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 以來,電力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應對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的挑戰,搶抓發展歷史機遇,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發展質量明顯提高。服務黨和政府工作的大局、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電力客戶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電力的需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1 、電力供需形勢得到有效扭轉,基本實現了供需平衡,原來全國城市用戶由于缺電原因造成的停電時間平均達到9 小時25 分鐘,今年上半年只有6 分鐘,這表明全國性供電緊張形勢得到了有效緩解。
2 、電力安全穩定運行水平不斷提高,全國沒有發生重大以上電力生產人身傷亡事故,沒有發生特大電網事故,沒有發生特大設備事故,電力安全生產一般電網事故和設備事故大幅度減少。
3 、電源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 " 十六大 " 以來,電力裝機實現了4 億千瓦、5 億千瓦、6 億千瓦三次大的標志性跨越。四年年均裝機增長15% ,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率高6 .41 個百分點。特別是 2002 年以來,增加電力裝機接近于前52 年的總和,這是中國的速度,也是世界的速度。到 2006 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 .24 億千瓦,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已經連續 12 年位列世界第二位。
五年中,水電裝機容量平穩快速增長,年均增加1100 萬~1300 萬千瓦左右;到2006 年年底,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30 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火電達到4 .84 億千瓦,對電力供應的保障作用更加明顯;風電發展步入高速增長期,截至2006 年年底,全國正式并網投運的風電設備容量207.25 萬千瓦,比2002 年增長420% ,年均增長50% ,特別是2006 年一年投產風電裝機容量相當于以往歷史的總和;生物質發電開始起步,截至2006 年年底,全國已建成共8 萬千瓦國家級秸稈發電示范項目機組,填補了我國秸稈發電的空白。
4 、電網不斷強化和完善電網規模不斷擴大,區域、省電網主網架得到較大發展。五年來,我國電網220 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增加10 萬多千米,相當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前45 年的總和。到2006 年年底,220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增長到28.64 萬千米,年均增長 10 .99% ;變電容量增長到 96405 萬千伏安,年均增長16.29% 。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了500 (330 )千伏為主的電網主網架,西北地區官廳至蘭州東的750 千伏輸變電工程投產,標志著我國輸變電最高電壓等級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全國聯網格局初步形成,對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西電東送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6 年年底,西電東送三大通道累計形成3400 萬千瓦的輸送能力。
5、各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屢創新高。繼華東電網已經成為全國第一個、世界第二個用電負荷突破1 億千瓦的區域電網后,華北電網用電負荷也已經突破1 億千瓦。廣東、江蘇、山東三省統調最高用電負荷突破3000 萬千瓦;上海成為第一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突破2000 萬千瓦的直轄市;北京的統調最高用電負荷也已經超過1200 萬千瓦;蘇州和深圳成為統調用電負荷超過1000 萬千瓦的地級城市。
電力行業的高速發展與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促進優化發展是不分開的,發電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在開發中實現節約 上大壓小 " 成為全國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典范,使用高科技含量的制造設備繞線機等,通過技術創新,新建在建的機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更高電壓等級輸電技術的探索進入新階段,五年來,電力工業在外延不斷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增長。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取得新的進展。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