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當今中國煤炭企業正處于經濟效益不錯、發展勢頭良好的情形之下,我們切記不可得意忘形,應從更高、更深、更遠、更新的戰略視角去分析問題,認識危機,把握趨勢,迎接挑戰。據此,我們成立專項課題研究小組聯系當前有關趨勢信息,從宏觀到微觀、從外部到內部、從現實到未來對中國煤炭企業面臨的十大挑戰進行分析,以引起各煤炭企業高層管理者的高度關注和警覺,未雨綢繆予以積極應對。
一、新能源的蓬勃發展對傳統煤炭產業形成巨大沖擊和挑戰。
這次是全球金融危機而非石油危機,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卻把新能源發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予加速的投入。美國政府認為,大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會創造一個全新的能源產業,增加數百萬就業崗位,而且是搶占未來世界經濟制高點產業的重大戰略行動。誰能在新能源戰略競爭中取得優勢,誰就可以在一場產業革命中充當世界科技的“領跑者”、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以及國際新標準的制定者。
國家有關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認為,預計到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未來新能源產業有望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振興規劃將把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約達8000萬千瓦,風電總裝機容量將約達1.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約達2000萬千瓦。為此,國家將大力增加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對新能源項目實行項目支持、財稅和價格補貼、成本與風險分攤機制等多種優惠政策;健全新能源投融資服務體系,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設立新能源技術研究重大科技專項資金;重視傳統能源行業的改造升級。
綜上所述,按規劃到2020年全國僅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就形成約2.5億千瓦的裝機容量巨大規模,折合約6.25億噸的煤炭發電量。不難看出,在國家政策導向激勵和規劃強力實施之下,今后我國新能源產業將實現大規模快速發展,在國家能源結構中新能源所占比重定會逐步上升,新能源將不可避免的替代部分煤炭能源,減少煤炭需求量,這對煤炭企業煤炭主業大發展提出了新的壓力。
二、低碳經濟發展對煤炭企業形成巨大影響和挑戰
所謂低碳經濟,她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是能源的潔凈、高效、廉價開發和利用,其核心是低碳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改變,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經濟是國際經濟發展的一種新趨勢,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方向。中共十七大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2009年8月12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草案)》,強調下一階段我國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緊密結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由此可見,“低碳化”將是我國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目標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履行國際責任的需要,是避免國外對中國實行“碳關稅”的需要,也是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提高經濟和生活質量的必然選擇。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0%左右,而煤炭在生產、消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碳的排放。碳的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以至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目前,中美兩國碳的排放居世界前兩位,而且中國碳排放量還在增加,國家承受的減碳壓力是很大的。根據我國處于發展中國家和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基本國情,我們要按照“穩碳、減碳、低碳”順序實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家有關機構的情景研究表明,我國一次能源需求到2030年有可能達到53.6億噸標煤,2050年達60億噸標煤,屆時,預測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分別達到31.3億噸碳和33.8億噸碳。而煤炭仍將是中國能源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低碳經濟的發展對煤炭企業而言,責任空前加大,節能減排的任務會愈加繁重,煤炭企業面臨巨大壓力和嚴峻考驗。為此,未來在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應遵循“分配得當、各得所需、溫度對口、梯度利用”的原則,大力發展煤基多聯產技術,尤其是大力推進潔凈煤炭技術的創新,真正將煤炭高效、潔凈轉化成為現代生產、生活安全使用的動力。
三、國家煤炭新布局對煤炭企業產生重大影響和挑戰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較長時期能源戰略格局的兩個最基本的事實:一是中國屬于富煤、貧油、少氣并且在較長時期內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體的基本事實;二是中國煤炭資源賦存格局為西多東少、北多南少,而煤炭市場消費格局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基本事實。從中國煤炭版圖變化中可以看到,無論從近十年新勘探發現的煤炭儲量布局,還是大舉新開發煤礦所迅速形成的巨大產能布局,中國煤炭生產的戰略集聚地主要在山西、內蒙、陜西、新疆、寧夏等省區,這些地區將中國煤炭生產的主戰場,其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約為三分之二,并且會越來越大。而華南、華東等地區由于煤炭儲量少,前期開采時間長、強度大,其產量會持續的減少。
同時,隨著國家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必將極大促進國家鐵路網絡加快建設(上次東南亞金融危機國家加快了公路網建設,這些金融危機國家將加快鐵路網建設),尤其是新疆出疆運煤鐵路和晉北到山東省日照港運煤鐵路、蒙東到秦皇島港等若干運煤鐵路新干線建成后,整個中國煤炭供需區域格局將發生重大調整與變化,這種格局不久(快者三年、慢者五年)就會出現,屆時,華東地區的煤炭企業必將面臨來自西部、北部大量優質廉價煤炭的巨大擠壓與沖擊。
這種情況昭示:各級政府和各煤炭企業應及早認清中國煤炭產業的新布局,堅持以戰略的思維和大手筆的決策,盡快調整煤炭企業的發展戰略,集中力量進軍煤炭儲量的賦富區域,搶占未來中國煤炭產業新布局的優勢地位,實現煤炭企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四、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對煤炭企業產生深刻影響和挑戰
近年來,煤炭工業發展日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旨在促進煤炭產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煤炭產業相關政策未來取向基本清晰,主要方向是:煤炭資源管理政策向有序有償方向發展的取向;煤炭稅費制度改革將增加政策性成本的取向;煤礦生產與經營準入政策提高行業門檻的取向;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政策為煤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取向;煤礦安全政策立足提高煤礦安全保障程度的取向;促進煤炭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法律法規體系將逐步健全和完善的取向。
尤其要關注的是近日列入2009年有關煤炭產業政策的計劃目錄。國務院以國發(2009)26號文下發了《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的文件。這個文件分十三部分對2009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作出全面系統的安排,其中涉及煤炭產業及相關產業政策重點在兩個方面:第一,有關煤炭產業方面的新政策包括,完善煤炭成本構成,反映開采、經營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和安全成本;研究制訂并擇機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系等。第二,有關煤炭關聯產業方面的新政策包括,一是電力方面的電價改革,建立與發電環節適度競爭相適應的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推進輸配電價改革;調整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減少各類用戶電價間交叉補貼;推進大用戶直接購電和雙邊交易試點等。二是理順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三是建立資源城市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四是推進礦產資源補償費制度改革,建立與資源利用水平和環境治理掛鉤的浮動費率機制。五是研究建立循環經濟考核體系。;六是加快理順環境稅費制度,研究開征環境稅等等。
這些政策取向極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密切跟蹤了解,以便學習貫徹執行,及時調整適應,減少走彎路,努力從各項政策中尋找利企發展機遇,從運用政策中獲得企業生產力。
五、產能過剩問題對煤炭企業產生的沖擊和挑戰
在前幾年市場利好形勢的刺激下,在國家政策導向下,自2001年以來煤炭企業快速擴張建新礦、建大礦,電力企業憑借強大經濟實力、產業關聯優勢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大舉進入煤炭行業開發建設新煤礦,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機制積極介入煤炭產業開發煤礦等。多行業涉足煤炭產業,據統計,全國有16個行業投資辦煤礦。其中,五大電力集團投資辦煤礦步伐大、速度快。華能集團2010年煤炭產量將超過6000萬噸,華電集團通過控參股2013年煤炭產能將超過1億噸,中電投集團2010年的煤炭產量將達到7000萬噸,大唐集團2007年就開始總地質儲量約211億噸的12個煤礦項目的前期工作。據推算,2010年五大發電集團的煤炭年產量將參控股在3億噸左右,相當于電力耗煤總量的20%。從而多方促使煤炭產業駛入超常規的發展的軌道。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一方面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煤炭企業的產能。當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放慢或減緩時,已經形成和將要形成的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就凸現出來了。
產能過剩一般有長期產能過剩、階段產能過剩和結構產能過剩三個問題。長期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在中國尚不存在,目前及相當時期在中國主要表現為煤炭階段產能過剩和煤種結構產能過剩問題。當前最直接的煤炭產能釋放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小煤礦整頓改造后開禁生產,其產能規模約達幾千萬噸(主要是山西、河南兩省小煤礦);二是一批新建的大型(300、500、800萬噸)和特大型煤礦(1000、1500、2000萬噸)將陸續建成投產,其產能規模將達到數億噸,為此各煤炭企業將不得不應對由于煤炭階段產能過剩和煤種結構產能過剩所帶來的沖擊。
六、電價市場機制變革對煤炭企業產生的影響
所謂市場機制變革,主要指煤炭第一大用戶電力價格的變革,以致可能影響的電煤價格問題及市場銷售問題。
日前中央推出“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通知”,意味將由國家統一規定電價,變成用戶和電企自訂價格,另向電網公司付服務費,并付小量的政府性基金費用。直購電辦法規定凡用電量大至電壓等級達110千伏的工業大戶都能參與。用戶與電企可以簽1年或以上的合同。而用戶向電網公司付服務費時,110千伏折扣為10%,220千伏折扣則為20%,電壓等級愈高壓折扣愈大。此次用電企業的購電價格由直接交易價格、電網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三部分組成,其中直接交易價格由大用戶與發電企業自主協商確定,電網輸配電價在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原則上按電網企業平均輸配電價扣減電壓等級差價后的標準執行。這種直購政策可使發電企業和用電大戶都有了自由選擇性,實現雙贏。同時,電價改革的突破也必將對電煤價格隨市場浮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七、煤炭企業戰略不明晰對未來發展形成不利影響
為什么說現時煤炭企業戰略不明哳呢?這里面有三個原由:一是前幾年大部分煤炭企業已經制定了自己的發展戰略,但是現在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沖擊,在這種情形之下,不少煤炭企業的戰略出現了大部、或部分的不適應;二是部分煤炭企業原來制訂的戰略就很不完備,現在一遇到外部環境的新變化,就更不完善,更加不適應了;三是個別煤炭企業一直就沒有戰略,長期把規劃甚至把計劃當作企業發展戰略,還有的把企業領導人的思路當作戰略,發展方向及目標朝定夕改、多變調整等等。
所謂戰略不明哳主要是:一則煤炭企業的戰略方向不明哳,不清楚自己的企業現在、將來是什么價值定位?在區域發展中本企業經濟規模擋次、效率效益擋次、市場占用擋次、企業文化品牌擋次和綜合社會責任形象擋次等如何?二則不清楚本企業的主營業務、主體產業?往往人云亦云跟風選主業,主業多變不定。三則有的主體產業雖然定了但主導產品則是多變不定,產品市場需求空間不明。四則有的企業雖然有戰略,但推進實施不力,缺乏一貫性,特別不能審時度勢,適時評估,作出調整,錯失發展良機等。
八、煤炭企業管控體制不適影響其健康發展
我國煤炭企業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當前煤炭企業結構及發展狀態:一是煤炭企業尤其是大型煤炭集團的規模迅速擴大;二是企業內部出現煤炭產業與數個非煤產業并存的產業多元格局;三是形成國有獨資和多方投資結合產權多元的企業;四是多數煤炭企業尤其是大型煤炭企業己經走出本區、本部生產經營的圈子,實現跨地區、跨省區、跨國經營。
上述狀況造成煤炭企業傳統管理體制及管理方式己遠遠不適應了。主要表現:一是組織管理體制設置不合理;二是各層職能劃分界是不明確、不適當;三是工作流程不順暢;四是管理人員思想觀念、業務素質不適應等,這種情況必將影響和制約煤炭企業的快速高效發展。
九、煤炭企業運行流程不暢影響其高效發展
很多企業管理人員或許還沒有察覺到,企業運行秩序混亂,效率、效益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企業內部運行流程梗塞不暢造成的。企業運行流程不暢及結果表現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決策流程不暢造成的結果是:決策不及時,決策不科學;二是管理流程不暢造成的結果是:工作關系不順,執行力弱化,人浮與事,效率低下;三是業務流程不暢造成的結果是:物供質次價高、資金運轉慢浪費多、人流服務不到位、信息流不暢通等;四是生產流程不暢造成的結果是:安全不好、生產效率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等。
十、煤炭企業富余人員轉移及就業的重大壓力
不管實行是計劃經濟?還是實行市場經濟?有一條最基本的原則必須要記住:中國是由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況且多數煤炭企業又是國有企業。企業的社會責任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而社會責任中首要的是為本企業職工創造安居樂業的條件,實現企業與職工共同發展。而現時許多煤炭企業尤其是衰老礦區職工富余人員越來越多,職工子女待業越來越多。這個問題不僅事關家庭穩定,更事關企業的穩定、社會的穩定。解決不好這個問題也說明企業社會責任沒有履行好。試想,家庭不穩、企業不穩、社會不穩,又何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又怎能保持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呢?又如何實現企業快速持續發展?所以,煤炭企業富余人員轉移上崗及職工子女就業的事情,不論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煤炭企業必須面對和予以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