV超高壓電網,網內發電設備容量64.6萬KW;京津唐地區形成了77KV電網,發電設備容量25.9萬KW。
1950年2月,燃料工業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電業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案,確定1950年的基本方針與任務是“保證安全發供電,并準備有重點地建設2、3年內工業生產所需的電源設備”。
1954年,當時全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東北自動化發電廠,其裝機容量也僅為28.85萬KW,但它的建成對滿足我國經濟建設需要發揮了作用。同年1月27日,新中國第一條220KV輸電線路建成,將東北松花江上充足的電力輸送到東北南部。這條松東李線路的建成投運,將豐滿水電站強大的電力輸送到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等工業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國家“一·五”計劃的全面完成。
1958年,原電力工業部部長史大楨還是遼寧發電廠的電氣分場工程師,此時的遼寧發電廠還在運行5萬KW的發電機。根據史大楨的回憶,東北電網是中國最早的電網之一,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出現500KV輸電線路。
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的軍閥割據和戰爭創傷,上世紀50年代中國仍沒有統一的電壓標準,一度出現22KV到154KV各個電壓等級“混戰”的局面。直到1959年,國家頒布電力系統的統一標準《額定電壓》,中國電力系統才終于有了自己的標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以年均9.9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電力需求也增長迅猛。1978年到1995年期間,全國性缺電局面嚴重,企業開工不足,居民生活用電不能保證,制約了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過電力投資體制改革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電力工業加快了發展速度。
從1996年起,電力供需緊張形勢逐步緩解。至1998年末全國發電設備容量為2.7億KW,年發電量11670億KW.h,均已躍居世界第2位。
21世紀初,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電力需求進一步高速增長,電力供應短缺狀況再度出現,2002年下半年開始逐漸發展成全國性、持續性缺電局面。2004年全國先后有26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全國最大電力缺口達4000多萬KW。
在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有力推動下,電力建設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從2004年到2007年,電力裝機年均增長達到16.4%,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扭轉了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到2007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基本平衡,實現了電力工業的飛躍發展。
今天,中國發電裝機容量超過8億KW,穩居世界第2位已有14個年頭;220KV及以上輸電線路近38萬km,躍居世界第1位。
二
國家電網公司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產物。國家電網公司的前身曾經歷了燃料工業部、煤炭部、水利電力部、能源部、電力工業部、國家電力公司等名稱的變化,這一變化也體現了電力是中國工業部門中體制變化最頻繁、最復雜的一個部門。
新中國成立至今電力已有10次大的體制變革。回顧電力工業60年,大致經歷了集資辦電、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等幾個關鍵步驟。60年間,中國電力完成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到以市場為導向的電力體制新格局的重大轉變。
中國電力工業改革,最早是為解決缺電的難題而開始的。當時的中國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長期缺電局面,各省(區)市大城市的企業經常停三開四,拉閘限電。
比如在北京,電力供應不足,只好分區停電。即便實行這樣的分區停電和錯峰用電管制,北京市仍無法避免拉閘限電。老北京人都還記得,很多年前,城區里企業職工的公休時間不一致,周三崇文,周四宣武,周五西城……
缺電的原因其實就是缺乏投資。此前,電力行業一直實行集中統一的計劃管理體制,投資主體單一,運行機制僵化,投資不足,效率低下,導致長期嚴重缺電局面,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在此情況下,1981年山東龍口電廠一期2臺10萬KW機組開工建設,總投資2.05億元。在這個投資的構成當中,中央和地方各出部分資金,中央投資從國家計劃內解決,地方投資從地方全民企業、鄉鎮企業、生產大隊分年集資。
龍口電廠集資辦電的突破,為中國電力工業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龍口電廠的啟動也因此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一件大事。
隨后,一系列推動電力投資體制改革的政策出臺。通過集資辦電、利用外資辦電、征收每千瓦時2分錢電力建設資金交由地方政府辦電等措施,充分調動中央、地方及各方面辦電的積極性,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投資主體進行電力投資,獨立發電企業規模迅速擴大,農村小水電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電力工業快速發展。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電力體制走到了“政企分開”的階段。國家電力公司在全國自然壟斷行業中率先脫離政府序列;“省為實體”——每省設立一個省級電力公司,對全省電力實施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符合當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
2000年5月20日,根據當時電力存在的問題,電力方面的改革想法提出。6月4日,在三峽工作會議上決心進行電力改革。6月底成立一個電力體制改革的起草小組,一直到2002年2月10日方案批準通過。
從2002年年底起,電力體制改革走向市場化,實現“廠網分開”,并將競爭引入電力。這一年,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分別成立。電力企業從政企合一逐步過渡到不再承擔政府行政管理職能。
于是,發電企業快速發展,電網規劃與建設大步邁進,電力投資連年大幅增長,能源資源通過堅強電網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國家電力市場交易電量持續增長……使2002年下半年起再次出現的電力嚴重短缺局面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就迅速得以扭轉。
三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會長陳望祥說,面對長期缺電瓶頸,中國在電力發展上一直存在“重發輕供不管用”的問題。電網結構尤其是受端系統和廣大農村電網規劃建設十分滯后,城市配網和農網建設更是遠遠落后于主網建設,歷史欠賬太多。直到今天,東北一些地方仍然有解放前的輸變電設備在工作。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也承認,長期以來國家電力發展嚴重失調是客觀存在的。解放后,電網投資累計占電力投資的比例僅為30%左右;世界范圍來看,電網投資占電力總投資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有的發達國家甚至是69%。
2002年廠網分開之后,電源投資主體猛增,從2002~2006年,電源年投資額從747億元,增加到3122億元,平均增長高達43%,同期電網的投資卻仍然有些落后,僅從1578億元增加到2106億元,年均增長8%。
2006年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家研討會,就中國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達成共識,一致同意試驗示范工程推薦方案,開始實施“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特高壓”的戰略。
根據電網發展規劃顯示,整個“十一·五”期間,跨區電網建設都將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預計總投資規模為1039億元,到2010年跨區輸電容量將達到7000萬KW,比2005年提高5倍多,跨區輸電量將達到3200億KW.h,比2005年增長3倍多。
到2010年,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累計建設規模4200km,變電容量3900萬KVA,輸送容量達到2400萬KW。據稱,未來的國家電網將是世界上運行電壓等級最高的電網,也是世界上系統規模最大的統一同步電網,從而站在世界電力的最高峰。
在特高壓電網穩步推進的同時,另一項偉大的設想開始出現。
2009年4月24日,劉振亞訪美會晤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時提出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設想。而在5月21日北京召開的“特高壓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劉振亞向國內宣布:“我們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堅強的智能電網。”
2008年以來的煤電矛盾非常突出,中國以火力發電為主的格局,使煤炭資源的消耗非常巨大,與此同時,廣泛分布于中西部的風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卻得不到有效利用,在發電過程中造成了浪費。
國家電網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指出,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優化配置是發展智能電網的主要目的之一。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則表示,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的開發也迫使國家電網要開發智能化的電網,因為智能化的電網才能滿足各種電源的輸出和接入。
2009年8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印發《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第一階段重點項目實施方案》,該方案的實施標志著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建設工作全面起步。中國成為繼美國后第二個實施此戰略的國家。
其實,作為特殊的國有獨資企業,有關國家電網公司的壟斷質疑并不少見。
在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會長陳望祥看來,國家電網公司名義上是所謂的“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經營,精細化管理”,實質是傳統的“集中、垂直、一體化”高度壟斷的管理體制。從上到下,各級電網企業都沒有進行現代化企業制度改造。
但對于國家電網公司而言,“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依然是他們的任務,而他們的目標則是成為“一強三優”(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的現代公司。
陳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60年前,我們曾經以為“電燈電話、樓上樓下”就是共產主義。電力及其普遍應用在共和國的成長歷程中曾經是和人們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對美好制度的描述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國家電網公司發展到今天的成就,實際上是共和國工業化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小康、民生、國際競爭力、城鄉協調發展、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無一不和電力及電網系統的發展密切相關。迄今,全世界都注視著中國的電力工業,因為電力指標已經成為中國是否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機陰影的基本標志;而中國經濟是否恢復到正常水平,是世界經濟能否實現反轉的最重要基礎之一。進入21世紀之后,人們看到了美國加州電力危機的頻發和中國電網效率與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強烈對比。我們為此驕傲。但是,這還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電力系統迄今的一切成就,還只滿足總體小康、初步小康的成就。節約資源、與環境友好、滿足中國城市化的需求、實現能源技術的高科技化,正在向我們的優秀企業提出新的挑戰。愿國家電網和中國電力工業再立新功。
中國電信大事記
◆2002年12月29日,國家實施電力體制改革,要求廠網分開,國家電網公司成立。
◆2004年12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會議提出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的戰略構想。
◆2005年2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正式啟動特高壓骨干網架總體規劃工作。
◆2005年,國家電網因將647萬KW的發電資產注入國網新源而廣受非議。
◆2006年,國家電網被迫將旗下的近800億的發電資產剝離。
◆2006年1月,公司兩會審議通過《國家電網公司“十一五”信息發展規劃》,確立了建設企業級信息系統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大力推進數字化電網和信息化企業的宏偉目標。
◆2006年3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簽署了《關于全面開展從俄羅斯向中國供電可行性研究的協議》。這是中國能源外交的新形式。
◆2006年6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關于開展交流1000KV、直流±800KV特高壓輸電試驗、示范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前期工作。
◆2007年12月12日,國家電網公司競標成功,奪得菲律賓國家電網25年特許經營權。
◆2009年1月6日,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KV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技術水平最高的輸變電工程。
◆2009年8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印發《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第一階段重點項目實施方案》,該方案的實施標志著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建設工作全面起步。
中國電信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根據國家電力體制改革部署組建成立。
南方電網供電面積100萬km2,供電總人口2.3億人。通過領先的輸變電技術,已經形成了12條500KV西電東送大通道,是國內西電東送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發展后勁最強的電網。
南方電網是國內率先“走出去”的電網,公司作為中國政府授權的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合作中方執行單位,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2008年,公司售電量4826億KW.h,營業收入2855億元,資產總額3837億元。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1985年,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成立。
1988年8月,重組成立了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華能成為境外上市企業的試點。
2004年,華能率先提出并聯合國內發電、煤炭等企業啟動“綠色煤電”計劃。
除了核心業務電力產業外,華能還積極涉足金融、能源交通、科研等領域,經過20余年的發展,逐步發展成為一家多元化的電力集團。
2008年,華能總裝機容量已達8586.17萬KW,發電量3645.42億KW.h。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2002年12月29日,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是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擁有中國第一家在倫敦、香港上市,并于2006年在國內上市的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09年6月27日,集團公司發電裝機規模突破9000萬KW,達到9006.11萬KW,成為亞洲最大的發電公司。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是電力體制改革后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五大全國性發電企業集團之一。
目前設立了華北、東北、華中、華東、西北、川渝、山東、云南、貴州、廣西、新疆11個分公司。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可控裝機容量為7490.16萬KW。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是2002年底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時組建的五家全國性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之一。
主要從事電力生產、熱力生產和供應;與電力相關的煤炭等一次能源開發;相關專業技術服務。
截至2008年底,中國華電裝機容量6901.96萬KW,資產總額2928億元人民幣,分布在全國25個省(市、區),2008年發電量2900億KW.h。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