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建筑節能】緊跟時代步伐的綠色事業

2009-06-10 13:57:15 中國建設報   作者: 薛秀春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建設科技正處于大發展的階段。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設行業的各領域無不突出著節能的宗旨,建筑節能成為當今建設科技發展的重要主題,并不斷進步,與建筑節能有關的科學技術取得了豐碩成果。高度重視建筑節能,正是今天建設科技和建設行業的一大特點。

  21世紀建設科技的主旋律

  我國的建筑節能,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建筑業在墻體改革及新型墻體材料方面有了發展。與此同時,一批高能耗的高檔旅館、公寓和商場出現了。如何在發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與當時能源供應較緊缺的現狀相協調,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為此,建筑節能工作首先從減少采暖能耗開始,1986年建設部頒布了《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30%%,《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是我國第一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它的頒布,開啟了我國建筑節能新階段。以它提出的指標為目標,建筑節能的設計、節能技術紛紛發展起來,一系列的標準和法規先后制定。

  20世紀90年代,建筑節能的地位進一步提高,節能工作有效開展。1990年,建設部提出“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的戰略目標。1994年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建筑節能作為項目之一被鄭重提出;從1994年起,國家對北方節能建筑實施免征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一批節能小區相繼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修訂并于次年執行,修訂后的《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將第二階段建筑節能指標提高到50%%。同年,建設部發布《建筑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這個專門的規劃以及1996年9月建設部發布的《建筑節能技術政策》和《市政公用事業節能技術政策》,為其后建筑節能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同時也表明建筑節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節能的地位最終由199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確定下來,建筑節能成為這部法律中明確規定的內容。

  21世紀的到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建設領域明確了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科技工作將“四節一環保”作為科技攻關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顯效果。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以節能50%%為目標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部分地區執行更高的65%節能標準。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管理暫行辦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施行,《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民用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實現對民用建筑領域的全面覆蓋。

  在國務院辦公廳《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中規定,2009年底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提高到90%以上。除新建建筑外,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也有效開展起來,并取得了一批成果和經驗。而兼顧土地資源節約、室內環境優化、居住人的健康、節能節水節材等方面的目標綠色建筑,成為新世紀建筑節能發展的亮點。

  建筑節能技術飛速發展

  在建筑節能逐步成為建設科技主旋律的過程中,相關的節能技術也有了長足進步。

  在建設部組織下,“九五”期間實施了“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十五”期間組織實施了“小城鎮科技發展重大專項”、“居住區與小城鎮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等,“十一五”期間實施了“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現代建筑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既有建筑綜合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可再生能源與建筑集成技術研究與示范”等項目,這些科研攻關項目的組織實施,使一系列建筑節能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得到突破,形成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建筑節能的各項技術都達到很高水平。

  降低建筑能耗,首先要從圍護結構、外墻、屋面、外門窗來實現。墻體改革的調查研究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以來,新型墻體材料和高保溫材料不斷涌現,混凝土空心砌塊、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逐漸替代了傳統墻體材料,在建筑節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國廣泛開展研究建筑外墻保溫技術,近年來,各種外墻外保溫技術系統日益成熟并在工程中應用,顯示出良好前景。

  此外還有建筑門窗。門窗傳熱系數的高低,決定了能耗的高低,要降低能耗,就必須提高門窗的熱工性能,增加門窗的隔熱保溫性能。近20年來,為滿足節能需求,外窗玻璃產品及工藝水平迅速發展,由之前采用普通單層玻璃、雙層玻璃發展到中空、充氣、LOW-E玻璃,塑鋼型材、鋼化玻璃等也廣泛應用,取代了傳統的鋼窗和鋁合金門窗。

  建筑能耗的降低,還有賴于暖通技術和設備。為實現采暖系統的節能,上世紀80年代我國研發了平衡供暖技術及其產品、鍋爐運行管理技術與產品。在散熱器方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種新型散熱器紛紛得到開發,這些新產品比傳統的鑄鐵散熱器,具有金屬熱強度高、散熱性能好、承壓能力高、造型美觀、工藝性好、安裝方便等優點。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開展,供熱改革成為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為適應改革的需要,室溫可調和采暖計量收費技術及產品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采暖系統的單管順流系統變為雙管系統,散熱器恒溫閥及熱表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

  技術是保證建筑節能得以實現的關鍵,多年來我國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對“十一五”期間實現建筑節能1.6億噸標準煤的目標充滿信心。

  綠色建筑成果豐碩

  綠色建筑是生態環境與建筑有機結合,在建筑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人們提供高效、舒適空間的建筑。近10年來,綠色節能建筑成為建筑節能中的一大亮點,體現了新世紀建筑節能更高的追求目標。

  進入21世紀后,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逐步建立,保證了綠色建筑的健康發展。2001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編制了《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2004年建設部針對北京奧運會,開展了“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課題研究,形成了我國第一套綠色建筑項目標準。同年8月建設部頒布實施《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管理辦法》,次年,首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揭曉,40個項目獲得此項殊榮,中國在推進智能與綠色建筑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05年,歷時5年編制完成的《綠色建筑技術導則》頒布施行,自此,綠色建筑的評定有了明確依據。“十五”期間,重點攻關計劃“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導則和評估體系研究”項目完成。2006年,建設部組織編制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7年8月,《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出臺,2008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為進一步規范和細化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根據評價標識工作實際情況,編制了《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補充說明(規劃設計部分)》,制定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使用規定》,進一步完善了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申報評價程序。

  一系列工作,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有力地推動了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經過多年的攻關和研究,綠色建筑形成了六大技術體系評價標準: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及運營管理。通過對建筑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室內環境的具體性能進行實測,給出數據,實現定量化檢測標準,達到標準的即為綠色建筑。

  2008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向首批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項目頒發了證書,上海世博會世博中心工程等6個項目獲得了行業主管部門認可的第一批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標志著由政府部門主導的綠色建筑評價正式啟動,結束了我國依賴國外標準進行綠色建筑評價的歷史。

  回顧建筑節能的歷程,可以看到,這項利國利民的事業,緊跟時代步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這一切,沒有黨和政府的重視,是不可想象的。也正因此,人們完全有理由對建筑節能的前景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建筑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