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只有6家,2008年已達到70多家,且大部分是新企業。無序擴張已導致了產能過剩,使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面臨嚴酷的市場競爭。” 8月23日,在第二屆江蘇風電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眾多專家紛紛作此提醒,并提出一系列應對之策。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等介紹說,發展風能,是解決我國能源短缺的戰略抉擇。風電產業是國民經濟中具有戰略性、先導性的產業。在當前金融危機下,新能源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然而,無序擴張卻正在導致產能過剩。據了解,國內風電整機廠商從2004年的6家急劇擴張到2008年的70多家。到目前為止,只有約20家風電整機廠商有成熟的產品下線,其他企業還在建設或產品試驗階段。到2010年,目前的70多家風電整機廠商按現有規模全部建成,風電設備產能將達到3500萬-4000萬千瓦。而今后10年,我國的風電場建設速度可能維持在年裝機容量1000萬-1500萬千瓦之間。因此,這些企業面臨優勝劣汰局面不可避免。
專家介紹說,江蘇是全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示范省份之一,一方面風能資源豐富,擁有954公里的海岸線,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海岸輻射沙洲,這些灘涂、潮間及近海海域蘊藏著巨大的風能資源,是未來江蘇風力發電的重點區域。另一方面,江蘇風電裝備制造業基礎好,涉及風電整機配件企業超過200家,居全國首位,同時風能開發利用啟動較早,沿海地區已建成投產裝機68萬千瓦,正在實施的近130萬千瓦。
今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江蘇沿海地區將成片建設大風電場,逐步形成江蘇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這必將極大促進江蘇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風電產業如何才能避免無序擴張,形成獨特優勢?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平認為,首要的是靠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我國風電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批量生產中的質量控制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一些企業制造樣機時可以達到很好的性能,可當批量生產時,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時一個小零件不合格就會造成風電機組停止運轉。在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怎樣使產品從性能上、可靠性上和價格上都能被用戶接受,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對風電機組來說,可靠性尤其重要,要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下安全運行20年,沒有一套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做不到的。
張平說,自行開發風電場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有效模式。全球很多著名風電整機廠商都采取了風電場開發與銷售的經營模式,如Suzlon 和Gamesa等。從我國金風科技銷售案例來看,風電場開發銷售前景廣闊,利潤可觀。
另外,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 開發近海風電是未來風電的重要方向。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張平建言,相關企業可加強對近海風能資源的測試與評估,同時重視對海上風電場的場址選擇、海上風力機載荷計算、海上風電機組基礎建設、海上風電機組的安裝與運行維護、海上風電機組、部件耐腐蝕性能等的研究, 為今后大規模發展近海風電做重要的“技術儲備”,從更高更新的領域推動風電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