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擔心價格過高,“嚇跑中國人”,一方面又擔心淪為中國的“原料附庸”
“又喜又憂”,這似乎是俄羅斯對于10月13日剛剛簽署的《關于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框架協議》的心態。
10月1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期間,雙方簽署了多項合作文件,而這份關于天然氣的協議引起了俄羅斯媒體的廣泛關注。
誰的需求
據“報紙網”披露,協議規定了俄對華供氣的兩條線·——西線(西西伯利亞氣田)和東線(東西伯利亞、遠東和薩哈林大½架氣田)。供氣總量預計ÿ年約700億立方米,其中,東線每年供氣約380億立方米,西線每年供氣約300億立方米。
“在所有國家來看,中國現在是為數不多的有前途的市場。因此,現在所有人都爭先恐后地試圖向中國人出售他們需要的東西。”俄《觀點報》網站引述俄羅斯全球化問題研究所所長鮑里斯·卡加爾利茨基的話說。他表示,短期內,俄羅斯商人們會尋找任何方式修一些什ô或賣些什ô,以便阻止經濟下滑。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公司”)面臨著兩個選擇,要么不得不花很多錢用于勘探、開發和鋪設管道,要么在這方面答應中方參與。俄“大都會”金融投資公司資深分析師亞歷山大·納扎羅夫認為,“現在俄氣公司自己沒錢”。
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會會長康斯坦丁·西蒙諾夫的觀點較為獨特:中國陷入了險境,因為現在Χ繞石油發生的一切,幾年后將出現在天然氣上。他說,去年中國天然氣的需求量首次高于開采量,中國很快將成為主要的天然氣進口方之一,因此,中方需要與俄方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
“過高的價格會嚇跑中國人”
不少俄羅斯專家認為,對于俄中天然氣協議的評估暫時需要持謹慎態度。柳佳金說:“當雙方最終談妥價格后,才可以評估。”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雖然就天然氣供應問題達成框架性的協議,但雙方沒能確定價格,為此將再行談判。俄方專家預測說,俄對華供氣價格將略低于對歐洲供氣價格,“因為過高的價格會嚇跑中國人”。
俄中供氣談判已經進行了不止一年,但是至今雙方無法就價格公式達成一致。“報紙網”披露,在“阿爾泰”項目(西線供氣方案)框架內,中國人提出每千立方米100~120美元的天然氣價格,但是俄氣公司無法接受。
俄“金融橋”投資公司分析師德米特里·亞歷山德羅夫表示,參考俄方對歐洲和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供氣的價格,對華供氣的可行的最低價格(考慮到出口關稅和運費)是每千立方米250~270美元,“但不能忘記,市場條件和數字是可以變化的”。亞歷山德羅夫認為,中方完全可能同意上述價格,但是不排除中方可能試圖降低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額度,轉而用更為廉價的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天然氣作為供氣補充。
擔憂成為“原料附庸”
需要指出的是,中俄此次簽署的天然氣供應協議,引起了部分分析人士的不安、擔憂,甚至質疑。
“近期俄中關系日趨緊密,這與中國奉行的在市場下滑背景下購買廉價資產有關。”俄羅斯政治行情中心資深專家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表示,俄中協作主要建立在“資源或商品換資金”這個模式上,也就是中國加大提供貸款,而俄羅斯提供資源。
“如果以前中國購買美國國債,那ô現在它認為更好的辦法是,把這些錢給那些將來有義務對華提供資源的國家。”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會會長康斯坦丁·西蒙諾夫說,基本上,中方的做法是正確的,“問題只是,我們拿這些錢是否正確”。因為現在只有對華供氣線·的想法,也就是任何可行性研究都û有。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亞歷山大·拉林的態度比較悲觀。俄羅斯《獨立報》援引這λ專家的話說,俄羅斯正在變成中國的原料附庸。他表示,俄中兩國所需要的不是發展,而是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