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云浮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節約型社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云浮市從2004年起就開始探索循環經濟的發展,結合云浮市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條件,做出了建設循環經濟試點的決定。2006年8月,云浮市云安縣市被廣東省經貿委等8個部門聯合確認為全省建設循環經濟試點縣,同一批被列入經濟試點單位的還有粵云新型石材廠等4家企業;2007年,云浮硫鐵礦被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云浮對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目標進行了豐富和完善,提出了建設生態經濟市的戰略定位,并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戰略途徑來建設生態經濟市。幾年來,云浮市堅持以循環經濟模式統領山區經濟發展,加大傳統產業的治理和改造力度,創新思路,加強對本地特色資源的綜合利用,循環經濟之路越走越寬。
一、走發展循環經濟之路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
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循環經濟,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與發展,特別是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越來越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重視,美國、日本、德國等西方國家已逐步建立起了循環經濟體系,日本、德國進行了立法,發展循環經濟和知識經濟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關于循環經濟的概念。此后對于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入, 2003年將循環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確立物質減量化的發展戰略,并列入了“十一五”期間立法的規劃之中。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載體,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
云浮市位于廣東省粵西山區,雖然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生態環境脆弱,經濟欠發達。2006年,云浮市生產總值245.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名第6位。過去,云浮市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對石頭、礦、金屬礦物(主要是硫鐵礦)等不可再生資源進行采掘和初加工,表現出明顯的“高資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特征,是一種典型的粗放式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2005年,云浮市GDP增長13.6%,一次能源消費量增長13.5%。目前云浮市的石材、硫化工、水泥、不銹鋼制品等傳統支柱產業都是耗能大戶。由于產業結構的原因,萬元GDP能耗水平仍高于全省近1倍,而且“十一五”期間還有2×300兆瓦的火力發電機組投產。2008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4%,其中工業用電量占了近70%;煤炭消耗量390萬噸,其中發電用煤180萬噸,其他工業用煤210萬噸;成品油消耗量26萬噸,增長9%。相對其他兄弟城市,由于云浮市的工業基礎比較集中在能耗較高的行業,進一步降低能耗指標的空間要小得多,難度和壓力要大得多。
改變云浮市的落后面貌,加快發展是首要任務,但發展絕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特別是在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中,絕不能以犧牲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效益,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發展、后協調”的老路,否則,不僅資源和環境將不堪重負,發展也將難以為繼。這就必須尋求新的發展模式,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全新經濟模式,與知識經濟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主流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佳模式,又是云浮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并且,在云浮市的經濟發展中,循環經濟已被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云浮市把循環經濟作為可持續首選發展模式,以此來推動云浮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以試點為先導,高起點、高要求制定發展循環經濟規劃
胡錦濤主席明確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逐步使生態步入良性循環。”這要求云浮必須改變傳統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生態工業,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必須首先以規劃為先導,制定科學、合理、先進的規劃,以點帶面,逐步完善,才能避免盲目性、隨意性和無序性。自2004年起,以云安縣創建廣東省循環經濟試點縣為開始,云浮正式將發展循環經濟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第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基本建成‘云山秀水、石都花城,自然氣息、文化意蘊’的山水生態城市”目標。特別在試點循環經濟方面開廣東先河。云安縣委托廣東涉外投資法律學會編制完成《云安縣循環經濟建設規劃》和《云安縣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方案》等,明確要求在“十一五規劃”中全面體現循環經濟理念,并已在企業、區域和全社會三個層面整體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已初步形成水泥、油母葉巖、電產業,硫化工產業、石材產業,農村生產生活,城市生產生活環境等五條循環鏈,實現年回收粉塵15萬噸,節約用水2100萬噸;年消化廢石渣、粉煤灰、灰渣逾215萬噸;水泥綜合電耗年減近4000萬千瓦。在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工作中,得到了廣東省經貿委等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目前,云浮市硫酸廢水實現“零排放”,廢渣成為水泥原料,雞糞大批量生產有機肥,石材的邊腳料制成出口馬賽克等就是循環經濟發展帶來的最大實惠。
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涵蓋領域非常廣,既涵蓋工業又涵蓋農業以及消費等經濟社會的各個環節。必然要求從更加長遠、更加注重實效來推進這項工作。有了這幾年的工作基礎,云浮還要進一步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題研究,既要研究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有關政策特別是扶持鼓勵政策,又要認真著手研究云浮市推進水泥、化工、建材等相關工業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的具體鼓勵政策措施,制定專項規劃,形成符合云浮市市情的計劃和實施方案。要通過科學規劃循環經濟網絡來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重點,因地制宜,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壯大循環經濟產業群,全面實施《云浮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加快全市循環經濟發展步伐。
按照設想,云浮市發展循環經濟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近期為循環經濟試點和工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著力啟動一批高起點、高效益和見效快的循環經濟示范項目;中期為重點建設、跨越發展階段,建立資源效益型的工業發展模式;遠期為全面提高、協調發展階段,實現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使云浮市建成生態型城市。
一是抓好區域規劃。要針對云浮市各地的工業基礎實際尤其是支柱產業抓好規劃,突出推進云安縣創建省級、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縣的規劃,加大扶持力度,以云安縣六都為中心,以省市共建硫化工基地和廣東省水泥生產基地為切入點,結合現有的產業基地和資源稟賦,集中力量創建以水泥、硫化工、人造大理石為支柱產業的云浮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使云安縣先走一步,成為全市的示范縣,以點帶面,示范推動云浮市全區域發展循環經濟。二是抓好行業規劃。要從落實國家節能降耗、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出發,充分考慮環保成本和經濟效益雙贏,突出抓好電力、水泥、化工、石材、紡織服裝、冶煉、不銹鋼制品等行業耗能大戶的行業規劃,如向水泥企業推廣干法轉窯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推廣硫酸、鋼鐵等生產行業實行余熱發電規劃。重點抓化工、電力、石材等行業工業廢水循環利用,以及粉煤灰、爐渣、石材廢渣末、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規劃。建立循環工業促進機制,形成再生、增值、轉化、降耗、環保的循環增長模式。
三、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推動云浮市循環經濟工作更好更快發展
1、結構創新。云浮市的工業基礎決定了必須要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抓住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突出優勢和特色,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低耗能的第二、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并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大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發電用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重,增加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組織重大技術開發,發展清潔生產技術。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聯合,促進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科成果的產業化;組織實施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加大支持力度;積極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運用市場機制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的推廣應用。
2、工作創新。要加大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的工作。要組織重大示范項目,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按照“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的原則,加強指導和扶持被國家和省列為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落實工作措施,爭取試點工作盡快取得實效,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范圍,在更多的能耗型企業、能耗型行業擴大試點,帶動加快從企業、政府、社會三個層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要以實施一批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重大項目為突破口,通過“政府引導、部門協助、市場動作”的方法,推進節約降耗。要大力引進先進環保投資企業,突出抓好電力、水泥、化工、石材、紡織服裝、冶煉、不銹鋼制品等行業耗能大戶的節能,如向水泥企業推廣干法轉窯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推廣硫酸、鋼鐵等生產行業實行余熱發電。主抓好節約降耗、清潔生產、綜合利用和發展環保型產業四個重點。重點抓化工、電力、石材等行業工業廢水循環利用,以及粉煤灰、爐渣、石材廢渣末、工業廢渣的綜合利用。建立循環工業促進機制,形成再生、增值、轉化、降耗、環保的循環增長模式。
3、體制創新。強化政策導向,堅持鼓勵與限制相結合,形成良性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國家優惠政策的鼓勵、引導和扶持作用,對環境治理、資源再生產業給予各種可能的政策支持,對能夠減少資源消耗、不破壞生態環境的產業和產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鼓勵涉及資源再生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技術創新和科技攻關。要協同各方各部門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財政、稅收、金融、投資、技術進步等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技術政策,借助經濟技術政策這一杠桿作用,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循環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機制。 4、技術創新。強化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要加強技術創新和開發,推行清潔生產和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需要構建以替代技術、再利用技術、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資源化技術和系統化技術為重點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開發降低能耗和物耗的新工藝,推廣節能、節水、節材新技術等。目前要抓緊組織云浮市電力、水泥、石材等幾大支柱產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用足用活政策積極支持企業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幫助企業爭取專項資金發展壯大,真正發揮專項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導向性作用,提高企業的工藝裝備水平和生產能力,帶動所在行業的發展。大力開展煤、油頁巖資源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利用建材、化工、電力所產生的廢酸、廢料、廢渣資源,實現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建筑和農業廢棄物及生活垃圾等進行綜合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最終處置。
5、管理創新。完善與循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宏觀管理體系,創造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新的環境保護機制。加強宣教力度,營造發展循環經濟的濃厚氛圍。加大政府的倡導和企業的自律力度,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全體公民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著重提高廣大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生產觀和消費觀,大力推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增強全社會的資源緊缺的憂患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活動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同時,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充分研究主動地融入大珠三角經濟圈,在這個大的循環圈內,找準云浮的產業定位,實現最好的經濟生態效益。
只有從戰略上和根本上把握了人和自然之間關系的和諧,在不超出生態服務功能提供給云浮的服務價值和不超出環境前景的承載力這樣前提下,新型工業化道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
(供稿:云浮市經濟貿易局 康國球 )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