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觀點報》報道,1月11日俄羅斯總理普京接受德國APD電視臺專訪,詳細解釋了俄烏天然氣沖突的原因。
實際上普京是以采訪的形式從4個方面給德國記者上了一堂政治經濟學課。普京首先談到了俄羅斯在此次天然氣沖突中遭受的損失。他指出,世界各國主流報紙和電視臺都曾詳細報道過此次沖突對歐洲天然氣消費者所造成的后果,特別提及保加利亞公共生活設施的損失和意大利高山滑雪勝地賓館內的寒冷,充滿了對沒錢償還俄羅斯債務的烏克蘭人的同情,但是他們沒有提到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因為停止過境輸送天然氣已經遭受約8億美元的損失,而且被迫停止了100多個鉆井的開采作業。普京說:“俄氣遭受了約8億美元的虧損。俄氣還被迫停止了100多個鉆井的作業。說實話,是沒有技術后果的危險。但是有形象損失,這些損失在很快的將來就有可能化為現在還無法估量的具體的貨幣損失。”
普京并沒有評估俄方因烏克蘭直接盜取天然氣而遭受的盧布或美元損失。俄方此前稱烏方盜取的天然氣占俄全部過境天然氣的15%,約為8600萬立方米。俄氣總裁米勒此前曾計算指出,如果烏克蘭繼續盜取俄過境天然氣,那么烏欠俄氣的債務可能會由2008年的6.14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
隨后普京講述了俄羅斯對歐洲在俄烏天然氣沖突調解中的期待,希望歐盟采取適當的文明的行動,敦促烏克蘭履行過境運輸義務。他說:“烏克蘭簽署了能源憲章,希望自己被視為文明的歐洲國家。盡管迫切渴望以低于世界標準的價格得到天然氣,但它也不應該關閉自己對歐洲國家的過境運輸。從歐洲不反對烏克蘭融入自己的政治和經濟體系來看,歐洲本可以對烏克蘭提供一些建議。必須讓歐洲發出明確的、明白的信號,不是針對俄羅斯,讓我們不計價格賤賣自己的商品,而是對烏克蘭,讓它以正常的文明方式行事。”
之后普京詳細分析了歐洲各國所熟知的烏克蘭當前的局勢,認為烏內部惡劣的政治經濟局勢是挑起此次天然氣危機的因素之一,更為悲觀的是,在這種局勢下很難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普京解釋說:“至于烏克蘭,遺憾的是,今日的局勢不僅在于烏方希望寄生在自己的天然氣過境狀況上,還想寄生在內部政治危機上。許多人在橙色革命期間想的是如何生活得更美好,如何擺脫腐敗,使國家過渡到正常的市場關系,使民主機制也得到鞏固。今天許多人失望了,前領導人辜負了他們的希望,相反,卻惡意利用了他們的信任。結果在派別沖突中滋生了政治斗爭。他們的目的不是鞏固民主和建設市場關系,而是滿足個人野心,介入金融流動,其中之一就是俄羅斯天然氣的貿易。”
俄總理指出,為了擺脫上述狀況,不受烏克蘭國內事件的影響,應當實現從天然氣生產商到歐洲消費商之間供應輸送能力的多樣化。
最后普京談到了他對烏克蘭應當如何解決天然氣沖突的建議。他說,如果烏方同意,俄方準備考慮參與烏天然氣運輸系統的私有化進程,但俄方更傾向于聯合歐洲伙伴成立國際集團公司,進行長期互利合作。普京說:“如果烏克蘭同意的話,參與私有化也是可以的。我們(幾年前)提議長期租賃天然氣運輸系統,而系統本身仍為烏克蘭國家所有。但是那里的天然氣運輸系統受到盲目崇拜,被視為國家尊嚴,差點捧到了天上,因而沒被私有化。系統私有化或者成立國際集團公司能夠解決(天然氣)供應透明性的問題,同樣重要的是,也會為烏克蘭帶來足以支付俄羅斯天然氣供應費的收入。”
普京指出,幾年前俄羅斯與德國磋商,共同建議與烏克蘭成立在天然氣運輸系統方面的國際集團公司,當時受到了烏克蘭領導層的重視,還簽署了聯合備忘錄,規定成立國際集團,吸引意大利以及法國伙伴的參與,長期租賃烏克蘭天然氣輸送系統,保障對歐洲穩定的能源供應。現在為了保證不間斷的能源供應,歐盟不妨向烏克蘭提供借款,幫助其償還天然氣債務,促進此次沖突的盡快解決。
責任編輯: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