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中國化工報刊登了《煤制天然氣關鍵在煤價》的記者專訪。當時受訪的專家顧宗勤就預言,日后天然氣必然要漲價,煤制天然氣必然會受到企業追捧。時隔半年,這位專家的預言成真——就在天然氣漲價指日可待之時,目前國內規劃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已悄然達近10個,合計產能約為200億立方米/年。而且,這些項目任何一個投資都超過百億元。僅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已經選定了兩個煤制天然氣大項目,未來5年將形成年產10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
為什么眾多企業會如此關注煤制天然氣,耗巨資投資煤制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究竟會帶來多大的效益,使得這些企業趨之若鶩?我們不妨再作分析。
產業政策鼓勵煤化工發展作后盾
從宏觀上看,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煤化工,為催生煤制天然氣投資熱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以及西部大開發規劃中,關于西部地區產業發展布局的部分,均強調“支持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強清潔能源、優勢礦產資源開發及加工”;國家發改委1350號文件“關于加強煤化工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中也明確指出:“在有條件的地區適當加快以石油替代產品為重點的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按照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思路,建設規模化煤化工產業基地”,“民用燃料和油品以市場為導向,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大型化工項目”。國家《“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和《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也都強調“以煤炭氣化替代燃料油和原料油;在煤炭和電力資源可靠的地區,適度發展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更讓投資者欣喜的是,今年5月,國家出臺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更是將煤制天然氣列為煤化工的5類示范工程之一,并強調要重點抓好現有的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大唐發電的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和遼寧阜新以及內蒙古匯能煤化工有限公司的鄂爾多斯3個煤制天然氣項目,一開始就被列入了國家石化調整和振興規劃。
市場供不應求投資天然氣利潤巨大
國內天然氣市場的巨大需求是煤制天然氣成為煤化工領域投資熱點的重要驅動力。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環境保護力度的增強,天然氣消費結構逐漸由化工和工業燃料為主向城市燃氣轉變。伴隨“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工程的建成、海上天然氣登陸和沿海地區液化天然氣進口,天然氣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消費市場迅速成長。
同時,我國資源的特點是相對富煤、缺油、少氣,探明的天然氣儲量不到世界總量的1%。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長張安華說:“將部分煤炭轉化成天然氣加以利用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選擇。尤其是將一些低熱值褐煤、禁采的高硫煤或地處偏遠地區運輸成本高的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出天然氣加以利用,是一個很好的煤炭利用途徑。例如內蒙古等地出產的褐煤,發熱量低、粉塵多、二氧化碳排放高,作為動力煤使用性價比不高,但卻適合氣化,是煤制天然氣的優良原料。”
據相關數據顯示,2000~200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16.2%。預計2010年需求量將達到1000億~1100億立方米,而同期的天然氣產量只能達到900億~950億立方米;預計2020年的需求量將達到2000億立方米,而同期的天然氣產量只能達到1400億~1600億立方米。為緩解這種供求矛盾,除了要立足于國內現有資源外,還必須多渠道多方式擴大資源供給,這就為煤制天然氣提供了一定的市場空間。
此外,以同等熱值計算,天然氣目前價格均低于油、電、液化氣的價格,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以北京為例,目前民用天然氣價格為2.05元/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以73~75元一瓶計算,與一升燃氣同等熱值液化石油氣價格為3.2~3.4元。有人做過這樣一個估算,國際油價在40美元/桶時,按同等熱值計算,我國天然氣出廠價相當于國際原油價格的51%。2008年國內天然氣平均出廠價只有0.93元/立方米,折合原油價格相當于21美元/桶,僅為原油現價的 18%。
為了彌補國內需求,我國不斷加大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而天然氣的價格也要比國內價格高得多。因此,天然氣價格的上調空間很大。如今,天然氣價格改革也箭在弦上,價改方案被討論得鋪天蓋地,但無論最后采取哪種方式,對采用煤制天然氣的能源企業來說都是巨大誘惑,他們都會想從這個巨大的利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大部分技術已國產化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研究員、著名煤氣化專家陳家仁說:“就目前我國煤炭資源的儲量來說,合理開發和利用煤炭,開展煤制天然氣項目是可行的。”資料顯示,我國煤炭總資源量為10405億噸,經濟可采儲量為1817億噸,煤炭在總的能源結構中占65%~70%。據陳家仁介紹,鄂爾多斯盆地和新疆的準格爾、吐哈煤田約占我國煤炭總儲量的70%,剛剛開始開發利用。這兩塊煤田的遠景儲量都號稱有近2萬億噸,近年來我國每年的煤產量在23億噸左右,如果科學利用煤炭,可以保證我們用上好多年。陳家仁說:“內蒙古、新疆等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但運輸成本高,將富煤地區的煤炭就地轉化成天然氣,將成為繼煤發電、煤制油、煤制烯烴之后的又一重要戰略選擇,還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國內煤制天然氣的技術不存在什么大問題,大部分技術已實現國產化。”原化工部第二設計院工程設計師李大尚這樣說。在技術裝備上,甲烷化裝置僅引進高壓蒸汽過熱器、循環氣壓縮機等個別設備,其余大部分為國產化設備。陳家仁說:“目前,煤制天然氣主要采用魯奇氣化爐法,除了甲烷化采用國外先進技術外,其他部分基本為國產化技術。國產與引進相結合,保證了項目技術的成熟性,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煤制天然氣在技術上沒有什么大的障礙,這就降低了企業介入的門檻。
目前,與發電、煤制油、煤制甲醇和二甲醚等煤資源轉化的能源產品相比,煤轉化為天然氣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可達60%左右,其單位熱值水耗卻是其中最低的,為0.18噸~0.23噸/吉焦。現在煤制甲醇市場一蹶不振,煤制油項目又被國家發改委叫停,煤制天然氣自然受到能源企業的青睞。
專家諄諄提醒明確定位切不可盲目
對于國內興起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熱,有關專家及時做出了多方分析。
有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主要在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等領域,以煤為原料可以直接發電或生產合成氨、甲醇等煤化工產品。因此,煤制天然氣用于發電和天然氣化工是不合理的。此外,國家發布的《天然氣利用政策》明確指出“確保天然氣優先用于城市燃氣”。因此,煤制天然氣的合理定位是城市燃氣市場,如民用燃氣、公共服務燃氣等。
還有專家提醒,煤制天然氣項目不可過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坦言:“就煤制天然氣項目本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國天然氣的供需缺口,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但是如果以后發展低碳經濟,煤制天然氣就會受到限制。因此,目前不適合大規模地發展煤制天然氣。”他說:“煤制天然氣可以作為一段時期內對我國天然氣缺口的補充,但是從總的能源戰略角度來說,煤制天然氣并不是一種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所以不適宜大范圍地開展。”
據了解,雖然去年以來企業對煤制天然氣投入了巨大的熱情,規劃的項目也有近10個,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最終核準。煤制天然氣的發展前景究竟會怎么樣,必須等這些示范項目真正投入生產才能見到。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說:“煤制天然氣項目之所以受到一些能源企業的青睞,是因為目前的政策環境、煤價等因素使得煤制天然氣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近年來持續的高油價也支撐了煤制油等煤化工的發展。一旦油價下跌就不一定有利潤空間。而且它是利用傳統能源生產另外一種能源,不應一擁而上。”
背景鏈接
目前國內已確定的煤制天然氣項目
●神華集團內蒙古鄂爾多斯20億立方米/年項目
●大唐發電克什克騰旗40億立方米/年項目
●大唐發電遼寧阜新40億立方米/年項目
●內蒙古匯能煤化工有限公司16億立方米/年項目
●華銀電力內蒙古鄂爾多斯15億立方米/年項目
●新汶礦業集團(伊犁)100億立方米/年項目
●內蒙古慶華集團新疆伊寧55億立方米/年項目
●新疆吉木薩爾縣13億立方米/年項目
●中國海油山西大同40億立方米/年項目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