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蔣炎坤教授認為,雖然提倡清潔可再生的能源,但在我國傳統能源未來20年仍將處于主流能源地位。從這個層面上講,中緬油氣管道的開通,將滿足增長迅速的能源需求,保障多元化的能源供給,更減小了運輸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性。
1.為什么與緬甸合作?
資料顯示,緬甸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確知原油儲量為32億桶。目前,在緬甸海岸還陸續發現儲量極高的天然氣田群。過去,緬甸天然氣供應市場主要面向泰國和印度。此次中緬油氣管道的建成,將為緬甸開通廣袤的中國市場,每年帶來約15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蔣炎坤教授告訴記者,鑒于天然氣的能源優勢,我國目前對天然氣的推廣力度加大。但日益急速增長的需要量遠超過儲量承受力,因此開拓新的天然氣進口渠道勢在必行。
事實上,中緬油氣通道對緬甸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大有裨益。除作為項目合資的運營收益,緬甸還將獲得相應的行政性費用,管道沿線分輸站對當地的能源供應起到保障,更對生態保護和就業也作出了相應的承諾。
2.新道少走多少彎路?
當然,促使中國“下足本”的動力,不只是緬甸持續增長的天然氣儲量,更因為其為我國進口石油開辟了一條捷徑。
中國海外石油的主要來源地為中東地區和非洲,兩地的進口額將近占到所有進口石油比重的八成。而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海外石油進出的必經之路。
據悉,中緬油氣通道開通后,將直接開啟陸上能源運輸通道,讓中國到中東、非洲的能源航程可以縮短1200公里。這將減少海外石油的運輸成本,降低資源成本。而以此推算,未來我國經馬六甲海峽輸入的石油比重將下降至六成以下,中緬油管可分流10%海上輸油。
3.“馬六甲困局”是否解開?
此外,蔣炎坤教授說,能源安全不可小覷。在2012年10月中國政府發布的《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中明確表示,中國面臨的能源安全形勢嚴峻,其中主要是近年來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特別是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馬六甲海峽雖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理,但海盜活動不減。而這個繁忙的海峽承擔了全球原油和油品運量的約1/4,運力飽和,加之附近中東和北非國家政局不穩,對我國能源供應造成威脅。中緬油氣管道建成后,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形成“四面來油”的局面,規避風險。它也被視為中國擺脫馬六甲海運困局,保障能源運輸安全的重要戰略舉措。
但也有業內專家認為,過高的對外依存度才是影響中國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再多的能源進口通道也滿足不了國內越來越多的能源消耗,如果能源消耗的高增長不能降下來,中國對世界的依賴會越來越高,帶來更大的安全風險。
責任編輯: 曹吉生