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法新社近日回顧《自1970年世界油價走勢的重要轉折點》一文,不禁想起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一書中所列舉美國利用金融優勢掌控世界的一些重要節點,似乎與國際油價存在著遙相呼應的內在關系。
在第一次能源危機之前,美元作為世界性貨幣,它的發行是以美國的黃金儲備作為支撐的--這就是曾經的“金本位”貨幣時代。隨著第三世界國家的獨立浪潮,美國在越南戰爭灰頭土臉的失敗,使美國繼續依賴黃金儲備來支撐美元的霸主地位的努力日漸難以為繼。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終于宣布放棄履行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承諾。為了挽回美元因失去黃金支撐而形成的頹勢,1973年5月由84位國際金融家、跨國公司巨頭和戴維?洛克菲勒的心腹布熱津斯基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年會上協商并建議“讓國際油價上漲400%”。通過油價猛漲,一方面打擊發展中國家的“囂張氣焰”,分裂瓦解反美統一戰線;一方面利用油價上漲,順勢大幅度提高美元利息,讓資源豐富經濟落后的產油國成為華爾街資本市場的搖錢樹,將石油漲價的代價化解成為資本市場的金融回報,堤外損失堤內補,讓石油美元回流華爾街;再一方面,使產油國成為全球公敵,伺機擒住他們的脖子,一石三鳥!
從1949年到1970年,全球油價一直平穩在每桶不超過1.9美元。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標價僅為每桶1.80美元,1973年逐步升至3美元。隨后通過對埃及和敘利亞人發出模糊信息,使阿拉伯人誤以為美國會因為防御蘇聯而會袖手旁觀,1973年10月6日,在埃及與蘇聯人劃清界限后,越過蘇伊士運河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隨后,美國全力支持以色列,激怒阿拉伯國家對所有西方國家實行石油禁運,促使全球石油消費國同仇敵愾,緊緊團結在以美國為首的利益共同體周圍。然而,石油禁運僅僅維持了5個月,1974年3月禁運不得不了了收場,油價最高達到11.65美元,正好接近4倍。此后。在美國的威逼誘惑下,迫使歐佩克國家接受將美元作為石油結算的唯一貨幣,產油國用石油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回流美國。世界貨幣至此進入由華爾街主導的“石油本位”的新時代,美國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
1978年戴維?洛克菲勒向向卡特保薦了保羅?沃爾克擔任美聯儲主席,1978年11月9日沃爾克在英國沃維克大學演講中認為:“世界經濟中某種程度的‘有控制地解體’是80年代一項合理的目標。”那些負債累累的“要獨立,要解放”的第三世界國家和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成為“有控制地解體”的主要目標。在英國撒徹爾首相和金融資本家的鼎力支持下,美國以“反通漲”為口號,將銀行拆借利率從1979年的11.2%一口氣上漲到1981年的20%。而此時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已經從1973年的1300億美元上升到1982年的6120億,利滾利雪球越滾越大。顯而易見,僅僅靠高利貸還不足以徹底勒住那些頭生反骨的第三世界領袖,而且需要有一個遭人憤恨的“人民公敵”,使美國坐收漁利。
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并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隨之突破20美元。1980年,美國與伊朗關系進一步惡化,軍事沖突“一觸即發”,油價首次突破30美元。9月22日在美國朋友的支持和慫恿下,伊拉克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當兩伊戰爭在1981年初達到白熱化時,油價達到了39美元。在油價高漲和通貨膨脹的雙重壓力下,再加上美國英國的高利貸,使西方陣營“有控制地解體”了一個個討厭的對手,美國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再度實現。
從1987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一路高漲,日元對美元大幅度升值,雄心勃勃的日本人不僅在美國四處收購企業和物業,而且放言若干年之后日元將會實現1日元對1美元。索羅茲認為“日本人在國際上積累了巨額財富,而美國則欠下空前的債務。日本的崛起對世界主導的金融強權是一件非常令人不安的事件”。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達到了巔峰,日經指數高達38915點,美國金融資本開始投機做空日本股市,但是徹底制服日本光靠資本市場仍顯不足,日本的軟肋就在石油。1990年8月17日,又一次在美國含糊其辭的默許下,薩達姆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入侵了科威特,造成中東產油國的緊張局勢促使油價上漲到40美元以上。隨后,美國成功地逼迫日本出錢打了一場“沙漠風暴”,既控制了科威特的石油,又徹底搞定了日本,“東京忠誠和慷慨地購買美國國債、房地產和其他資產,最終換來的報償竟是世界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金融災難”,使日本經濟至今沒有走出“滯障”的陰影,成了山姆大叔的家奴,美國的國家戰略目標有一次成功實現。
2003年3月以前,國際油價一直維持在37美元左右。美國利用全世界對“911事件”的同情,以莫須有的罪名發動了對伊拉克的軍事入侵,從此以后國際油價一路峰起。美國放任華爾街那些規模巨大的對沖基金炒作國際石油期貨,漠視國際油價劇烈波動,任何一個與油價有關無關的事件都成為了金融投機者推波助瀾的由頭:
2004年9月所謂的“尼日利亞三角洲人民志愿軍”的中央司令部發表了一個 “聯合公報”,國際油價就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強硬派”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油價就又突破了每桶60美元;2005年8月墨西哥灣刮了一場“卡特里娜”颶風,油價因此一舉突破70美元;2007年9月12日:由于“市場”擔心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以及美國與伊朗的關系緊張,油價達到每桶80美元;2007年10月18日,因不明原因油價過90美元;2008年1月2日尼日利亞發生局部暴亂,油價摸高100美元;3月13日,因為美元走軟,油價超過110美元;5月5日,因投資者擔心歐佩克主要產油國安全形勢不確定,油價突破120美元;5月21日,因市場擔心全球原油供應緊張,油價超越130美元;6月16日,受到美元走軟、沙特準備增產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大幅振蕩,紐約市場油價在創出盤中每桶139.89美元歷史新高。十天之后,6月26日,就因為歐佩克主席哈利勒說:他相信原油價格今年夏天可能攀升至150美元至170美元每桶,油價就破了140美元。
華爾街的對沖基金經理和控制期貨交易的投資銀行對于通過爆炒油價從中獲取金融利益的技術日臻純熟,已經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利用他們在資本、信息、輿論和技術上的優勢,在自己創建的得心應手的交易平臺上翩翩起舞,不僅吸納了巨額的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而且利用了中東國家迅速積累的石油美元,以及中國和印度工人流血流汗積累起來的外匯儲備。用別人的錢掙錢,用對手的錢搞定對手。
國家油價上漲的速率越來越快,上漲的理由也越來越莫名其妙。而這一階段也正是中國多事之春,1月份冰雪災害,中國奔命于應對,油價上升到100美元;3月份西方政治領袖挑唆藏獨作亂,西方媒體指鹿為馬,油價上至110美元;5月份汶川地震,中國急于采購石油救災,油價破了130美元;6月份中國北方麥收,南方發大水,油價險破140美元。油價是否再一次成為某種武器,我們不得不為此深感憂慮。
或許有人也看清了我們中國的軟肋,由于近年來能源改革的停滯,使石油的進出口集中在兩大國有企業手中,大量依賴現貨交易,根本無法形成能夠應對石油價格波動的有效交易機制,市場無法配置資源,能源用戶無法通過期貨交易套期保值以應對風險。國有的兩大公司既缺乏期貨交易能力,又缺乏交易意愿,國家也缺乏相應制度的保障,導致“中國需求”不得不大量在短線市場和現貨市場采購石油和成品油,嚴重影響了國際市場的價格,給石油投機者可乘之機。而油價倒掛嚴重影響兩大石油公司的股票市值,拖累大盤,影響企業融資能力,導致資本市場的動蕩。而油價大幅度上調,必然對沒有準備好應付高油價的中國社會構成全面震蕩,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削弱國際競爭力,使中國的“崛起”可能陷入“滯障”的漩渦。
不僅僅是油價飆升的正在形成對中國經濟的遏制作用,6月17日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美國政府直截了當地將壓中國調整油價作為重點。而大量國際熱錢通過地下管道無聲無息地進入中國炒股、炒房、炒資源,導致股市房價非理性暴漲,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從中國股市抽逃;導致中國股市房市急劇暴跌,股民怨聲載道;導致國內資源類產品價格也不斷攀升,CPI一路升高。
盡管有人在指責宋鴻兵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夸大其詞。但是,內在的巧合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滿腹狐疑,我們不禁要問,誰將是西方下一個“有控制地解體”的目標?難道是我們?
[page]
法新社回顧自1970年世界油價走勢的重要轉折點
【法新社巴黎6月16日英文電】以美元標價的原油價格在1970年時每桶不足兩美元,今天漲到了創紀錄的139.89美元,以下是一些重要轉折點: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標價為每桶1.80美元。
1974年:1973年10月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受其影響,油價首次突破10美元。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隨之突破20美元。
1980年:油價首次突破30美元,當兩伊戰爭在1981年初達到白熱化時,油價達到了39美元。
1990年9月至10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的緊張局勢促使油價上漲到40美元以上。
2003年3月: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夕,油價維持在37美元多一點。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戰爭影響,油價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油價突破每桶60美元。
2005年8月:墨西哥灣遭受“卡特里娜”颶風,一些大型近海石油生產設備遭到破壞,油價因此一舉突破70美元。
2007年9月12日:由于市場擔心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以及美國與伊朗的關系日益緊張,油價突破每桶80美元。
2007年10月18日:油價突破90美元。
2007年11月21日:土耳其與伊拉克關系緊張,全球能源供應因此趨緊,交易商對此作出反應,油價創下每桶99.29美元的新高。油價在這個月底回落到90美元以下。
2007年12月28日:巴基斯坦反對黨領導人貝娜齊爾?布托遇刺身亡,隨后美國原油庫存連續六周下跌,受此影響,油價觸及97.79美元的高點。
2008年1月2日:石油出口大國尼日利亞發生暴亂,由此引發的擔憂導致油價短暫摸高100美元。
2008年4月22日:盡管外界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增加石油產量,但歐佩克并沒有照做,加上美元不斷下跌,油價因此升至119美元。
2008年5月5日:油價達到120美2008年1月2日:石油出口大國尼日利亞發生暴亂,由此引發的擔憂導致油價短暫摸高100美元。
2008年3月13日:油價達到111美元。元,接著在5月21日達到130美元,5月22日達到135美元,之后獲利回吐、大幅下跌。
2008年6月16日:油價創下139.89美元的新高,逼近140美元大關,預計還將繼續上漲。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