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21日,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共同出席的第十七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能源圓桌會議上,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周吉平和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簽署了俄羅斯向中國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與俄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公司簽署收購亞馬爾LNG項目20%股份框架協議。這是中俄油氣合作走過20年之后取得的又一新成果。如何認識中俄能源合作的戰略特性和要義,如何判斷這一戰略合作的前景和戰略智慧?中國石油報特邀三位能源專家,為您深度解讀中俄油氣合作的未來。
記者:根據您對中俄油氣合作的長期跟蹤研究,如何評價此次中俄之間簽署的俄對中國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
徐小杰:此次中俄之間達成的油氣合作協議是過去兩三年來雙邊緊密交流、談判和合作的直接成果,是對中俄油氣合作增添的最新內容,標志著中俄油氣合作的新進展和新水平。具體來說,這份協議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目前中俄原油管道的潛力,同時通過再建復線,擴大了原油貿易規模和運輸能力,提升了雙邊石油貿易水平;另一方面實際推動兩國能源合作從原油貿易進一步向液化天然氣領域延伸。
中俄油氣合作已經走過了20年。其間兩國政府和公司之間簽署了諸多合作備忘錄、合作意向書、合資合作協議、貸款協議和銷售協議等,包括兩國國有公司層面的戰略合作協議、原油貿易協議及上下游交叉投資與合資協議。此次兩國國有公司簽署的原油增供長期貿易合同,是兩國新一屆領導人進一步推進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油氣領域的新進展,反映了雙方扎實推進中俄油氣合作的良好愿望和戰略利益。而且,兩國原油貿易僅保持在1500萬噸/年的水平,顯然與兩國油氣供需潛力、戰略合作潛力和發展利益不符。因此,通過增供和新供將中俄原油貿易總水平提高到每年4610萬噸,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記者:根據您對油氣戰略博弈的研究,在中國能源發展戰略選項中,中俄油氣合作具有哪些特殊性,如何深入認識中俄能源戰略背后的性質?
徐小杰:根據我的《石油啊,石油——全球油氣競賽和中國的選擇》的專題研究,從定位上說,中俄油氣合作不僅是雙邊合作,而且涉及到多邊合作關系;它不僅是周邊合作,而且涉及到歐亞大陸合作框架;它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與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的合作相呼應;它不僅是商務合作,而且是大國間的戰略合作。換言之,中俄油氣合作是一種綜合特殊的大國戰略合作關系。
從定性上看,中俄油氣合作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能源領域的體現。把它僅僅理解為一種商務合作是片面的。確實,中國的能源進口來源具有多種選擇,無論是原油、管道天然氣,還是液化天然氣,如果商務條款不利,談判的機會成本過高,可以不從俄羅斯進口。然而,根據戰略研究,中俄油氣合作不僅僅是公司間的商務合作,而是與兩國和地區能源發展緊密關聯的戰略合作。如何認識這種戰略合作性質十分重要。從目前研究文獻看,雙方的認識是清晰的。
但是,即使雙方對戰略合作定位和定性有正確認識,也不意味著戰略合作可以一馬平川。事實上,中俄油氣合作20年經歷了諸多曲折。這個過程便體現了中俄油氣合作實質上是兩國圍繞著油氣戰略性資源利益所展開的戰略博弈。
因為在戰略資源的合作上,兩國有各自不同的國情、非同步的發展利益和不同的訴求。可見,在中俄油氣合作上兩國既有共同利益,又有明顯的差異,這個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需要一定的歷史過程來逐步認識和處理。過去,我們比較強調兩國在戰略合作中的共同利益——這個共同利益不可否認,利益互補和交叉性非常明顯,是兩國能走在一起的原因。但是,不能合理解釋合作過程的曲折性、復雜性及時而的對抗性。可見,僅用共同利益解釋不了問題的全部。這幾年來,我和我的團隊對中俄油氣合作的一個基本認識是:在中俄兩國共享戰略利益的前提下,兩國在戰略合作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正是我們認識中俄油氣合作曲折發展過程的另一面,也正是因為兩國在合作的相對利益上,在戰略角色的相互認知上,在對油氣權力的爭奪上面臨著諸多差異、分歧和一定的不確定性,導致雙方追求各自利益時,與雙方最終合作的結果之間產生了矛盾或差距。從博弈理論上說,類似于“囚徒困境”,即雙方都為追求自己的利益導致的結果不一定是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
要突破“囚徒困境”,雙方需要多次博弈。僅用理論解釋解決不了現實中的問題;只有通過多次和反復的談判、經歷曲折和磨難,通過及時交流總結,凝聚戰略智慧,才有可能認識彼此所處的環境,逐步增進對對方觀點的認識,逐步增大彼此之間的利益,最終建立并不斷夯實“共享文化”(包括共享的認知、合作機制、成熟的合作制度)。沒有一個共享的合作文化,缺乏戰略智慧,任何戰略合作都是很難實現的。
記者:既然如此,結合歐亞大陸和全球能源發展態勢,您如何看中俄油氣合作前景?
徐小杰:隨著中俄油氣合作的發展,中俄兩國的戰略合作共識會不斷增加。這在原油貿易方面體現得比較顯著。從原油合作的角度來說,中俄兩國目前已經形成我所謂的“以石油貿易為中心,以管道貿易為手段,以上下游交叉投資為輔助的合作關系”。這種共識在這次新進展中得到了體現。未來中俄戰略合作至少在原油問題上,可以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供需互保的安全格局。此次增供是合乎邏輯的,未來這一貿易規模仍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和領域。中俄兩國間業已形成的供需互保的安全體系也是“共享文化”的一個反映。
相較于中俄原油貿易合作而言,天然氣合作呈現著不同的情形。看起來,兩國天然氣合作緩慢的根在價格差距,其實根本原因在于雙方對天然氣開發趨勢、市場狀況和未來情景的不同認識。近幾年來,全球天然氣產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傳統的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國出現困局,伊朗天然氣出口受困于國際制裁,卡塔爾天然氣供應處于高峰,印尼天然氣產量呈現下降趨勢,即使是前些年比較看好的澳大利亞天然氣產業也面臨著過度投資、服務成本上升、環境壓力加大、項目預算超支等系列問題。另一方面,新的天然氣供應源不斷增加,美國和加拿大將在2017年實現天然氣出口、伊拉克也有望在2017年形成天然氣出口能力、東非天然氣大發現等。同時,在亞太液化天然氣領域,日本和韓國的傳統消費增長有限,而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增長突出。這些變化再次促使人們認識到:脫離市場的天然氣資源必然喪失應有的價值,不合時宜的開發必然被競爭淘汰,落后的壟斷守舊必然被邊緣化。如果雙方對此認識不同,行為必有差異。
然而,這次中國石油與俄羅斯最大獨立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公司簽署收購亞馬爾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項目20%股份的框架協議,是積極、明智和富有啟發的。首先,這一合作行為體現了雙方對全球天然氣資源與市場前景的正確判斷。其次,這種合作體現了中方對俄天然氣開發、出口趨勢及對俄新合作伙伴的多元選擇。面對歐洲天然氣需求下降的趨勢,俄羅斯必須平衡管道天然氣出口和液化天然氣出口的關系,正確認識液化天然氣的特殊意義,必須正確處理歐洲市場和亞洲市場的關系,客觀認識中國和印度在亞洲市場的重心地位。
此次中俄兩國在液化天然氣領域的合作成果對雙方均具有重大啟示:對國家層面來說,中俄油氣戰略合作在天然氣領域應以更開放的思維、更全面的視野觀察全球和亞太地區天然氣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未來三四年內的格局性的變化,從而把握合作節奏;對于合作伙伴來說,必須將天然氣資源開發與潛在的市場緊密對接。未來中俄油氣合作有賴于這樣的戰略智慧。(徐小杰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獨立油氣投資顧問)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