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近期加速,水價、油價、電價紛紛傳出上調聲音,而此間能源方面專家透露,天然氣價格亦將上漲,而且幅度可能會較大。(8月7日中國新聞網)
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已近兩年,雖然中國經濟開始向好,但由于市場發展還很不平衡,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的阻力和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被“集體”提上議事日程,顯然不妥。
資源性產品原本屬于公共產品,旨在滿足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需求,其要義在于保持科學供給和社會穩定,通過價格的“遞進”式改革,理順資源性產品的價格鏈,促使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保障民生方面,更應該體現出改革的主題。對老百姓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一日三餐、生活質量是否受到影響,而實事求是地講,水、電、油、氣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四大要素”,其價格究竟怎么改革,老百姓自然會“牽腸掛肚”。
因此,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不是舉行一個聽證會、一個漲價的公告就可以完事大吉,要充分考慮到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即使必須實施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也應當建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遞進”機制,先易后難,注重輕重緩急。應當堅持“穩步”、“遞進”原則,而不宜四大要素“齊步走”。 最好能夠拉開一定的時間段,實施“梯次”改革。比如,誰先漲,誰后漲,其中的間隔如何確定、如何操作等,都需要有一套科學的調整策略和機制,切不可“四大要素”一哄而上,“一步到位”,讓老百姓感到價格改革如“洪水猛獸”。 如此方能兼顧社會的承受力,又能達到改革的目的。
否則,“四大要素”齊步走,生活成本遽然增加,民生將遭受“不可承受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