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9年之際,心高氣傲的俄領導人普京,希望依托俄羅斯作為當時全球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的份量,建立一個類似歐佩克一樣的卡特爾組織——天然氣輸出國組織。但好景不長,隨著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衰退,以及北美興起的頁巖氣革命,這一設想無疾而終。
在全球格局中,俄羅斯作為一個能源和資源大國,能源產品始終是其重要的戰略平衡工具。在全球能源格局巨變的環境下,未來俄羅斯將何去何從?為此,『石油觀察』特摘選美國Stratfor戰略咨詢公司的一篇報告,希望讀者更加深入理解俄羅斯的能源戰略的歷史和可能的未來。
文|Lauren Goodrich
美國Stratfor戰略咨詢公司高級研究員
未來俄羅斯能否保持其在國際能源供給者的能力及保證俄羅斯能源領域給予克里姆林宮的力量成為了愈加被質疑的問題。十年強勁的能源出口收益后,今年開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這個能源巨獸的預計收入正在減少,俄羅斯正在降低對歐洲的天然氣價格。
俄羅斯保持著世界最大已探明天然氣儲備并將會替代沙特阿拉伯成為首位的石油出產國。這個國家提供給歐洲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并開始向饑渴的東亞市場出口更多。能源領域對于莫斯科來說不僅僅是交易資本;它已經成為俄羅斯一百多年國家穩定并持續變強的支柱之一。克林姆林宮已將能源安全設定為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特別是在全球化和民主化趨勢下,近來的變革已經反應到了能源領域是否能持續發展這樣的問題。
縱觀俄羅斯歷史,國家能源領域階段性的強弱交替。自從斯大林時期掌控這個循環已經成為俄羅斯民主和對外政策的中心。這個歷史的重擔如今落在了弗拉基米爾·普京的政權身上。
俄羅斯能源資源情況
俄羅斯是個天性脆弱的國家,被其他強大的國家包圍并且沒有容易防守的邊境。另外,俄羅斯是一個廣袤的多民族國家,大部分地區不適宜居住,這些民族歷史上都與莫斯科中央政權存在爭執。這使得俄羅斯要采取一套明確的必要措施將其凝聚成一個國家并將自己建成地區性強國。首先,俄羅斯必須將它的社會團結在一個政權下。第二,它必須將勢力延伸到近鄰,來創造緩沖區對抗其他的國家。(蘇聯的出現就是這些必要措施最清晰的例子)最后,它必須將自然資源作為一個杠桿已達到平衡勢力范圍以外大國的目的。
俄羅斯在歷史上用盡手段達到以上必要的目的,這些手段從農業出口到純粹的軍事征服和威懾。在19世紀末,俄羅斯就將能源加在了至關重要的商業清單上,這個清單能夠用來達到俄羅斯的中心戰略目標。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俄羅斯能源領域已將成為其經濟和政治力量的主要支柱。
石油天然氣出口的收益體現出能源領域如何使克林姆林宮將這個國家統一在一起。從19世紀末沙皇俄國的能源出口收益開始流入政府的金庫中,石油出口收益占到了出口收入的7%。這些收益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蘇聯初期上升到14%,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達到了蘇聯出口收益的一半。現在,能源收入構成了政府預算的一半。這個流入資本曾經是幫助俄羅斯構建能夠保持其地區乃至國際強國的軍事和工業基地的工具,今后也將繼續起類似作用。然而正當俄羅斯政府變得依賴能源時,這個收益也能成為一個巨大的弱點。
除了出口收益,能源領域已經為創造一個內部穩定和工業化的國家做出了貢獻。由于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的極寒天氣,除了能源領域的低效和制造能源的花銷,這個國家的國內儲備已經使莫斯科能夠以低能源價格提供給公民和雇傭他們的行業。
能源領域也為俄羅斯拓展其近鄰影響能力做出了貢獻。莫斯科對緩沖區國家使用能源作為杠桿所采取的措施不盡相同,從控制地區能源生產(如曾經的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油田)到為一些國家提供廉價能源供應并控制能源運輸設施。俄羅斯也用相似的戰略影響與前蘇聯國家間的關系。例如,俄羅斯是歐洲兩個主要能源供應者之一,也是唯一有著大量石油天然氣儲備及在歷史上以廉價供應歐洲的能源供應者。俄羅斯與歐洲天然的聯系和能夠擊敗任何競爭者的能力已經成為莫斯科與歐洲諸多關系的基礎。
俄羅斯能源戰略的發展過程
作為達到俄羅斯三個主要必要措施的手段能源效用已經時過境遷,因為俄羅斯不得不根據國內外形勢轉變而變化其戰略。莫斯科的力量源于掌控能源領域的靈活性。
俄羅斯能源的重要地位在十九世紀末確立,當時的君主看到了沙皇俄國在這個領域大規模發展的巨大潛力。然而,這個帝國既沒有技術也沒有資金去建設一個土生土長的能源產業。作為解決方法,沙皇放寬了外國投資限制,引進歐洲和美國公司去發展班庫和伏爾加油田。這個政策為沙皇俄國和很多西方合作者帶來了短暫轉暖的關系,尤其與英國,法國和美國。所有參與者隨后意識到由于這個國家嚴酷廣袤的地理環境導致的高成本,唯一使俄羅斯石油商業有利可圖的方法就是將俄羅斯轉變為一個大規模的生產者。在世紀之交時,沙皇俄國生產著全球31%的出口石油。
由于沙皇俄國能源領域發展的重要性,清晰地表明俄羅斯內部穩定很大程度影響著這個領域。布爾什維克在二十世紀初嘗試利用能源領域推翻君主制。產油地區是布爾什維克操控的主要焦點之一,因為能源是少數幾個能夠組織工人的領域之一。另外,布爾什維克利用輸油鐵路網分散進行宣傳,遍布國內外。1904年,當沙皇俄國在圣彼得堡的一次起義中垮臺時,大部分布爾什維克抗議者在班庫油田縱火。這使俄羅斯石油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迫使莫斯科和外國市場意識到石油出口是俄羅斯國內穩定的巨大弱點。
俄羅斯能源戰略在二戰后開始形成。蘇聯作為兩個全球霸權之一凌駕在分裂的歐洲之上,莫斯科看到了,在達到主宰國際能源領域的目標上沒有任何障礙。20世紀50和60年代,蘇聯石油輸出已經翻番,使得蘇聯重新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產油國,也是東西歐共同的首要供應者。石油出口收益開始成為蘇聯出口收入的一半。
由于蘇聯大規模地開采石油,而且蘇聯體系使勞動力成本保持著低廉的價格,俄羅斯能夠將石油價格賣出比中東幾乎低50%。這樣的石油補貼提供給蘇聯集團,隨后提供給西歐國家,幫助莫斯科削弱了西方政權,并增強了他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的地位,這個戰略被中情局稱為“蘇聯經濟進攻”。對于蘇聯國家來說,這并不事關賺錢(盡管他們正在賺錢)而是形成了影響范圍,并逐漸削弱西方。這個戰略實在昂貴,而莫斯科沒有獲得能夠得到的收益,而且產油效率低,油田也迅速枯竭。
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飆升主要由于中東的一系列危機。同時,俄羅斯也已經感受到保持強大蘇聯的壓力。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政權要做出選擇:用高國際油價作為理由提高東歐的價格并使蘇聯經濟受益,或者繼續補貼東歐國家保持其對莫斯科的責任,不逼迫其開始考慮另外的能源渠道。最后,莫斯科選擇了保護其自身的利益,并在1975年提高了供給客戶的油價,允許基于國際市場價格進一步提高油價。到了1976年,東歐集團油價已經幾乎翻番,保持低于國際油價,但是增加的過高迫使集團內的一些國家開始借貸。
蘇聯關注保持高能源收益的情況持續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這些收入負責了幾乎全部蘇聯艱難的貨幣流入量。但是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遭受了雙重打擊,當時石油價格崩潰,而且西方對蘇聯進行了石油強制禁運,促使沙特阿拉伯的產品充斥石油市場。另外,蘇聯已經在技術上遠遠落后于西方,尤其是在能源和農業方面。同樣,1985年開始,蘇聯采取了更加接近市場為基礎的能源經濟,提高了提供給東歐集團的價格,要求嚴格的現金支付并允許外國公司重新進入能源領域。
但是俄羅斯戰略變革并不足夠深入和長遠以防止蘇聯的崩潰。在蘇聯解體后十年,俄羅斯能源行業混亂無序。能源自由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執政,20世紀90年鮑里斯葉利欽時到了極端。結果,生產減半,俄羅斯能源業被外國集團和新興俄羅斯寡頭政治階級分割。
2000年弗拉基米爾普京執政后這種局面改變了。普京穩定國家日程的首要問題之一就是將能源領域鞏固在國家的控制之下。這就意味著激進的將前二十年的自由政策顛倒過來。政府高效的國有化了大多數能源領域歸于三大國家巨人企業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 俄羅斯石油公司及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克林姆里在與前蘇聯國家和歐洲進行能源供應合同談判中更具進攻性,將它們鎖在了極端高價的巨大交易量中,因為這些客戶沒有可替代的能源供應。克里姆林宮也開始切斷對特定市場的能源供應,懲罰令人討厭的運輸途徑國如烏克蘭,來影響其他政治談判。
盡管莫斯科能源戰略變得相當具有侵略性,卻幫助將一個更強更穩定的俄羅斯帶了回來。俄羅斯能源收益激增來自于從歐洲收取的高額國際原油價格和高額天然氣價格。俄羅斯擁有了額外的資金投入到政治,社會,經濟和軍事領域。能源政治也幫助俄羅斯增加了其在前后院國家的影響并強迫歐洲從反俄羅斯復興的行動中撤退。當然,在2008年橫掃歐洲和俄羅斯的經濟危機提醒了俄羅斯,當石油價格跌落,需求減少時它對最大客戶的需要。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