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價格大跌使鄂爾多斯陷入了GDP危局,政府提出增產6000萬噸煤炭計劃以抬高GDP,多數企業卻不愿為此買單
6月原本是一年中煤炭供應最紅火的時候,但2013年的這個月份,在鄂爾多斯通往包頭的煤運主干道包府公路上,卻是一片冷冷清清,看不到以前排起長龍的運煤車。
這是鄂爾多斯時下煤炭業慘淡的一個縮影。隨著煤炭價格的大幅下跌,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正經受著巨大沖擊。對于過度依賴煤炭產業的鄂爾多斯地方經濟而言,這是“致命”的一擊,一舉將當地GDP增速從全區第一拉到倒數第一的位置。
當地政府并不甘心,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仍提出增產10%的年度目標。
不過,這一次,市長的話沒有市場好使。鄂爾多斯的多數煤企并未執行政府的計劃,正在減產甚至停產,這讓政府計劃顯得有些一廂情愿。
受訪專家認為,凡是過度依賴資源的城市都要付出轉型的陣痛代價,但目前看來,有些城市還沒有習慣這一陣痛。
從第一到倒數第一
鄂爾多斯每年有近65%-70%的煤炭依靠汽車運輸。在包府公路運煤車輛必經的耳字壕收費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期,每天通過這里的運煤車輛多達8萬輛以上,約合煤炭運輸量480萬噸,平均每小時就有3500余輛運煤車輛通過。而近1個多月以來,每天通過收費站的車輛才不到2萬輛,煤炭運輸量約在120萬噸左右。據此估計,鄂爾多斯煤炭汽車外運量大約下降了70%以上。
鄂爾多斯市煤炭局副調研員梁永杰也告訴記者,受市場因素影響,全市有21%的地方煤礦已經停產。
煤炭市場的低迷,受傷的不止是企業。來自鄂爾多斯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鄂爾多斯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318.5億元,同比降低15.8%。鄂爾多斯地方經濟對煤炭產業過度依賴,如今付出了沉重代價。
多年來,依托天然的資源稟賦,尤其是煤炭產業,鄂爾多斯經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02年,鄂爾多斯GDP規模為204億元,到2012年則達到3656.8億元,10年時間增長了近17倍,增速連續9年位居內蒙古自治區首位,人均GDP甚至超過了香港。
2012年,鄂爾多斯煤炭產量5.9億噸,折合產值約3000億元,占鄂爾多斯市GDP的80%。然而,過分依賴煤炭資源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從2012年1月開始,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由792元/噸一路跌到今年5月中旬的612元,跌幅達22.7%。為此,鄂爾多斯2012年的GDP增速從內蒙古自治區首位一下跌至倒數第一。
2013年,鄂爾多斯的經濟形勢更不樂觀,一季度僅完成GDP約719.6億元,比去年四季度回落了2.1個百分點,如果任憑這種態勢發展,預計全年將比2012年GDP降低近700億元,降幅超過20%以上,幾乎等同于鄂爾多斯市的經濟有三個月處于停擺狀態。
一廂情愿的增產計劃
正是在這一極不樂觀的前景中,鄂爾多斯市政府制定了一個逆勢而上的目標:2013年全市GDP突破4000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達到870億元,增長6%。其中,2013年全市煤炭產量目標從2012年的5.9億噸增長到了6.5億噸,煤炭不但不能減產,還要計劃增加產量6000萬噸左右。
一位鄂爾多斯當地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煤炭增產6000萬噸,意味著比2012年增產10%。以年產50萬噸的煤礦為例,增產10%就意味著企業至少要追加近千萬元的技術改造費用和設備投入。但是,現在的煤炭是供過于求,增產的煤炭賣不出去,而低價售出則面臨虧本風險。
另一位煤礦企業負責人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中等規模的個體煤礦為例,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開工挖煤每個月的虧損額大約是40萬元左右,而停產每個月的員工工資和設備維護等費用加起來最多不到20萬。因此,許多煤礦選擇了停產。
多位鄂爾多斯當地的中小煤炭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反映,依照目前的市場行情,鄂爾多斯的煤炭價格已經跌到了當地企業生產成本的邊緣,甚至粉煤價格出現了倒掛的情況,企業只有通過減產,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生產費用和損失。這時政府要求企業增產,幾乎等同于將企業的資金轉移為政府的數字業績,沒有企業愿意為此買單,只有大企業能夠承受這種損失。
與民營中小煤企紛紛減產、停產不一樣,當地一些大煤企喊出了“為政府分憂”的口號。作為內蒙古“雙百億”工程重點培育企業的伊東集團就提出“不停產、不減員、不降薪”。
伊東集團總經理楊二喜曾公開表示,“沒有政府的支持,我們的企業不可能做這么大,作為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選中的煤炭整合主體,在這個時候應該主動為政府分憂。”
“為此,伊東集團受到了鄂爾多斯當地政府的高度贊揚。但是,誰疼誰知道。”一位鄂爾多斯當地的煤礦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時不減產,就意味著虧損。伊東集團煤炭生產能力約3400萬噸,2012年的利潤只有十多億元,此次宣布不減產將帶來直接損失近20億元。
“企業為政府分憂只能是一時之舉,難以支撐鄂爾多斯的經濟困局。一旦這種市場低迷的局面長期持續,企業難以承受長期虧損。”同為大型企業的一家河南煤炭企業在鄂爾多斯分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最讓人頭疼的是一方面煤炭的銷量上不去,另一方面是價格太低,每噸煤炭毛利潤只有幾元錢,這還是在執行了鄂爾多斯市全面落實稅費減免政策之后的結果。沒有減產的企業也是掙扎在成本線上,減產只是時間問題。
鄂爾多斯煤炭局的內部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鄂爾多斯市除了繼續執行涉煤企業費用減免政策外,還幫助煤炭企業開拓市場,協調爭取鐵路運力等等,可以說能給予的優惠政策都給了,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要想完成今年的增產目標很難,“今年鄂爾多斯的煤炭產量也就能達到4億多噸,絕對不會超過去年。”
轉型的陣痛
“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鄂爾多斯的經濟仍然看不到春天。而且,從全國的經濟形勢來看,煤炭價格短期內沒有回暖的跡象,甚至可能會長期處于低位運行。”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于光軍看來,當前的背景下,留給鄂爾多斯的選擇并不多。當鄂爾多斯最大的產業支柱失去強勁的發展動力時,擺在鄂爾多斯面前只有轉變一條路可走。
對此,鄂爾多斯市市長廉素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也曾指出,鄂爾多斯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和素質較低等問題,“非煤產業只占工業增加值的30%,這樣的工業結構是不可持續的,若不轉變方式,必會在新一輪競爭中被淘汰。”
然而,轉型的道路并非坦途。根據2013年初鄂爾多斯市政府提出的轉型新思路,其核心計劃是通過進一步提升煤炭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重點打造煤轉電、煤化工、煤電鋁三條產業鏈。
不管是煤化工還是煤電鋁,在全國范圍內,產能過剩的情況已非常嚴重,留給鄂爾多斯的發展空間似乎并不多。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信息員、資深煤炭市場專家李朝林表示,鄂爾多斯從前些年房地產經濟泡沫的破裂,到目前煤炭經濟危局的發生,一直走的是一條資源依賴、產能擴張的老路。政府對于GDP高增長沖動和企業對高利潤的追逐,形成了鄂爾多斯十幾年來的經濟發展模式,結果導致鄂爾多斯除資源外,很難形成制造業和其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上經濟下行、銀根縮緊的影響,諸多新項目開工情況并不理想,這使得鄂爾多斯“一煤獨大”的局面一時難以發生太大的改變。
目前,“鄂爾多斯市政府首先要正視轉型的陣痛,習慣低經濟增長模式下的經濟管理,避免因人為拔高GDP而出臺不切實際、違反市場規律的產業政策。”李朝林說,“地方經濟的轉型首先要從政府職能的轉變開始。”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