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針對國內諸多行業存在結構性失調的指導會議,令疑似復蘇的中國光伏產業再生變數。事實上,國內多晶硅產能過剩的跡象在2008年下半年即已初現端倪。一場去泡沫運動正在這個新興行業內悄然進行。
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條例,會議提及多晶硅行業存在重復建設的傾向,并責令相關部門加速對多晶硅等新興產業要建立相應的準入標準。
比照今年3月份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俗稱“屋頂計劃”),以及7月份,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三方印發的《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下稱“金太陽工程”),此次會議涉及內容可視為,中央政府對光伏產業多方利好假象下的一次警告。
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多晶硅價格從2008年10月份開始急劇跳水,對比峰值一公斤350美元至現在約70美元的價格,跌幅達500%,當初簽訂長期購買協議的國內光伏企業,因此而出現成本與售價倒掛的現象,同樣,對于危機前盲目上馬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多晶硅過低的價格,亦讓產量隨即轉變成庫存。
一直掩蓋在新能源光環下的光伏產業被重新審視。
常州押注光伏產業
受產業效應拉動,江蘇為國內光伏企業聚集最為密集的區域,其中常州和無錫又為江蘇光伏產業發展的龍頭。
關于常州市的光伏企業數量存在多種說法,一說為150多家,一說為30多家,而據常州市下轄金壇市金壇經濟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季旭童向時代周報表示,目前整個常州市已超過60家,加上各光伏企業的配套企業,已達150家。
光伏企業帶動效應類似大型鋼廠的“圍鋼經濟”,一家大型光伏企業所需要的配套設施及產業補充環節往往品類繁多,除了可以提供這家光伏企業產業延伸所需的產品,亦包括諸多代工項目,駐地在常州市高新區的天合光能即為典型代表。
常州市轄兩大光伏產業園,包括天合光伏產業園和金壇光伏產業園。據季旭童介紹,金壇光伏產業園園區內入駐15家光伏企業,其中6家已較具規模,包括億晶光電等大型光伏企業,而零散駐扎在金壇市各鄉鎮的光伏企業也已達15家左右。
至于天合光伏產業園就更為奇特,從產業園命名就可知是市政府為其量身定做,其間透露出政府欲求以光伏產業來拉動整個市區經濟增長的意圖。
常州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副處長姚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08年整個常州市的工業產值有5000多億元,但光伏產業的銷售收入只有140億元,由此看出,即使是產業密集度較高的常州,光伏產業所能提供的收益仍然微小,但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恰好順應政府的振興計劃,今年3月,常州市出臺《常州市振興五大產業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五大產業行動計劃(2009-2011年),包括了新能源行業,對于已被視為“太陽能之都”的常州,新能源幾乎等同光伏行業。
“光伏產業興起時間畢竟很短,較之常州的老牌產業可能是起點低了點,但成長速度很快。”姚勇說。
細則中提到2011年新能源產值突破700億元,同時,企業在滿足相應標準后,政府將提供相應的政策扶植和優惠,其中包括一定數額的資金支持及企業貸款擔保等。具體到新能源產業,政府將提供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常州市光伏產業的銷售額為140億元,而截至今年8月底,市區各光伏企業銷售總和為120億元左右,加上第四季度為光伏市場淡季的原因,今年勉強和去年持平,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實際的出貨量已經嚴重萎縮。為此,常州市發改委將對全市光伏企業摸底,據姚勇透露,報告將于今年9月份完成。
常州市政府為此也提出了扭轉光伏產業頹勢的設想,包括延伸光伏產業鏈,使產業鏈各端企業互相對接,扶持規模較大企業,以及督促企業把市場引導至國內。
9月1日,時代周報記者來到天合光伏產業園發現,較之國內其他成熟產業園,天合光伏產業園依舊顯得粗放,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天合光能已位居國內光伏企業的前三甲。且常州被視為中國光伏企業的示范基地。
常州市力求把常州建設為“中國光伏產業之都”,與之相鄰的無錫也持同樣的想法,城市品牌的爭奪演化成企業規模和企業數量的較量。
數量上的高低較量實際已促使產業走向畸形,常州高新區一官員告訴記者,即便是國家出臺相關準入條例,常州仍積極引導光伏類企業入駐。
地方政府對新興產業的熱衷,無疑成為了光伏產業迅速發展的最強有力的助推劑。
多晶硅泡沫一觸即潰
常州對光伏產業的訴求,透露出新能源概念對地方政府的吸引力。
走出江蘇,光伏產業在多個省份遍地開花,包括河北、江西、福建、四川、上海,甚至直達中國的最西部青海、寧夏等省、市、自治區。
光伏企業的高歌猛進,除了地方政府的“親力親為”以外,光伏產業整個產業鏈的暴利也是最主要原因,其中處于產業鏈頂端的多晶硅生產企業所能掌握的利潤最大。
常州市一從事光伏產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產業高峰期(即2005-2006年),多晶硅的利潤超過100%,電池片的利潤同樣可達20%以上,甚至處于產業鏈末端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都可分享到10%的利潤。同時受無錫尚德以4年周期即登陸紐交所的帶動效應影響,一時間,光伏產業幾近瘋狂,最近未通過證監會發審委通過的上海超日太陽能即在當時組建。
事實上,光伏產業鏈中多晶硅的暴利特性,也在推動產業急劇向上延伸,各地方政府也都以多晶硅企業作為重點引資項目。按照江蘇省的規劃,2011年多晶硅的產能將達到3萬噸,而2008年全國的產能僅約為5000噸。
顯然,金融危機是光伏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受歐美市場光伏產品的急劇萎縮影響,多晶硅市面價格不斷下跌,從高峰時期的350美元/公斤跌至如今的70美元/公斤,同時產業鏈的傳統效應也波及下游的電池片和組件公司。
由于國內大型光伏企業多晶硅的采購多為長期協議,比如無錫尚德在2006年與全球硅料供應商MEMC簽署了50億-60億美元的多晶硅合同,期限就為10年,當多晶硅價格暴跌的時候,反饋到企業,即在不斷提升生產成本。由此導致國內所有光伏上市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業績跟著全線下跌。
以無錫尚德為例,2008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每單位美國存托憑證虧損0.29美元,超過市場預估的0.27美元,同時從其股價來看,在第四季度累積下跌了接近90%,同時,受產量冗余影響,無錫尚德爆出自成立以后的首次裁員,且達800人的數量。
據上海超日董事長倪開祿向時代周報透露,目前多晶硅大約維持在53萬元/噸的價位,如果是采購國產多晶硅,考慮到精度等標準,需有5萬元(即為48萬元/噸)的價差才能接受,而這對于眾多缺乏核心技術的多晶硅廠商來說,幾近虧本。
據倪開祿透露,目前在光伏產業鏈里,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利潤在10%左右,電池片維持在15%-20%,而當初暴利的多晶硅更是下跌到20%以下。且對于很多國內多晶硅廠商來講,仍有個致命的缺陷。
由于多晶硅生產技術要求很高,只有技術尖端同時設備一流的廠商才能相應地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對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質加以回收利用,但對于目前中國大部分多晶硅企業來講,并不具備這種實力,江西賽維LDK新聞發言人姚峰認為,“目前國內能掌握一流多晶硅技術的不會超過十家”。
財經觀察員侯文學認為,光伏產業出現如此敗象的原因在于過分地依賴外國市場。他表示,我國光伏產業如同玩具、服裝產業一樣,主要依賴國外市場,即光伏產品大部分都要出口到國外。然而,金融危機爆發以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歐洲各國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陽能領域的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引起全球光伏市場急劇萎縮,中國光伏企業損失慘重。
相反,歐洲、日本光伏企業在本輪危機中卻未受太大沖擊,關鍵是它們國內有市場,技術有特長,盡管市場萎縮,但是通過搶占中國企業的份額而得以穩定增長。根據國際七大多晶硅巨頭公布的擴產計劃,其總產能將從2008年底的約6萬噸/年增加到12萬噸/年以上。“看來,外向型產業在金融危機下已難以為繼,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沉思。”
寄望電站拯救光伏
毫無疑問,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多晶硅重復投資下發急剎車的條例,暗合著多晶硅產業亂象凸顯的背景。多晶硅產業的健康發展關乎光伏產業的走向,亦關乎整個新能源試點的成功與否。
因而尋求另一新興市場的嘗試也在啟動。
8月28日,由中廣核太陽能公司和比利時羿飛公司投資,江西賽維參與工程建設的甘肅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啟動,投資方預期將在此產量的前提下增至500兆瓦。
據對此項目熟悉的知情人士透露,敦煌項目更趨近于示范工程,其間透露出國家在光伏發電的推動力度將具體落到實處。
對于眾多光伏企業來說,從技術角度來看,建造光伏電站實際一脈相承,受困于上游光伏產業的不景氣,恰好把產業鏈再次向下延伸至光伏系統集成—光伏電站。
以往歷次多元化受阻的正泰,2007年投資20億元進入太陽能光伏產業,正泰太陽能副總裁仇展煒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正泰投資的寧夏石嘴山市光伏并網發電項目,今年6月正式啟動,規劃發電容量100兆瓦, 首期發電容量10兆瓦。據其介紹,此項目國家發改委已批準立項,預計將在一年內完工。
民營公司參與光伏電站建設的不止正泰一家,包括國內光伏行業巨頭,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天合光能等公司都已加大步伐。
但在《上網電價法》尚未出臺前,風險依然存在,按照敦煌項目1.09元的上網電價計算,除去建造設備、后期維護及相應的工程費用,仍然有成本無法回收的可能。
有意思的是,在記者和多家參與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光伏企業相關人士溝通時,均被告知,目前項目還沒談上網補貼電價的問題,仇展煒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敦煌項目的價格是1.09元,按照國家對光伏產業的鼓勵意愿,之后的發電項目補貼價格肯定會高于此,且考慮到光伏技術的不斷改進,相應的建造成本也將降低,兩者相加,可沖銷上網電價普遍較低的現狀。
而姚峰認為,電站的使用周期超過20年,應該將時間周期加起來計算。因此,市場前景仍然巨大。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協會副會長劉漢元則認為,我國2008年太陽能電池產量已突破 2000MW,占全球產量的36.7%。但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發展卻極為緩慢,截至2008年底累計裝機不足全球的2%,產業和市場發展不平衡。而據調查,歐盟將在2010年安裝3GW(百萬千瓦)的光伏發電裝置,在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全世界可能會達到1000GW。“建筑并網光伏系統和大規模光伏荒漠電站這兩種形式,將逐漸成為中國光伏市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