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即"三定"方案)近日出爐,在我國能源領域未來發展可能呈現新的趨勢與走向之際,6月20日,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應邀來到英大傳媒舉辦的"能源大講堂"現場,站在中國與世界、中國的歷史與未來關系的高度,闡述自己對能源科學發展觀,以及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的宏觀思考。我們一起關注能源大講堂第一講的內容--
探索能源發展的中國模式
中國能源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一直是業界討論的焦點。杜祥琬認為,中國在經歷了30多年高速發展后,面臨兩場競賽。
一場是國內轉變發展方式的努力與粗放發展的慣性在比賽,關鍵在"是否把較快地轉向以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社會為方向的科學發展軌道"。
這場比賽需要對能源供需進行科學分析評估,也就是如何從"粗放的供給滿足增長過快的需求",轉變為"科學的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在杜祥琬看來,這也正是"能源戰略科學性的關鍵"。
另一場是國際競賽。"世界范圍內的綠色低碳是一場競賽,中華民族要想實現偉大復興,這個競賽不能落伍,不能沿襲老路"。
中國應該設定怎樣的戰略模式?杜祥琬指出,每個國家都在為可持續發展做努力,但國外模式不可復制。他說道,中國人均資源比較少,再加上發展得晚有后發展優勢,應盡快占領新的戰略制高點,做到比歐洲和日本更節能、更低碳,切實邁向生態文明。
為了贏得這兩場競賽,中國必須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道路。"我們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經驗,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是也還有很多重大的問題沒有解決好,甚至還沒有想好怎樣去解決。"杜祥琬指出,我國以過多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發展難以為繼,強調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來謀劃今后的發展"。能源必須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開創一條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道路。新型道路中的能源戰略的內容應該是科學、綠色、低碳。
發展科學、綠色、低碳的能源戰略
在努力尋求"最優的能源發展戰略和路線"的過程中,杜祥琬提出六個能源子戰略。
"強化節能優先、總量控制"是第一個子戰略。他分析了中國能源增長的合理空間并他強調中國只能用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人均資源消耗實現現代化。
在談及第二子戰略"煤炭的科學開發和潔凈、高效利用以及煤炭資源戰略地位調整"時,杜祥琬建議將煤炭潔凈化度作為煤炭行業的重要考核指標,且根據科學產能的要求,應該把合理的煤炭安全產能控制在38億噸以內。
"確保石油、天然氣的戰略地位"是第三子戰略的內容,他認為,應將天然氣放到能源結構調整的重點地位上,"使天然氣成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中的一個亮點和能源結構中的綠色支柱之一"。
第四子戰略是"積極、加快、有序發展水電,大力發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戰略地位逐步提升,成為我國的綠色能源支柱之一"。
在闡述第五子戰略"積極發展核電是我國能源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時,杜祥琬指出,核電可以安全運行,世界核能發展格局基本穩定,不駕馭核能才是真正的危險,人類無法棄核,核電發展要有"百年大計、穩扎穩打"的心態和安排。
最后一個子戰略是"發展中國特色的高效安全電力系統,以適應新能源的分布式等用電方式和儲能技術"。應建設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智能電網,提高電網的效率、安全性,有效接納新能源。
建議國家統籌規劃能源大計
構想未來,實現六個子戰略,還需科技、政策等支撐。杜祥琬指出,在能源戰略中,節能提效、化石能源潔凈化、發展核電、可再生能源攻關、電網建設等都呼喚自主創新。
此外,杜祥琬建議國家依靠科學合理的能源戰略來統籌規劃建設。"十二五"期間需重點支持一些重點領域,包括推進核電、水電和天然氣的發展,加快煤炭潔凈化和安全生產,支持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創新發展,采取有力措施改變汽車業和建筑業的發展模式等。
在對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進行前瞻性判斷時,杜祥琬說,實施科學、綠色、低碳能源戰略,預期到2030年前后中國能源發展將出現歷史性的轉折點,屆時煤炭的年利用量越過峰值,天然氣、水電、核電、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力將會逐步提高,走向規模化發展之路,節能提效、能源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