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初,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首次實現人工核反應,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人工“點金術”,自此,核科學技術開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應用。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試驗核電站在蘇聯建成———這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核電,也從此登上了電力發展的廣闊舞臺。
時光荏苒,如梭飛逝。半個多世紀后的中華大地,核電發展正如火如荼。
2009年7月31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在武漢與湖北省政府簽署A P 1000三代技術合作等協議。據此,湖北咸寧大畈核電站的主體工程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開工———這不僅是我國三代核電A P 1000的首臺內陸機組,更可能成為我國大陸首個內陸核電站。
由零開始到緩慢建設,從適度發展到大力推進,自東南沿海到圈地內陸……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核電產業經歷了一個個重要的階段和節點,終于在核電春天中走出向核電大國、核電強國邁進的步伐。
初起程揚帆在秦山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西部上空傳來一聲巨響,一朵蘑菇云騰空而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不久之后,周恩來總理說:“二機部(核工業部前身)不能光是爆炸部,要和平利用核能,搞核電站!”中國領導層關注的目光開始投向核電。1970年2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聽取上海地區領導人關于缺電缺煤的匯報時睿智地指出,從長遠看,解決上海和華東地區的缺電問題要靠核電站。
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予回憶說:“1974年3月,周總理抱病審批了我主持制定的3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工程技術方案,這個工程就以周總理最先提出建設核電站的日子命名,被稱作‘728工程’。我國核電就是從‘728工程’起步的。”
1985年3月,浙江省海鹽縣秦山鎮,我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在這里正式開工建設。歐陽予院士正是秦山核電站的總設計師,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核電之父”。提起當年的“728工程”,如今鬢發花白的老人仿佛回到了那段艱苦而又光榮的歲月:開工之初,中國的核電建設者面臨著嚴峻的現實考驗。沒有關鍵設備,沒有新型材料,沒有參考圖紙,沒有安全法規,而掌握這些技術的一些國家還對中國實行嚴格的封鎖政策。在這樣的困境下,頑強的中國核電人決定:自己攻關!秦山核電站一期建設中,中國組織了全國上萬個單位協作攻關,解決了388項技術難題。
1991年12月15日,是中國核電史上永恒的重要時刻———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成功,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從此結束,中國核電實現了零的突破!
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發去親筆賀信:“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進入一個成熟的階段。”從此,中國核工業轉向為國民經濟服務,中國開始走上了發展核電的漫漫征程。
在秦山核電站進程穩步推進的同時,廣東核電項目也取得了進展。1987年8月7日,秉承“高起點起步,引進先進技術”的建設方針,擁有兩臺單機容量為98.4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的大亞灣核電站工程正式開工。1994年,大亞灣核電站兩臺機組先后投入商業運行。與秦山核電站的“自主建設”不同,大亞灣走的是“引進”路線,按照“借貸建設、售電還錢、合資經營”的模式,走出了新中國利用外資建設大型基礎產業項目的新路。
今天的大亞灣核電基地,藍天碧海,綠樹掩映,白鷺展翅,天人合一,已經成為深圳市旅游路線中一個重要的風景點。2009年5月6日是大亞灣核電站投入商業運行15周年的紀念日。截至5月6日,大亞灣核電站已成功累計實現上網電量2051.2億千瓦時,其中輸送香港1400.79億千瓦時,這相當于香港每4戶家庭中就有1戶使用來自大亞灣核電站的電力。
從秦山、大亞灣啟程,中國核電揚起了遠航的風帆。
穩步走探索無停滯
然而,就在我國核電剛剛起步的階段,1979年和1986年先后發生的美國三里島核電事故、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給世界核電發展蒙上了陰影。這也影響了我國剛剛起步的核電事業。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相繼開工建設了秦山二期、嶺澳一期、秦山三期和田灣一期等四個核電項目,而在1999年田灣一期開工后的幾年間,沒有新的核電站出現。甚至有專家認為,我國核電發展出現了一個“斷層”。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曹述棟指出,所謂的“斷層”并不存在。我國核電從起步開始,核電站建設就一直沒有停過步,基本保持了一定規模的核電站在建。從1997年到2003年,是我國核電的“小批量發展階段”。在此期間,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電力需求,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適度發展核電”的方針。在此方針指導下相繼建設的四座核電站,使我國核電設計、建造、運行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為我國核電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仍在浙江省海鹽縣的土地上,秦山二期、秦山三期陸續建設并順利投運。其中,秦山二期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首座商用核電站。據統計,秦山二期55項重大設備中,有47項由中國人自主完成,被譽為國產化的重大跨越。秦山三期是我國和加拿大兩國政府和平利用核能的最大合作項目,也是我國唯一一座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比計劃提前112天竣工,外國專家曾感嘆:“秦山三期工程是中國人成功的故事,1%是加方的貢獻,99%是中國人的成績。”
1997年5月,廣東嶺澳核電站開工。它是我國在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實施重大技術改進,實現工程管理、建安施工、調試和生產準備自主化和部分設備國產化的成功實踐,為探索形成自主品牌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路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兩年后,從俄羅斯引進的江蘇田灣核電站一期主體工程開工,這也是中國大陸在役核電站中技術最先進的核電站。
盡管發展緩慢,但中國核電仍在探索中穩步前進。
快速行核電迎春到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逐步加快,電力需求形勢日趨緊張,能源結構矛盾日益顯現,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任務越來越艱巨,核電需要加快發展的呼聲逐漸高漲起來。在時代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下,我國核電發展政策有了重大調整。
2005年初,我國正在制定的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透露了這樣的信息:能源發展戰略有所調整,我國核電由“適度發展”轉變為“積極推進”。曹述棟認為,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供應正在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一個瓶頸,核能在我國能源可持續供應中的重要地位逐漸形成共識。從2005年開始,我國核電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春天。
2005年12月15日,中國核電界終于又誕生了“新鮮血液”———嶺澳核電站二期主體工程開工儀式在大亞灣畔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批示說,嶺澳核電站二期主體工程開工,標志著我國核電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制造、自主運營又跨出一大步。繼嶺澳二期之后,我國核電產業被迅速推上“快車道”,秦山二期擴建、紅沿河、寧德、福清、方家山等一批項目緊隨其后。
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所說:“調整能源結構的優先選擇是加快發展核電”,核電作為一種清潔安全、技術成熟、無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是替代燃煤發電的重要選擇。
2008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抓住時機,繼續加快調整電源結構,并以重點項目拉動內需,促進裝備制造業等重點產業振興;同年11月,廣東陽江核電工程一次性獲批6臺機組,創造了我國核電史上核準批量最大的紀錄;2009年,張國寶在文章中提出“大力發展核電”。一連串政策調整之后,核電發展勢頭銳不可當,我國“核電地圖”加速擴大,如今,內陸省份上馬核電的行動也逐步增多。
與我國核電產業快速發展相呼應,世界核電界也掀起了復蘇浪潮。同時,世界對先進的第三代、第四代核電技術的關注度也不斷高漲。此時此刻,中國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舉動———在建設二代改進型核電機組的同時,引進發展世界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
2009年4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自來到浙江省三門縣,宣布全球首臺第三代AP1000核電機組在這里正式開工建設。作為我國引進AP1000核電技術的示范工程,三門核電站的工程進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就在開工前不久,時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的孫勤明確表示,今后我國所有新審批的核電項目將逐步向三代過渡,中國內陸核電將采用以AP1000為主的三代核電技術。
中國核電終于作出了技術路線的選擇,這對于長期被稱作“五花八門”的中國核電界來說是舉足輕重的歷史性一步。然而,回憶起國家對于我國核電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路線的決策過程,主要負責AP1000技術引進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感慨頗多:“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曾培炎同志,對我國核電產業作了深入細致的調查。他組織召開了12次領導小組會議、72次小范圍的座談會,走遍了我國所有涉核企業,找核電企業領導、專家面談。
最終,國務院決定還是走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條路。這是因為,我們深刻明白我國核電發展的軟肋。”中國核電的軟肋就是核心技術。王炳華認為,從核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看,我國很快將躋身核電大國行列。然而,我國核電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在第三代核電的基礎上做大做強,搶占這輪核電發展的制高點,是我國發展核電的正確選擇。”
從第一朵蘑菇云在新中國升騰而起,從我國核工業由軍轉民重點發展核電,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核電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如今,全國核電裝機容量907.82萬千瓦,運行機組11臺;根據國家能源局前階段透露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調整目標,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有望超過7500萬千瓦。
中國的核電建設,正從星星點點漸成規模發展之勢。不久的將來,中國必將作為核電大國、核電強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大事記
●1974年3月,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專委會,審查批準了中國第一座自主建設的30萬千瓦核電站的設計方案,決定作為重點科技開發項目,列入國家
計劃。
●1982年5月,五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決定,將二機部改名為核工業部。
●1984年10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核安全局。
●1985年3月,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首座30萬千瓦壓水堆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
●1986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核電工作包括建設和生產運行,均由水利電力部移交給核工業部統一管理和經營。
●1988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中國第一座自主建設的核電站(秦山)并網發電成功,結束了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實現了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
●1993年8月,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出口商業核電站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開工建設。
●1994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7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在北京成立。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建議》指出:適當發展核電。
●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成為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指出:積極推進核電建設。
●2006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年~2020年)》,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占全國發電裝機的比例將增加到4%,達到4000萬千瓦。
●2007年3月,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正式確定選用美國西屋公司的AP1000技術方案。同年5月,作為我國實現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研發平臺,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2008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核電行業管理納入新成立的國家能源局。同年7月底,國家能源局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
●2009年4月,浙江三門核電站一期主體工程開工,它將成為全球第一個使用第三代AP1000核電機組的核電站。
故事一
模擬訓練機誕生記
1991年底,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15天后,中國自主設計制造的核電站出口巴基斯坦,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8個出口核電站的國家。然而,尷尬的事實擺在眼前:按照國際慣例,出口核電站,操縱員也應由出口國培訓,但是中國沒有模擬訓練機,培訓巴基斯坦的操縱員更是無從談起。
當時的秦山核電站主控室操縱員王日清回憶說:“國際上的大合同,是非常嚴肅的事情。當時領導跟我沒有多講,他只說,王日清你無論如何要克服各種困難,一定把這個模擬機造出來。”
模擬機是專門用來培訓操縱員的大型操作系統。國際上流行的一個說法,制造模擬機比建設一座真正的核電站還要難。當時世界上能建設核電站的國家有十幾個,但能造模擬訓練機的只有4個國家。然而,重壓之下的王日清仍是許下了這樣的諾言:“這臺模擬機要是弄不出來,國際協定不能按期履行,我們確實無顏見江東父老,只能自裁東海。”
只有短短36個月時間,卻要完成99000多個故障設計和檢測,這就意味著他們平均每天就要完成將近100項數據的實驗。三年時間里,秦山核電站幾乎動用了所有的操縱員不分晝夜進行測試。
1996年1月,秦山核電站模擬機一次性通過國家驗收。1996年,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親自向中國科學院鄭重推薦:秦山模擬機項目榮獲當年十大科技成果獎!
故事二
西屋“殺手锏”:AP1000之父
在中國核電發展的幾十年間,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的招標談判是一件引起了世界核電界關注的大事。全程參與了招標、評標工作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原國家核安全中心副主任郁祖盛,對2005年的評標工作記憶猶新。
當年9月份,正是美國西屋聯合體和法國法馬通競標白熱化的敏感時候,西屋聯合體派了一位專家來到中國。郁祖盛說,這可謂是西屋公司的“殺手锏”。
這位專家,正是被稱為“AP1000之父”的Howard Bruschi博士。郁祖盛回憶說,Bruschi博士對于第一個AP1000“兒子”可能出生在中國非常重視,他此次訪華也是“有備而來”。在討論時,Bruschi博士傳達了美方與中國合作的強烈愿望,同時提出希望兩家進行長達50年的合作,并從技術角度肯定了AP1000在功率等方面的發展空間。根據后來中美簽署的合作協議,中國將來一旦做出單機功率超過135萬千瓦的AP
1000機組時,就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正是Bruschi博士的此次訪華,促成了這項條款的誕生。
郁祖盛說,與Bruschi博士的交流,使西屋公司在談判中增添了加強和中方建立長期合作承諾條款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內容,同時也符合中方利益。這不僅給西屋聯合體戰勝對手增添了籌碼,也成為促成中美雙方在三代核電建設方面合作的重要一環。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