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青藏高原發現"可燃冰"的消息令喜迎國慶的人們歡欣鼓舞,人們普遍對"可燃冰"走入生產生活充滿期待。專家稱,中國陸域"可燃冰"的首次發現地具備諸多有利條件,這使中國有望在青藏高原實現"可燃冰"開采的突破。
"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因其外觀象冰而且遇火即燃而得名。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是公認的地球上尚未開發的最大新型能源。
中國國土資源部25日宣布,中國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這是繼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鉆獲天然氣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這一發現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稱稱此次發現在某種意義上相當于中國當年發現大慶油田。他說,新中國成立60年來,大慶油田的發現為中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可燃冰"作為"后石油時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它的發現可以說是新時代地質工作者劃時代的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凍土大國,凍土區總面積達215萬平方公里,具備良好的天然氣水合物賦存條件和資源前景。據科學家初略估算,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可供中國使用近90年,而青海省的儲量約占其中的四分之一。
可燃冰項目負責人之一--青海煤炭地質105隊隊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文懷軍說,"可燃冰"在青海的發現,為礦產大省青海也為中國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新的礦種,對中國戰略能源意義重大。
文懷軍說,青海木里地區之所以成為中國陸域"可燃冰"的首個"現身地",與它獨特的地理地貌環境有密切關系。
這里雖然海拔高(4100米左右),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然而卻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可燃冰的形成提供了資源條件。
其次,這里有著面積廣、厚度深的凍土帶資源,為可燃冰的存在提供了地質條件。
第三,青海木里的交通條件和后勤保障措施相對較好,這為鉆探發現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外,青海木里煤礦資源的開采和當地地質勘探部門的優良傳統,積累了較為完整的地質資料,為進一步科學選址提供了科學數據保障。
文懷軍說,青海木里地區煤礦埋藏淺,凍土層很薄,這為"可燃冰"的試開發研究帶來很大有利條件。"'可燃冰'的開發有望在這里取得突破。"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建斌表示,青海下一步準備進一步做好調查評價,摸清家底;在此基礎上,進行試開發工藝的研究。
然而"可燃冰"的開發面臨著環境和技術等難題,考驗著人類智慧。據文懷軍介紹,可燃冰像固體酒精一樣可被直接點燃,1立方米就可釋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氣。在常溫和常壓環境下極易分解釋放甲烷,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環境災難。
由于海域可燃冰在海底釋放時會產生龐大壓力,極易破壞海底生態環境,一直是困擾和束縛世界各國在海底開采可燃冰的難題。甚至有科學家懷疑百慕大三角現象與海底"可燃冰"有關。陸域可燃冰的開采前景較海域相對容易。但是同樣面臨環保的難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對環境變化非常靈敏的地帶,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大規模的開采必須考慮環境保護的成本。"
文懷軍說:"除了解決開采技術和方法的問題之外,'可燃冰'的開采還需要研究探索如何做到既能開發利用,又不傷害環境。"
雖然面臨諸多難題,科學家們仍然相信,隨著常規能源的日益減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為龐大的能源儲備,"可燃冰"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據測算,全球"可燃冰"的資源量是常規天然氣的50倍。這種新型能源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中國于2002年同時啟動海域和陸域"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
目前,中國地質工作者們仍奮戰在雪域高原,開展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