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之溯源:數字背后的生命力
出身企業管理者的蔣潔敏,會為央企制定一個毫無根據的發展目標嗎?
2013年4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經濟形勢通報(視頻)會議。國資委主任蔣潔敏要求,中央企業必須發揮好“穩增長”的中堅和骨干作用,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努力保持一定增長速度,在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走在全國前列,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在保障民生、促進就業上走在全國前列,以“保增長”助力全國“穩增長”。增加值增長要達到8%以上,利潤增長要達到10%以上。
上述消息傳出后,引發了媒體、公眾包括部分央企的熱烈關注和討論,力挺者有之,質疑者亦有之。國務院國資委和大部分央企選擇了沉默。
其實,央企保增長論調并非蔣潔敏首創。2011年末以來,針對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央企利潤下滑勢態,國務院國資委在2012年和2013年央企負責人會議以及其他會議上,均將保增長當作年度首要任務。所不同的是,上述會議沒有對增長的幅度進行明確要求。
而這一次,新官上任的蔣潔敏,第一把火就對利潤增幅做了明確要求。這也是國資委成立以來,第一次明確提出央企的整體年度利潤增長目標。
10%:大企業責任
10%利潤增長目標的源頭,就是央企作為大企業的經濟責任和政治責任。
十八大順利閉幕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響亮地提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第一次成為全民族的共同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堅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然而,通向中國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增速面臨較大的保增長壓力:2012年全年GDP增速為7.8%,2013年一季度略有回落,為7.7%。對于中國而言,這樣的增速顯然不能令人滿意——市場對一季度的預測中值為8.0%。
因此,今年國務院確定的重點工作,第一條就提出要持續發展經濟,把“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當作首要任務。在此背景下,蔣潔敏提出,“保增長”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共同的責任,中央企業必須發揮好“穩增長”的中堅和骨干作用。這既是重大經濟責任,也是重大政治責任。而10%——這個將成為央企整體年度利潤增長目標的量化數字,也表明了國務院國資委對于麾下115家央企在非常時期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骨干發揮帶動和關鍵作用的信心和底氣。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政府可以提要求,但具體實現還是要靠企業,尤其是大企業。”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如是表示。
大企業有大責任。“大企業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可以穩定中國經濟大局,可以帶動配套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加社會就業。”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志鋼認為,保增長是包括央企在內的中國各類所有制大企業的應有之舉。
“我認為,這應該是中央對國資委提出了要求,要求央企多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中央沒法要求其他所有制的大企業。”中國恒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說,“畢竟央企是共和國長子,在某種程度上享受著國家的優待,所以多承擔點責任我覺得很正常。總體來看,我認為政治意義的因素可能會更多一些,以至于有人會質疑,蔣主任怎么會做出這樣一個帶有行政命令色彩、不太像企業家風范的決定。”
對此,商務部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中心顧問吳東華對《國企》記者表示:“我不認為蔣潔敏的要求帶有行政命令色彩。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代表,是央企的股東而非老板。股東要求企業實現盈利天經地義。如果企業沒有經營和利潤指標,還叫企業么?”
一位科技型央企負責人在接受《國企》記者采訪時則認為,國資委提出的保增長要求是底線要求。“為什么這么說?央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總是講三個責任,責任體現在哪?體現在關鍵時刻。再說一句,央企領導要講政治,央企眼下最大的政治是什么?就是保增長。”
10%哪里來?
在此次央企保增長目標提出后,大家對10%的利潤增長幾乎集中了全部的關注熱情,因為這是國資委首次以利潤指標的形式對增長幅度加以要求。那么,這樣的一個數據是如何得出的呢?
每逢年終歲末,各央企都會對本年度工作進行梳理,并對下年度工作進行規劃。規劃的內容中,就包括新一年的營業收入增幅、利潤增幅。以記者隨手翻到的某央企2011年年度工作會議報告為例。該報告提出,2011年要確保集團公司營業收入1215億元,增長50.09%,利潤31.06億元,增長20.15%。
“這一數字往往會在企業經理層討論并經董事會批準后,提交國資委。”中國誠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說,“企業一般都愿意報得低一點,這樣完成起來難度會比較小,超額完成的部分還會有獎勵。”
王志鋼表示,國資委會對企業提交的發展目標進行審核,“會根據企業在建項目的完成進度、宏觀經濟的變化趨勢等因素,對企業提交的數據進行修正,然后返還給企業。經過幾輪溝通以后,就會生成國資委對企業的考核目標值”。
這樣的工作,往往是在每年的4月完成。因此,王志鋼判斷稱,蔣潔敏提出的8%的營業增長目標,10%的利潤增長目標,“應該是基于國資委對各企業上報數據平衡后,加上對總體經濟形勢的預判,以及綜合其他因素后得出的結論。”在他看來,蔣潔敏有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絕不會脫離企業實際,提出不現實的發展目標。
中美嘉倫國際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潘朝金也指出,蔣潔敏出身企業,更了解企業的狀況,這個目標的提出并非空穴來風,更多的也是眾多企業情況的一個綜合考量。“雖然這兩年通過降本增效、管理提升、結構調整,央企的管理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央企的發展潛力依然巨大。”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高管對此提出了質疑:“據我所知,國資委提出這一目標的時候,各央企的考核指標還沒有最終確定。個人理解,在多數央企對未來發展前景表示擔憂的背景下,大家上報的數據綜合的結果可能無法實現保增長的目標。這樣國資委就會比較被動。”因此,這位高管判斷認為,國資委想通過這種絕對值數據的提出,給企業施加壓力,提高企業上報數據。
“當我聽說有可能是蔣潔敏出任新一任國資委主任時,我就呼吁他應該在追求利潤率的方向上發力。”商務部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中心顧問吳東華在接受《國企》雜志采訪時表示。因此,吳東華看到蔣潔敏在上任后不到一個月就把注意力放在利潤增長上后,就在自己的博客貼出文章,表示要為蔣潔敏的這一做法鼓掌。
吳東華認為,過去國資委對央企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數量的減少、主業優化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上。“至少表現得比較明顯的是這幾項工作,而似乎忽略了利潤率這樣一個代表關鍵競爭力的指標。此次我鼓掌的原因就是因為方向對了。這會有利于中國經濟從過去企業投資為主導的粗放型向企業經營為主導的精細型發展轉型。”
分類考核還是一刀切?
國資委提出8%和10%兩個增長目標后的第二天,《國企》雜志記者參加了一家央企的內部活動。作為53戶重點央企之一,盡管整體經濟形勢不佳,但這家企業還是在2012年實現了堪稱漂亮的業績,尤其是利潤增長?;顒咏Y束后,該企業董事長跟媒體朋友聊天時提到了國資委的保增長令。他不無擔憂地表示:“也不知道10%的利潤增長目標是央企的整體目標,還是對所有企業的統一要求?”
在這位董事長看來,如果國資委統一使用這兩個標準考核所有企業,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公平。“對于我這家去年利潤增幅比較高的企業來說,今年再實現10%的利潤增長難度就比較大。反倒是對于那些去年經營狀況不太好的企業而言,實現起來難度會相對較小,因為基數小。這樣一來豈不是成了鞭打快牛?”
這樣的擔憂,并非個案。
中國誠通是國資委兩家資產經營試點企業之一,承擔著較多的資產盤活等任務。因此,國資委也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傾斜。“央企從資產處置、股權轉讓,包括股票退出等活動中獲取的利潤,國資委在考核時通常予以減半計算,因為不是營業利潤。但對于誠通而言,這正是主業。所以誠通上述交易利潤就不會予以減半計算。”中國誠通一位高管解釋說,這充分表明了央企之間的差別很大。“比如今年煤價比較低,對于火電企業以及其他用煤大戶來說,這是個利好消息,但對于神華、中煤等企業來說恰恰相反。”
115家央企中,經營狀況表現不一,產業周期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有壟斷行業的企業也有全競爭性領域的企業,不太可能使用統一的考核標準——4月23日召開的視頻會上,國資委也并未對單個企業下達具體的保增長目標任務。
然而,問題在于,國資委也并沒有針對上述疑問進行具體答復。國資委綜合局內部人士透露,未來或將選擇一個合適時機,對保增長的考核等問題進行統一說明。“按照我的理解,8%也好,10%也好,都是整體性的要求。不會針對單個央企,更不會用這樣的標準對央企進行考核。”王志鋼表示。
“10%”的跨越:“不可能任務”考驗?
機遇和挑戰同在,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并存,央企將面臨艱巨的考驗
與2012年中央政府提出的“穩增長”口號不同的是,國資委提的是“保增長”,雖只有一字之差,卻反映出當下中國經濟形勢的嚴峻。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4%;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7%。
從2.7%到10%,這不是一個輕松的跨越。
所以,國資委向央企提出今年要保證10%利潤增長要求時,人們最大的疑問就是:10%的增長要求靠譜嗎?央企能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嗎?
然而,早在2012年年底,時任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就對2013年央企的整體發展形勢做了評價:“機遇和挑戰同在,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并存。”
可見,央企今年要完成這10%的利潤增長任務并非不可能,但也絕非易事。
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2013年1到3月,中央企業(包括中央管理企業和部門所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509.1億元,同比增長8.3%,實現利潤4048.7億元,同比增長16.5%。
一季度我國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的利潤和為5137.3億元。如果扣除央企的貢獻,地方國企所創造的利潤只占一小部分。央企龐大的利潤創造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對于中央企業一季度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延續上年四季度以來回升的態勢,蔣潔敏將之定義為恢復性增長。
央企今年良好的開局,不過是去年整體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后的“修正性”反彈,更多地是源于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宏觀經濟的復蘇。國都證券注冊分析師張郁峰指出,目前的這種增長并不是說利潤增長的絕對量有多大。由于去年一季度的央企利潤基數低,今年就表現為數據上的一個跳升。但是,這個跳升能否維持一整年,達到增長10%的增幅要求,尚需時間檢驗。
整體而言,宏觀經濟形勢對于企業的影響將保持正面。美銀美林大中華區宏觀經濟研究部陸挺進一步指出,2013年上半年經濟上行的動力,除了去年一季度較低水平導致的有利的基數效應,還有政策刺激的滯后效應,同時需求回升,也令企業產生回補庫存的需求。201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將延續2012年底開始的復蘇趨勢。經濟增速進一步回升,政策繼續維持寬松,企業盈利將有大幅反彈。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也指出,宏觀面對于央企保增長有利好因素,表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也就是原材料價格下跌對以制造為主的企業有利。比如去年鋼鐵行業大規模的虧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原材料鐵礦石上漲,如今鐵礦石價格回落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利潤空間。
但是,宏觀經濟對于央企的正面影響的持續性不被看好。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陸挺認為,到2013年下半年,當周期性因素的影響逐漸淡出后,預計中國經濟增速重新下行。
根據2013年一季度的公布數據,一季度工業經濟受有效需求不足影響,增加值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兩個數據都出現了下降。進入4月后,這種狀況并沒有明顯好轉。匯豐日前公布的4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僅50.5%,不僅創兩個月以來的新低,而且大幅低于市場預期。
可見,央企保增長,前路依然嚴峻。
結構調整壓力巨大
對于央企10%利潤增長目標的質疑,很大程度上來自對“不平衡的結構掣肘央企利潤增長”的普遍認知。
“長期以來,央企產業結構、發展層次仍需完善。雖然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但大多數企業仍分布在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仍然比較低。一些行業產業集中度較低,資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重復建設、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一些企業內部也存在大而全、小而散的現象,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任務十分迫切。”有專家對《國企》記者表示。
大和資本市場香港有限公司中國經濟學家孫馳指出,央企面臨的調結構任務十分艱巨。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在2009年的刺激政策之后進一步攀升(從2007年的41.6%上升到2011年的49.2%),經濟結構更加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國內強勁需求的推動下,過去幾年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速度遠高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加速了中國勞動力密集型出口產業向外轉移,留給中國完成產業升級的時間變得非常有限。同時,上升的投入成本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壓縮企業營利空間。
產業結構的不平衡,對央企整體的營利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眾所周知的是,在央企隊伍中,既有像石油、電信、電力等高盈利企業在“撐門面”,也有像有色金屬、建材、煤炭、化工和遠洋運輸等巨虧企業拖后腿,拉低了央企的整體營利能力。一些鋼鐵企業、機械工程公司產能遠超社會所需,成為虧損大戶。2012年,中遠、中鋁、中冶三家央企合計虧損250億元,另有9家上市央企合計虧損額達366.94億元。
而今年這些行業依然不樂觀?!秶蟆酚浾甙l現,山東和天津等地有色、建材、化工等領域的地方國企,集中反映了需求不足、成本疊加的難題。一些企業表示,由于產銷不暢,資金和庫存周轉變慢,部分企業應收賬款中承兌匯票的比例大幅上升,更增添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
“一些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和緩慢的庫存調整周期,對經濟形成不小阻力,增加了企業營業成本,壓低企業利潤和邊際投資收益率,并反映出了部分低效、無效國有資產的敞口風險。”財經評論員劉曉忠指出,“而在產能過剩和總需求偏弱的情況下,依靠央企投資等產生的自我需求,消化產能,推動經濟增長,顯然是一個閉環式自循環游戲。同時,在總需求偏弱下,嚴重的產能過剩會牽制一些企業的議價能力,尤其是位于強周期性行業的央企,提價增收已處于成本收益的邊際臨界值,即非市場自利博弈式的提價,會壓低私人部門邊際投資收益率和總需求,抬高通脹預期,最終導致提價不增收。”
對此,上海天強管理咨詢總經理祝波善也表示,考慮到今年內外部經營環境不穩定,很多央企前幾年的迅猛擴張都落在產能過剩的行業,以及越來越多的央企開始出現由于過去幾年大規模擴張和重組所帶來的各種管理問題,央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各種管理問題”就包括央企過去的投資驅動發展模式帶來的極大的債務風險。劉曉忠指出,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國企的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1.8%,反映出國企高債務水平已在慢慢抵消其營利能力。而中遠和中鋁等的巨虧透射出高負債正加劇國有資產不良化風險。目前國有金融機構面臨資本饑渴和真實儲蓄率趨降困惑,再不能像以往那樣向國企低成本融資。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主任鐘惠波也認為,對于央企來說,如果不能改變發展模式,債務問題將會成為其盈利難的主要障礙。雖然央企的資產規模很大,但在經濟下行周期將面臨巨大的折價風險。
過高的負債率無疑會在相當長時間內拖累企業的營利能力。因此,為了“保增長”,蔣潔敏要求央企堅持現金為王,嚴格控制風險。然而,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目前國內經濟并沒有出現明顯復蘇的跡象,若央企的營利能力難以在短期內發生質變,債務繼續擴大是趨勢,達到年利潤增長10%的目標其實并不樂觀。
央企能完成目標嗎?
同樣是“保增長”目標,央企今年能否再像2009年那樣率先從危機的泥潭中走出,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復蘇的主要力量,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學界、坊間對此也多有討論。
這無疑給眾央企帶來了更多的壓力。某投資類央企高管在接受《國企》記者采訪時坦言:“公司的平均利潤率不高,屬于穩定型,而且公司今年進入的項目不多,需要兩三年才能見成效。去年公司利潤增長超過10%,但由于整個環境不好,今年公司完成目標還是有一定難度。”
他也表示,那些虧損多的央企(如中遠、中鋼等)由于受行業周期影響牽制,今年完成10%目標將會更困難。
那位科技型央企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雖然很難,有壓力,但是利潤增長10%的目標將會是今年公司堅持的底線,是央企必須擔負的責任!”
然而近日,央企一季報公布顯示,連央企中的盈利大戶也是喜憂參半。
石油石化行業,中石化今年1—3月實現凈利潤166.77億元,同比增長24.40%;與此同時,中石油一季度凈利潤卻下滑8%,主要是受進口天然氣數量增加及進銷價格倒掛影響。
通信行業,根據中國移動2013年一季度業績,這個曾經被認為中國最賺錢的國有企業,在今年第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僅0.3%,幾乎停止增長。不過中國聯通方面,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8.7%,有業內分析師預計今明兩年中國聯通凈利潤增長仍保持在50%以上。
招商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劉榮表示,就機械行業中的央企而言,船舶行業的中船和中國重工今年業績是下降的,鐵路設備行業的南、北車可以達到10%的增長目標,工程機械今年恢復性增長,完成10%的目標也有希望。另外,大型設備業受產能過剩的影響,業績可能還是有所下降。
對面臨上述10%業績壓力的央企而言,要在短期內提升央企的業績,目前看來可選的手段并不多。“我們可以想到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加大回款力度,注意維護好和客戶的關系,保證該到的款項及時到。”上述央企人士表示,“另外就是從財務技術方面,例如可以將企業以前留存的利潤拿出來,或者可以提前做一些利潤。”
盡管如此,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院長、北大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分析認為,2012年年底到2013年,宏觀經濟已由衰落走向緩慢復蘇,經濟下行期已接近尾聲。央企在過去3年間不斷銳意改革,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發展基礎,2013年實現10%的利潤增長目標應該說還是可行的。無論從城鎮化建設、網絡資源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從能源等支柱型產業發展來看,央企都有增長的潛力。
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也對記者表示,去年國企實現利潤下滑5.1%,造成較低的基數,因此今年利潤增長10%的難度并不如想象中的大;企業也可以通過控制非生產性支出來提升管理效率,這方面能使利潤率提高至少3到5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