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歐之間的光伏談判仍存變數,數家光伏企業近日陸續公布的一季度報則顯示了一絲復蘇之態。晶科能源日前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光伏產品出貨量為338.6兆瓦,環比增長12.2%,營收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而在此之前,晶澳太陽能2013年第一季度毛利潤轉正并達到了6%,昱輝、英利、天合等企業開工率也均達到9成……
“敏感的企業,2009年左右就主動開始變化。遲鈍的,去年美國光伏‘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結果出來后也開始調整。”晶科能源品牌部總監錢晶告訴記者,為應對愈發頻繁的國際貿易糾紛,特別是近期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戰,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海外建廠繞開貿易壁壘并降低成本,已成為國內眾多光伏企業應對挑戰的“新兩手”。
應對:紛紛縮減歐洲市場
“我們今夏生產的產品已經被訂購一空。”晶科首席營銷負責人在一季度電話會議中表現得自信滿滿。晶科能源日前發布的一季報,的確也給處在風口浪尖的中國光伏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一季度實現營收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毛利率為12.7%,上季度為3.8%……這背后的原因是,晶科早在去年底就定下計劃,要對歐洲市場進行緊縮、開拓新市場。
數據顯示,預計歐洲市場今年將占2013年晶科全部出貨量的20%以下,公司重心相應將轉移至亞洲,特別是日本。其中一季度銷往印度、日本和泰國的產品達到100兆瓦,占到了總出貨量的35%。
而縮減歐洲市場、開拓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被列入了其他不少企業的計劃。“去年我們產品輸往歐洲市場的占比是63%,今年在40%左右。”盡管歐洲仍是公司最主要的銷售地,英利綠色能源公共關系部負責人王志新告訴記者,收縮歐洲市場成為眼前的必然選擇。
同時,另一項規避“雙反”貿易壁壘的手段也擺到了各家面前——海外建廠。阿特斯一季報顯示對歐洲的出貨量約占20%,同比減少三分之一。而今年3月以來,阿特斯就開始從加拿大的組件裝配廠向歐盟提供組件,但數量仍然比較少。
而在晶科的工程進程表上,南美工廠已經建好,東南亞正被列入建廠考慮,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漸增加,海外建廠成為必須走出的一步,這同時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繞開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設置的貿易壁壘。
出擊:努力開拓國內市場
本月底,對國內光伏行業將是個“驚心動魄”的日子。財政部日前發出文件,要求對2009年至2011年“金太陽”項目中已完工且并網的項目按補貼標準清算,而對未及時完工或發電的項目則取消示范,收回預撥資金。審核最后期限則為6月30日。
“目前我們的項目還在建設中,力爭在月底前達標。”王志新告訴記者,2009年國內啟動“金太陽工程”時,英利中標全部273兆瓦的70%。不過“金太陽”的謝幕并不意味著光伏產業在國內已是夕陽產業。恰恰相反,不少企業都在國內找到了新的機遇——分布式發電。
例如,在河北保定,英利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分布式電力公司,為國內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從前期的程序申報,到設計、安裝、維護,我們能讓居民自主在屋頂上裝上太陽能發電設備。”王志新介紹,目前保定、石家莊等地的第一套居民分布式發電設備都是由英利完成的。
“過去,我們依賴國外的多晶硅原料,產品也多是出口,形成了‘兩頭在外’的局面。”錢晶表示,努力拓展國內市場的全產業鏈,成為業內的共識。
專家:多管齊下發展光伏業
面對國內光伏企業開展的系列自救舉措,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茂春對記者說,光伏企業需要跳出“貿易戰”的圈子,追求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單純為了繞開貿易壁壘而在海外建廠并不劃算。”何茂春表示,中國企業難以通過海外建廠的方式,在短時間內繞過歐盟對華光伏“雙反”的貿易壁壘。成本、水土不服等因素,都會讓企業陷入更加嚴重的產能過剩和資金流困難。
何茂春認為,應該多管齊下發展光伏產業,比如,開拓新興市場、完善產業鏈布局將是國內光伏行業需要在很長時間內逐步實現的。“同時我們也并不是要放棄歐美市場,而是要對這類市場重新進行徹底調研后和貿易伙伴達成雙贏”。
如今不少光伏企業都將目光投向國內,何茂春提醒,開拓國內市場需要全社會來推廣使用太陽能這一新能源,要警惕出現產能過?,F象。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