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起步的中國核電,共有6座核電站共11臺機組先后投入商業運行,8臺機組在建。截至2007年底,中國核電裝機運行容量已達906.8萬千瓦小時,約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1.3%。根據發展計劃,未來3年內中國將開建9個核電站,16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在1000萬千瓦小時以上。換言之,未來3年的核電建設總量將超過過去23年的總和。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發展的同時還須警惕投資速度大躍進。
在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原中煤能源(12.36,0.96,8.42%)集團董事長經天亮在支持核電發展的同時也強調,核電規劃一定要慎重,地方一哄而起的現狀令人堪憂,鈾礦資源和人才匱乏成為中國當下發展核電最大的攔路虎。
著名能源經濟學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作為國家的核電戰略,不能僅僅只強調“積極發展”,還必須“謹慎發展”。
林伯強認為,核電燃料的供應問題可能成為限制中國核電裝機容量繼續增長的主要因素。根據他的分析,按《規劃》的核電裝機6000萬千瓦小時,2020年對天然鈾的需求將達到11250公噸。除非技術上突破,累計從2008年到2020年,按《規劃》發展核電可能需要消費天然鈾76518公噸。除非重大發現,中國自身天然鈾儲量有限,僅有6.8萬公噸,加上原料庫存和資源二次循環利用,自身的資源勉強能夠滿足《規劃》的目標。
林伯強指出,鈾礦的貿易嚴格受IAEA的監控,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進口鈾礦需要涉及政治、軍事等更加復雜的國際關系。因此,中國核電發展必須考慮資源的瓶頸,首先保證充足通暢的燃料,才能考慮進一步地擴大裝機。核電原料價格因素必須考慮。物以稀為貴,如果全球各國都積極發展核電,如果對燃料需求速度增長過快,必然影響國際價格。一旦原料價格上漲,無疑會加大核電生產成本。
“中國核電事業存在核戰略、規劃、管理體系、核基礎研究和人才等問題。其中核戰略、規劃等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但是人才問題較為嚴重,也是短期很難解決的問題,卡脖子最厲害。”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認為,“雖然在俄羅斯成批見習訓練一批技術人員及20多年自我培養,但還是滿足不了即將來臨的核電高峰。”
此外,在高速發展時期,核電安全、核廢料的處置等問題也需要謹慎考慮。
“核電安全方面現在還是有保障的,而且,通過世界上各國的經驗表明,有了技術和制度的保障,核電站完全可以做到不出事故。”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認為,目前人才、資金、技術等都是我國發展核電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還沒有到影響核電發展的地步,“不過仍然需要重視”。
中國能源研究會節能與企業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鮑云樵認為,在發展核電戰略上,要分幾步走。首先國家要將核電作為解決能源短缺的主要方法;第二要實現規劃預期的投產數量;第三要解決電力體制問題。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認為,發展核電更深層次的問題仍然還是需要進行電力行業的改革。“核電是造價比較高的清潔能源,沒有排放的壓力,因此要想大規模發展的話,就跟下一步的制度改革關系密切。”韓小平表示,必須有節能型電價,不同的電力方式在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價格。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